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奇智的把握有多大?沖刺“AI+制造”第一股
過去的一年,AI行業跌宕起伏。監管趨嚴、資本更為謹慎的大環境下,二級市場對于AI企業的熱情明顯冷卻,企業的上市之路也更加坎坷。
2021年的最后的時間里,商湯科技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了“AI第一股”。這意味著AI的價值正在被重估,市場開始重新審視AI行業。
本月初,AI科技公司創新奇智向港交所遞交了更新之后的招股書,瑞銀集團、中金公司及華興資本為該公司的聯席保薦人。
1月17日,創新奇智(02121.HK)發布公告,公司擬全球發售4474.44萬股股份,其中香港發售股份447.46萬股,國際發售股份4026.98萬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發售價每股發售股份26.30-27.30港元。據市場消息,創新奇智的國際配售已足額認購,招股火爆。這家成立三年多的獨角獸,距離叩開港交所大門只差臨門一腳。
聚焦制造業賽道的創新奇智,在中國制造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中占據市場份額第一,若順利登陸港交所,將成為國內“AI+制造”第一股。
估值超10億美元,AI獨角獸闖關港交所
創新奇智成立于2018年2月份,是創新工場的AI子公司。招股書顯示,創新奇智主要面向企業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提供全棧式AI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AI平臺、算法、軟件、 AI賦能設備及相關服務。
在成立之初,創新奇智就獲得了來自成為資本和創新工場等機構超1億元的天使輪融資。截至目前,公司共完成了六輪超10億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中金等全球知名機構。
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根據使用其的目標群體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公共服務類和企業服務類。相較于前者,企業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更以市場為導向,增長潛力較大。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0年中國企業級AI市場的市場規模達約人民幣1394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約人民幣 8366 億元。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收入排名,創新奇智在中國企業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AI技術驅動型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與曠視科技并排第三,市場份額為0.3%。
此次IPO前,創新奇智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
基于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創新奇智獨立開發了三大專有 AI 平臺:創新奇智 ManuVision(機器視覺智能平臺)、MatrixVision(邊緣視頻智能平臺)、Orion(分布式機器學習平臺)三大專有AI平臺。
以三大AI平臺作為底層AI基礎設施,創新奇智持續積累AI技術資產,將這些技術資產沉淀成資產池可支持及實現滿足客制化要求的高效率的項目交付。
此外,創新奇智正在建立一個開放式架構技術平臺,以吸引AI行業價值鏈中的更多參與者,加深與各類行業參與者的合作。包括基于資產的解決方案(ABS)及快速部署產品(RDP),可根據客戶要求應用于多種業務場景,實現降本增效,從而加強公司的行業領先地位。
目前,創新奇智擁有約255名技術人員,占比 69.1%。累計申請634項AI \相關專利,成功注冊125件,其中包括79件發明專利。
將技術研發與實際應用場景相結合,創新奇智針對行業的實際痛點,開發適合行業實際應用的 AI 原創技術,特別是在傳統制造業等樣本普遍缺失的場景和領域,其研究成果被 ECCV、CVPR 等國際頂會接受。
深耕“AI+制造”,搭載政策紅利實現“彎道超車”
上個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作為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發展水平關乎中國未來制造業的全球地位。
在“新基建”的推動下,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融合應用成熱點,其中智能制造頗受矚目,創新奇智在“AI+制造”領域持續構筑護城河。
受新基建及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指引,創新奇智將AI能力通過智能制造系統注入制造企業的日常運營中,為包括鋼鐵冶金、能源電力、汽車裝備、工程建筑等垂直領域的客戶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據招股書數據也顯示,創新奇智主要深耕制造業及金融服務業兩大行業。具體場景包括“AI+制造”“AI+金融服務”“AI+其他行業”。
截至2021年前九月,創新奇智來自制造業的營收為人民幣2.81億元,約占總收入比重的50.8%;來自金融服務的營收為人民幣1.93億元,約占總收入比重的34.9%、來自零售、信息技術等其他行業的營收僅有人民幣0.79億元,約占總收入比重的14.3%。
