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真難,華為問界降價硬剛特斯拉
一周前,特斯拉突然宣布降價,最高降價4.8萬元,讓眾多新能源車企措手不及。當外界正在疑惑,其他車企是否也會跟進降價時,賽力斯與華為合力打造的問界率先動手,降價幅度最高達到了3萬元。
市場也對此感到非常震驚,“特斯拉降價是沖著比亞迪的,沒想到半路先殺出了問界”。
1月13日早上,AITO問界突然官宣部分車型降價,問界M5 EV的兩個版本分別降價2.88萬和3萬元,問界M7的舒適版和豪華版同樣降價3萬元。問界M5增程版沒有調價,M7的頂配版價格也沒有變動。
降價后,問界M5 EV和問界M7的價格分別為25.98萬元起、28.98萬元起。
而針對此前已經購買的車主,問界也推出了價值3萬元以上的權益禮包,包括此次并沒有降價的M5增程版,也贈送了兩年基礎保養。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也在社交媒體官宣了此消息,并表示這是AITO問界系列帶來的力度最猛的新年福利。
特斯拉降價沖擊波后,問界率先降價,接下來會形成一系列連鎖反應嗎?此前漲價的比亞迪、埃安又該如何出牌?
(截圖源于微博)
問界一刀砍掉3萬元
問界問世于2021年12月,是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目前,其旗下共有三款產品,問界M5、問界M7、問界M5 EV,涵蓋增程和純電兩種路線。
問界加入的市場正是蔚小理、嵐圖等激烈角逐的場所。
憑借著華為強大的靠山,問界成立僅一年出頭,就成為了新能源汽車領域成長最快的品牌之一。2022年,問界累計交付了超7.6萬輛車,僅耗時7個多月就實現了月度交付過萬輛,也創下了新品牌成長最快紀錄。
雖然問界未能完成8萬輛的既定目標,但也讓行業格局再添變數。其中,M5車型殺入了2022年新能源SUV銷量榜單前十,位于第九,超越了哪吒U、領跑C11、蔚來ES6、理想L9等熱門車型。
相比之下,蔚來、小鵬、理想雖然全年交付都超過了10萬輛,但其距離年初的目標差距甚遠,三者的KPI完成度分別為78.38%、48.30%和81.66%,均低于問界。三者之中,理想則是交付量最高的一家,全年累計交付超過了13萬輛,同比增長47.2%。
問界雖然直接對標理想,但與理想熱門車型仍具有一定的差距。理想去年12月交付了2.1萬輛,創下單月最高交付紀錄,是蔚小理中最先實現月銷過兩萬的車企。尤其是L8與L9車型銷量雙雙破萬,理想L9更是連續多個月霸屏中國大型SUV及中國40萬以上豪華SUV銷量的榜首。
但問界此次降價顯然也是在跟特斯拉硬剛。
2023年伊始,特斯拉迫不及待地開始了降價。1月6日,特斯拉國產車型大幅降價,Model 3起售價降至22.99萬元,而Model Y起售價降至25.99萬元,兩款車型均已降至歷史最低價。這也已經是特斯拉在近三個月的第二次降價了。
問界此次降價后,M5純電后驅標準版僅與特斯拉Model Y后輪驅動版相差不到100元,M7豪華版與Model Y長續航版也相差不過100元。
據了解,問界并非首次應對特斯拉降價了。去年10月份,特斯拉降價,問界就曾出現了“變相降價”情況。對此,問界官方工作人員表示,“并非直接降價8000元”,而是取消了金融貼息、各銷售門店差異化的禮品等服務,對部分現車車型購買用戶統一贈送價值8000元的保險。對于所謂跟緊特斯拉降價的說法,問界人員也表示“只是發布時間巧合而已”。
雖然特斯拉降價導致不少車主的抱怨和差評,甚至維權,但特斯拉卻有降價的底氣。
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單車凈利潤超過1萬美元,利潤率顯著高于同行。其中,特斯拉的毛利率高達27.16%,相比之下,蔚來、比亞迪的毛利率僅在13%左右,而理想的毛利率為22.09%。
此外,特斯拉在2022年全年交付量超過了131萬輛,同比增長40%,雖已突破百萬輛大關,但交付量距離馬斯克定下的提升50%的目標仍有一定差距。馬斯克曾在2021年股東大會上表示, 2030年特斯拉將實現年銷2000萬輛,并保持每年50%以上的增長。
包括特斯拉近期上海工廠暫停生產,并實施減產計劃,都在透露著特斯拉車輛已經出現了供大于求的跡象。為此,面對嚴峻的競爭壓力和不給力的銷售狀況,特斯拉降價搶市場已成必然。
顯然,壓力也來到了國產新能源車企這一邊。新能源補貼政策到期,不少車企選擇在元旦前宣布漲價,如比亞迪、長安等,也有部分車企咬緊牙關不漲價,由企業兜底補貼。
