55歲,天才創始人突然離世
在這個充滿意外的2023年末,又一位科學家離開了這個世界。
12月16日,“港股AI第一股”商湯科技確認,其創始人、控股股東、原董事長、現任執行董事湯曉鷗因病救治無效去世,享年55歲。
除了商湯創始人之外,湯曉鷗還是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享譽世界的計算機視覺科學家、國內首本人工智能教材的編寫者……
商湯科技的許多高管,以及前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陶大程、昆侖萬維旗下天工智能聯席CEO顏水城等知名AI從業者,都是湯曉鷗的學生。
正因如此,他的離開令世人扼腕嘆息。
偉大的AI事業仍在繼續,黎明已在眼前,昔人卻突然駕鶴西去。顏水城發文表示:“您的突然離世讓我們深感哀痛,天妒英才,此情難以言表?!鄙虦愀酃厩翱偨浝砩泻}垊t在朋友圈寫道:“巨星隕落,天妒英才,沉痛悼念。”……
在AI世界之外,湯曉鷗還有著其他多種身份:丈夫和父親、于謙相聲粉絲、一名愛好幽默的普通人。
讓這個天妒英才故事,有了更多溫情的片段。
國內人臉識別領路人
“阿里是講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做人工智能的是講讓天下沒有難吹的牛。”2017年,已是商湯科技創始人的湯曉鷗在一場阿里巴巴組織的行業活動上,如是講道。
不同于許多學術出身創業者的不善言談,早期的湯曉鷗并不吝對外發聲。在那個普通人尚不知AI為何物的年代,他時常在各個演講、采訪中語出驚人地進行“科普”。
這種對于技術拓荒、科普的熱情,或許早在創業之前就埋下了伏筆。
1997年,湯曉鷗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彼時的麻省理工,已經成為全球計算機視覺(CV)研究的頂級殿堂之一,湯曉鷗也在此獲得了極為前沿的技術積累和產業視角。至今,在許多學術網站的頁面上,仍可以找到他的研究興趣: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和視頻處理。
職業生涯的第一站,他選擇進入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任教。
但CV是當時港中文的短板,或許是多年研究帶來的對于前沿技術的敏感度,湯曉鷗很快牽頭組織增強這方面的研究實力。
2001年,他創建了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MMLab)。
正是在這里,湯曉鷗培養出了商湯科技現任CEO徐立等一批優秀的AI研究者。在當今的中國AI產業界,有著關鍵的引領作用。
但這條納賢之路在起步時并不那么容易,全靠樂觀與堅持。
湯曉鷗曾回憶道,剛開始籍籍無名的實驗室很難招到優秀的研究人才。但他仍舊十分積極,靠著邀請研究人士赴港訪學和介紹學生,以及瘋狂推薦學生赴國外名校留學等等“手段”,終于打響了名氣,得以渡過艱難階段。
湯曉鷗曾在自述文章中這樣寫道,他最終在這里招到了許多天才學生,“感覺和他們在一起,沒有什么題目做不出來的。”
在為搭建實驗室而付出心血與精力的那些年中,2003年,湯曉鷗的兒子湯之銘順利降生。
他在自述文章里寫到了這段經歷,也自嘲般寫道:“我更有種感覺,銘銘不屬于他們(天才學生)。”
“銘銘的人生理想和同齡孩子很不一樣,不是做醫生,警察,或宇航員,而是‘吃飯,睡覺,做加菲貓’。而且說到做到,銘銘唯一喜歡的課程是廚藝課?!?
一個天才AI科學家,與一個陪伴稚兒成長的父親,兩種角色交織在他一人身上,碰撞出了有趣的細節。
▲(MMLab官網頁面項目展示,圖源/MMLab官網)
由于忙于工作,感到陪伴孩子時間太少,湯曉鷗拍攝了大量兒子的照片。同時又因為計算機視覺研究需要大量照片,于是湯曉鷗自然而然、從善如流地把兒子的照片變成了研究資料。
2009年,該實驗室獲得了AI學術頂會CVPR 2009最佳論文獎,這也是該獎項有史以來第一次頒發給亞洲研究機構。
至今,湯曉鷗兒子的人臉照片仍舊掛在該實驗室的網頁上。
逐夢商湯
或許又是異于常人的產業敏感度發揮了作用,隨著實驗室步入正軌,湯曉鷗開始積極擁抱工業界。
2005年湯曉鷗加入了微軟研究院,擔任視覺計算組主任直至2007年卸任,踏出了“入世”的第一步。此后他還出任了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多媒體集成技術研究室主任和研究員等崗位。
等到2014年,湯曉鷗意識到:“技術突破工業化紅線的契機已經到來。”他回憶道,這一年當計算機人臉識別準確率首次超越了人眼識別的準確率,“我們意識到時機到了”。
于是他拉著自己在港中文的一些學生,成立了商湯科技,并出任董事長與CEO。
現任商湯科技董事長、CEO徐立曾經回憶道,創業起步時湯曉鷗準備的辦公室環境十分寒酸,“和皮包公司差不多”,沒有電話也沒有工位。
當時徐立已經結婚并有了兩個孩子,他問湯曉鷗:自己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適合創業嗎?湯曉鷗又發揮了自己的樂觀態度,回答“適合”。
直到后來,商湯科技在市場上初步站穩腳跟后。在一次年會上,湯曉鷗才和徐立坦白,“其實當時自己心里想的答案是‘不適合’”。
▲(商湯科技現任董事長兼CEO徐立)
湯曉鷗并不諱言創業艱難。他曾講道:“有人說創業就是痛并快樂著,我想跟在座的各位說:只有痛,沒有快樂。在國外創業的成功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做大的概率也就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但在中國,(由于BAT的競爭壓力等原因)得再減小十倍。”
不過,時間最終證明了湯曉鷗的選擇是正確的。2014年成立的商湯正好踏中了國內一輪AI創投熱潮的風口,曾斬獲招商證券、東方證券、TCL創投、高通創投、阿里巴巴、軟銀等等知名機構的投資。