聚焦制造和金融服務業兩大核心賽道,創新奇智深耕垂直領域,通過差異化在行業里建立優勢。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照收入計,創新奇智是中國制造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中,以2.1%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目前,創新奇智累計為400多家客戶提供基于AI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制造業的客戶數量自2018年的16名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93名,并自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66名 增加至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71名。
其中制造業每名客戶的平均收入自2018年的人民幣90萬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幣130萬元,并進一步增加至 2020年的人民幣210萬元,以及自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人民幣120萬元增加至截至2021年9月30 日止九個月的人民幣400萬元。
過去五年,中國制造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經歷了顯著增長。2020年,中國制造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已達約人民幣91億元。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進一步發展,預計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預計將達到約人民幣649億元。
創新奇智所從事的領域前景十分廣闊,與制造業深度結合的創新奇智,或將成為AI行業的一匹黑馬。
營收倍增,凈虧損率持續收窄
在商湯科技上市之前,關于AI行業商業化前景一直遭到質疑。
商湯上市的成功,給AI行業又添了一把火,人工智能行業取得了空前關注度及熱度。資本市場看到AI公司的造血能力,也給后續資本市場對于AI類企業的估值提供了一個對標樣本。
商業化是人工智能企業面臨的普遍難題,作為技術賦能的角色,人工智能的價值常常不能直接表現為業務收入。對于這條技術驅動的賽道而言,資本需要更加長遠的耐心。
招股書顯示,創新奇智的毛利潤從 2018 年的2340萬人民幣增長到2019年7160萬人民幣,并于2020年進一步增長至1.35億,2018年至2020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39.8%。
2018年至2020年,創新奇智的營收復合年均增長率 252.5%。在2020年及2021年首9個月,創新奇智營收4.62億元及5.5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前9月創新奇智的營收規模已經超過了2020年全年,公司在營收層面的基本面向好。
創新奇智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及 2021 年前三季凈虧損分別為7120萬、2.48億、3.61億、4.38億元,如果扣除股份支付等非經營性項目影響,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 為4540萬元、1.6億元、1.44億元以及 8100 萬元。經調整凈虧損率逐年降低,從122%、69.8%、31.3%下降至14.6%,可見公司的減虧損能力是很強的。
由于公司聚焦制造業賽道屬性,受行業需求的推動,創新奇智主要以向客戶提供全棧式軟硬一體化產品及解決方案為主,軟硬一體化的模式不可避免地提高了營業成本,隨著規模經濟和經營效率的進一步優化,銷售成本得以攤薄,毛利率水平有望提高。這已經在近兩個報告期的數據得以體現,財報顯示,2021年 9月30日的毛利率較2020年9月30日同期增長了超過2%,較2020年全年的毛利率增加了將近1.8個百分點。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中國企業AI市場規模于2020年已達到約1394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約836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3.1%。
市場前景廣闊AI領域,已有不少有實力的公司入局。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AI市場在走過早期的野蠻生長后日趨理性。
AI技術已經走過很長的路,當前人工智能市場仍是一片藍海。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和云從科技相比,成立于2018年2月的創新奇智選擇了“AI+制造”和“AI+金融”行業掘金,構筑了算法和平臺的優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商業化策略。
可以預見的是,國內AI企業將迎來一波上市熱潮,創新奇智也將面臨更多挑戰。作為細分賽道龍頭,創新奇智此番闖關資本市場,將繼續享受行業發展和政策紅利,有望成國內“AI+制造”第一股。
猜你喜歡
創新奇智港股二進宮:三年虧損超11億,上市能否緩解“造血難”問題
創新奇智能否順利港股上市,以此插上騰飛的“翅膀”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軟銀愿景基金2期投資,人工智能商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創新奇智完成D輪融資
本輪融資后,創新奇智將進一步加大對AI賦能制造業的投入,致力成為行業智能化轉型解決方案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