盡管問界交付首年已經快速起量,但華為汽車仍舊面臨著嚴峻的盈利挑戰。問界去年同樣也經歷了缺芯、因疫情導致生產節奏放慢等諸多問題。同時,賽力斯去年前三季度虧損了26.75億元,凈利潤同比降低146.89%。
此次問界降價,無疑會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但顯然,問界的目標是不惜代價提高市占率。多位業內人士也告訴市界,問界的目標是搶占市場份額。銷量是車企關注的重要指標,如果不能通過大規模攤平成本,盈利也無從談起。
尤其是從特斯拉降價后,終端熱度居高不下,相關“特斯拉3天內獲得3萬輛中國消費者訂單”的詞條也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位,門店迎來了爆單的現象。
汽車分析師、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認為,處于同樣價格區間的問界,不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價格,此前的成果也可能會付之東流,再不降價,何談市場競爭力。
(圖/視覺中國)
降價潮來襲,其他車企跟不跟?
特斯拉的大幅降價無異于一次“背刺”,殺傷力巨大。
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的“歷史低價”將進一步加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這對于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的車企而言,則是重磅一擊。
尤其是在規模化道路上,不少新能源車企仍舊面臨著盈利難題。
早已登陸資本市場的“蔚小理”仍舊處于虧損中。2022年前三季度,蔚來累計虧損金額超過了85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凈虧損41.11億元,創下單季度虧損新高,單車虧損金額擴大至13萬元。小鵬也累計虧損達到了67.78億元,理想則虧損了22.69億元。
2022年銷量碾壓“蔚小理”的哪吒的盈利狀況也不容樂觀。一句話總結大部分新勢力車企的狀況則是,車沒少賣,錢也沒少虧。
但特斯拉、問界紛紛降價后,其他車企會選擇跟進嗎?
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對市界表示,特斯拉降價明顯針對比亞迪、埃安前不久的漲價而去的。特斯拉的降價潮勢必也會影響到其他的新能源車企跟進,從而淘汰一批選手。
一些不以降價應對的車企,則只能另辟蹊徑。
蔚來避開了價格戰,選擇從自己的優勢下手。換電業務是蔚來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優勢,截至2022年末,蔚來在國內市場已經累計布局換電站數量超過了1300座。
1月13日,蔚來也宣布,即日起至2月5日,蔚來全國346座高速公路換電站將免費為所有蔚來車輛提供不限次數的換電服務(運營車輛除外)。
此外,蔚來從開始創立之時就定下的用戶文化,讓它擁有一眾死忠粉,蔚來推出新的高端車型,都有強粘性的用戶去購買。
蔚來董事長兼CEO李斌甚至樂觀地預期,2023年四季度蔚來將實現NIO品牌的盈虧平衡。
張翔表示,對于已經漲價的比亞迪、長安等車企而言,它們可能不會選擇降價跟進。因為比亞迪、埃安定價本就不高,且銷量也已經位居高位,已經具有了規模效應。
一位新能源車企的副總向市界表示,特斯拉降價之后,剩下車企跟還是不跟,形成了一個囚徒困境。“如果不跟,市場可能就被特斯拉搶去了,如果跟,特斯拉是盈利的了,但其他絕大多數新能源車企都是虧著在賣車,降價之后虧得更多。而且,特斯拉有可能繼續下一輪的降價,這樣搞下去就沒有盡頭了。”
“根本之道,還是要堅持品牌的差異性,產品的差異性。”該副總稱。
猜你喜歡
攜手華為 大有可為!萬興天幕2.0重磅亮相華為HDC2025
6月20日下午,全球領先的新生代數字創意賦能者萬興科技深化AI布局,攜萬興天幕音視頻多媒體大模型2.0及基于萬興天幕2.0能力底座打造的終端應用新品萬興天幕創作廣場亮相華為開發者大會2025(HDC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