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捧火王一博后,悄悄做起了VC
近日,據天眼查App顯示,戚薇主理的“SEVENCHIC香氛筆”關聯公司糖果(上海)化妝品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天津壹華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樂華娛樂全資子公司),同時由孫一丁任董事、戚薇任監事。
酷愛收藏香水的戚薇,推出個人香氛品牌無可或非,畢竟明星把興趣發展成副業的不在少數,然而品牌背后此次的投資方天津壹華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乃是樂華娛樂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法人代表為杜華。
而深挖一下過往信息,不難發現,這位一手捧紅王一博等頂流的“娛樂教母“,早已經悄悄做了VC。
2月15日,上海雨淵餐飲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北京天浩盛世娛樂文化有限公司、天津壹華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等為股東,同時注冊資本增至約34.48萬人民幣;另外,早在2020年1月,天津壹華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還投資了功能性食品品牌Minayo天使輪,創始人胡然曾是網易考拉創始人之一。
可以看出幾次投資,杜華都是以公司的名義進行,屬于小試牛刀的階段,投資品牌也多以消費類為主。
作為國內最頂尖娛樂公司的創始人,杜華前段時間還因突然退出樂華娛樂股東行列,引發各界熱議。不少網友猜測,這位曾在娛樂圈呼風喚雨的女魔頭,難道是要就此退圈了?然而緊接著,杜華又在香港創立了樂華投資有限公司,對樂華娛樂實行公司控股,股權占比99%。果不其然,換了個馬甲,杜華還是那個杜華。
01 頂流背后的“狠人”
杜華,與龍丹妮和楊天真并成為“娛樂圈三教母“,創立的娛樂經紀公司在中國新一代偶像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但相比于哇唧唧哇龍丹妮和壹心娛樂楊天真,杜華的成功之路顯然要“野的多“。
從網上公開履歷來看,2003年,22歲的她來到北京,加入8848電子商務網站擔任公關經理。可惜的是,在2000年美股互聯網泡沫破裂后,本來雄心勃勃要在納斯達克上市的8848,計劃流產。2005年,8848被徹底打包賣給軟件廠商速達,杜華也在此之前離開了公司。
2004年,杜華跳槽到當時中國數字音樂最大的內容提供商華友世紀,從公關總監一直升任到音樂總經理,而這份工作也對她的職業生涯起了鋪墊和決定性的作用。
杜華在華友世紀的5年,也是華友世紀在音樂行業最輝煌的5年。這5年間,華友世紀控股或投資了飛樂唱片、華誼兄弟音樂、鳥人藝術、北京金信子文化,以及臺灣的種子音樂這五家唱片公司,花費近1.5億人民幣,占據超過20%的華語音樂市場份額,劍指“亞洲最大的音樂公司”,從而進入娛樂行業。
可以想象,杜華在華友世紀能夠接觸到音樂生產的最前線,并且要打的仗并不簡單。她也對此付出了驚人的努力,由此留下了經典故事:在生大兒子趙小果的時候,她接到了老板處理工作的電話。杜華回復,“能不能給我幾個小時,讓我先把小孩生下來”。
然而,華友世紀后來轉型并不成功,在2009年作為上市殼公司被盛大收購。也是這時,杜華決定給自己找一片新天地,在生產一個月后,創立樂華娛樂。
2010年,當時正值韓庚和SM娛樂解約回國,杜華做出了一個非常冒險的決定:讓韓庚成為自己的合伙人。盡管當時中國大部分娛樂公司都希望能夠簽下這位來自韓流“天團”Super Junior的前團員,而杜華采取了常見于互聯網公司的利益分配原則:分出股權。
一方面,看重于韓庚當時在國內的高人氣和影響力,另一方面,韓國練習生成熟全面的培養體系也正是杜華想要借鑒的。
據說杜華和韓庚談了20分鐘,就成功拉他入伙。但其實,此時的杜華,稱得上孤注一擲:除了投資人給的最后一筆錢以外,杜華還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好在,這一筆賭的“物有所值“。得益于韓庚在韓國的經驗和人脈,樂華開啟了韓式工業體系培養練習生的模式,于2014年推出了UNIQ組合(成員有王一博,李汶翰等)、2016年推出了火箭少女。
樂華雖未詳細介紹過自己的培養體系。但從《GQ雜志》2016年對韓國練習生的采訪大概能理解其邏輯:高度強調唱跳能力,先借鑒、再創新,不厭其煩地重復訓練。歐美實力唱將碧昂絲、Stevie Wonder、Usher,都是他們的像素級模仿對象。
通過前仆后繼地輸送有潛質的十幾歲孩子到韓國進行全面培養,杜華練出了首批高度職業化的偶像藝人。不過,命運并未太過眷顧他們,限韓令直接壓制了樂華娛樂“出口轉內銷”業務線。
幸好,通過韓庚這一金字招牌,樂華娛樂陸續簽下了胡彥斌、周筆暢、阿杜和黃征等歌手,通過成熟藝人業務來實現公司正常運轉。
然而,也正是限韓令后,中國的娛樂消費出現了一個面對偶像行業的缺口,《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系列節目,正式點燃了內地的娛樂市場。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練習生制度”也讓樂華娛樂在2018年火力全開, 從《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中產生的兩大限定團,共有5位成員來自樂華,其中,《創造101》里孟美岐和吳宣儀兩位樂華藝人包攬前二。此外,程瀟和王一博,也因在這兩檔節目中擔任舞蹈導師而出圈。
而杜華本人,后來還憑借在《乘風破浪》節目中擔任評委,吸引了一波熱度。
02 動作頻頻,意在港股IPO?