同時,領先的技術也幫助商湯成為了中國第一批AI創企中的佼佼者。從2014年,湯曉鷗就帶領團隊正式發表了DeepID 系列人臉識別算法,這就是那項識別率超過人眼、讓湯曉鷗踏出創業一步的關鍵技術。
此后,商湯又很快落地了3D人臉識別方案、活體檢測等等解決方案。
商湯科技立穩了腳跟,與同期成立的曠視、云從、依圖被并稱為“中國AI四小龍”。
如果消費者還有印象的話,正是在這一階段,人臉識別技術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比如2017年起,人臉識別功能逐漸成為了智能手機的標配,“刷臉支付”也在超市、便利店等許多場景落地。
因此可以說,湯曉鷗這一代AI創業者,堪稱國內計算機視覺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領路人。
隨著公司步入正軌,湯曉鷗于2021年商湯啟動上市之前卸任董事長和CEO職務,交班給徐立。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湯科技員工告訴「市界」,據其了解:“為了區隔,湯教授生前已不負責公司的業務運營,而是轉向學術研究,主要負責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項目。”
不過,湯曉鷗仍是公司的控股股東,截至2023財年上半年持股20.63%。
會講段子的AI教父
在AI應用逐步“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那些日子里,對AI發展的擔憂也從未泯滅。deepfake(深偽)等AI技術的濫用行為更引起了部分人的恐慌。
公司迎風生長的那些年,湯曉鷗也常常在各個場合分享其對AI的看法。
他曾講道:“(我)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是一邊聽著于謙老師的相聲,一邊想‘機器怎么可能超過這樣有趣的靈魂?我不信。’”從中可以感受到,湯曉鷗并不認可AI威脅論的論斷。
公司經營之外,湯曉鷗對AI的科普事業亦有興趣。
2018年,他曾主導編寫了國內首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獲得數十所學校引入。隨后于2019年,湯曉鷗又主編了初中版教材《人工智能入門》。
他看重AI的教育與代際相傳,曾寫道:“我們這代人好好努力,我相信我們下一代人,小兵湯嘎們就會比上一代的小兵張嘎的生活過的更好。謝謝大家!”(注:湯曉鷗在港中文實驗室時用兒子照片完成了卡通片換臉項目,名為“小兵湯嘎”。)
談及AI創業艱難時,他也頻頻自嘲自己認清現實、“肯為斗米折腰”:“實際上我們做學術的是有骨氣的,就是說‘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但是你如果是六斗的話……畢竟它比五斗多一斗……”
有人評價湯曉鷗為段子手,他也會“回懟”:“我不是段子手,段子手是干什么的呢?是為搞笑而搞笑的。我不是段子手,我是幽默?!?
一名前AI行業從業者告訴「市界」:“像商湯一批早期成立的AI企業,基本都是在邊踩坑邊成長,公司領導的壓力是很大的?!奔夹g研發壓力與公司生存的緊張生活中,幾分幽默的底色,為湯曉鷗增添了一些普通人的色彩。
近些年來,盡管湯曉鷗淡出企業經營,江湖中仍有他的傳說。
▲(湯曉鷗于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
隨著2023年大模型技術撬動起技術升級的新熱點,原本走向低谷、不再“性感”的AI創投市場再度火熱起來。細數如今大模型市場中的領軍人物,不少人與湯曉鷗有著深厚的“學緣”。
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幾位,今年7月份,湯曉鷗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演講,點名“表揚”了自己的三位優秀學生:王曉剛(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何愷明(Facebook AI Research研究科學家)、林達華(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科學家)。據他分享,這三位研究者在早期大模型技術研發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不少企業大模型技術的奠基人。
在演講最后,他動情講道:“我想對王曉剛、何愷明、林達華、陳愷、陸超超,以及所有我曾經合作過的學生、老師們,還有今天上海在座的朋友們,講一句‘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斯人已逝,彼時不知他對師生好友的感謝,會成為最后的告別。
參考資料:
《人工智能的云中漫步》,湯曉鷗
《天下第一銘》,湯曉鷗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立專訪》,財富中文網 楊安琪
猜你喜歡
商湯澄清:控股股東沒有出售股份和出售計劃
7月12日晚,對于市場傳言“公司執行董事兼控股股東湯曉鷗減持公司股份”一事,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商湯”)發布澄清公告。短期承壓是長期主義者的宿命,商湯終會向新而生
頭頂“AI第一股”、“中國的貝爾實驗室”等多重光環的商湯科技,一路走來無論是鮮花著錦還是烈火烹油,它都賺足了市場和資本的眼球,冰與火的洗禮之下,商湯科技向新而生,它也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黃金時代。商湯科技股票解禁,管理層自愿禁售仍難阻擋股價暴跌40%
商湯科技港股開盤跳水,跌超40%。截至發稿,商湯科技跌44.22%,報3.28港元/股,總市值1099.04億港元,較6月29日市值蒸發了871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