隨著國內偶像文化市場的打開,選秀節目的盛行,樂華娛樂在偶像輸出上具備年輕化、偶像綜合素質高、唱跳俱佳等特點,質量遠高于其他國內娛樂公司,乘借東風,樂華娛樂也著實火了一把。
然而,樂華娛樂多年的積累在2018年集中爆發后,漸漸開始有幾分力不從心的表現。
2019年李汶翰拿下《青春有你》的C位,樂華成為“新風暴”的運營公司,但發展都很一般;2020年,樂華雖派多位成員參加選秀綜藝,但均未拿到三家平臺的出道位;隨后,爆發的“孟美岐、吳宣儀退團事件”,以及NINE PERCENT、樂華七子雙團并行的故事,更是讓樂華娛樂與騰訊、愛奇藝平臺之間心生芥蒂。
雖手握一眾流量明星在手,但商業價值和個人實力“抗打”來看,樂華娛樂藝人中也只有王一博。而頂流藝人都需要耗費長時間打磨和資本培養,屬于“萬里挑一“,樂華娛樂后發之力不足在所難免,而樂華資本,也一直希望借助資本力量來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此前,樂華娛樂嘗試過幾次上市,但都以失敗告終。2015年9月22日,樂華文化登陸新三板掛牌交易,且在掛牌3個月后,樂華文化就宣布以23.2億元的價格將100%股權賣給共達電聲(002655.SZ),擬登陸A股市場;而在2016年10月,經過雙方調整估值,共達電聲將以18.87億元收購樂華文化全部股權,樂華文化曾承諾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至1.5億、1.9億、2.5億,但樂華文化2016年凈利潤僅為6448.38萬元。多重原因導致該筆交易以失敗而告終。
后來樂華文化董事長杜華,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樂華不管是業務形態,或者未來的業務成長模式,各方面我覺得都有發展的空間,我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因此,我們想單獨地IPO。”
但相比于新三板,想在主板上市就非常地難了,需要企業達到一定的規模才有資格,雖然樂華娛樂在偶像打造市場上獨占鰲頭,但是它在影視方面還是欠缺很多,而相比于其他已經上市的量級影視公司,規模還是相差甚大。
而此前,在娛樂監管趨嚴的形勢下,杜華的A股上市“長跑”一晃就是兩年多。證監會官網顯示,從2018年4月起,樂華娛樂開始接受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輔導,截至2021年6月4日,輔導工作進展報告已經更新到了第16期。或許感到上市無望,在這之后,樂華娛樂就終止了招商證券的A股上市輔導。
2021年樂華家族演唱會之后,樂華娛樂獲得字節跳動和阿里影業的投資,被解讀為資本化意圖明顯。而此前引發熱議的股權變更,據天眼查APP顯示,杜華、肖飛、華人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個自然人及公司退出樂華娛樂股東行列,新增股東天津樂華投資有限公司,而樂華投資在2021年9月剛成立,由香港公司YH Entertainment Group (HK)Limited 100%持股,杜華依然擔任樂華投資的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經理。由此可見,杜華注冊香港公司,搭建起港股上市的標準架構,赴港上市的心思呼之欲出。
而此次公司治理架構的調整,由個人大比例持股,改為公司持股,也是好處頗多。
其一是可以減少股東爭議,樂華娛樂此前個人持股投資主體較多,不利于平衡和協調各方面利益,如果通過同一個有限公司或者合伙企業持股,便于統一進行管理和協調,用“一個聲音說話”,更有利于公司的發展。
其二如果通過公司或者合伙企業持股,則有利于延緩避稅和合理節稅的空間。此前個人持股的股東較多,則分紅到手的時候,還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用合伙企業作為主體,則不需要再繳納個人所得稅,只有在合伙企業再實際分配時,才需要由合伙企業的投資主體在分別交稅。
2021年的娛樂圈可謂是大事件頻出,而有一條高壓紅線,是碰了“必死”,那就是“偷稅漏稅”。薇婭作為頭部大主播,因為個人偷稅漏稅,瞬間就被全網封禁,可想而知,個人出問題,會影響旗下所有公司,但是如果公司有稅收問題,繳清罰款即可,可見用公司代表個人持股,風險降得更低。
其三如果將個人持股改為公司、合伙企業持股,那么在未來變現的時候,更節約時間和程序。因為正常擬上市公司層面需要獲得很多個審批部門的審批同意等,程序非常麻煩,而且這樣的變更,更利于持有的擬上市公司進行各項合理的融資安排。
由此可見,樂華娛樂的股權變更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規避原本的風險,所做的防患于未然的部署。
從樂華娛樂近幾個月合作布局來看,他們或許選擇走更穩妥的路線,旗下的藝人王一博已經與博納影視公司有深度合作,薇婭被封殺后,只剩下李佳琦一個頭部大主播,而杜華在不久前剛與李佳琦達成了合作關系,再加上在投資領域的小試牛刀、悄然布局,你可以相信:“狠人“杜華,依舊是那個在商業世界中奮力前行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