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為何都看上了餐飲?毛大慶、陸正耀、王波明開飯館
最近,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又新學了一門“小手藝活兒”,開起了包子鋪。
11月29日,毛大慶發布微博為自己的包子鋪打CALL:賣個“全手工包子+咖啡”,做個小手藝活兒,沒有那么多宏大敘事,感謝那么多熱心人,歡迎大家常來玩兒。
圖片來源:微博
最初,消費者在北京國貿附近發現了一家名為“毛大慶包子鋪”的店鋪,之后毛大慶證實這家店的確為其所開,其理由很簡單:自己從小很喜歡吃包子,現在想嘗試孵化餐飲品牌。
據愛企查顯示,毛大慶包子鋪背后的公司叫頤禾(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股東分別是優享創智(持股51%)和劉迪(持股49%),而優享創智的董事長正是毛大慶。
實際上,資本大佬跨界餐飲行業并不罕見,用自己的名字為產品冠名也比比皆是。不過,大佬“開店”的初衷卻因人而異,結局也不盡相同。
包子鋪里的“生意”
作為地產圈曾經的風云人物,毛大慶被外界親切地稱呼為“慶慶哥”。他曾擔任雅詩閣、凱德置地高層,后來成為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
2015年,毛大慶離開萬科,成立聯合辦公空間“優客工場”。去年,優客工場登陸美股上市,成為“聯合辦公第一股”。
今年9月份,一家名叫“毛大慶包子鋪”的店鋪悄悄開張。隨后,毛大慶在微博上多次為這家包子鋪打call,并且附上了地址和鏈接,這家包子鋪開始慢慢走紅。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從門店選址和產品來看,“毛大慶包子鋪”瞄準了周邊白領、商務人士以及年輕消費群體。
從店鋪介紹來看,毛大慶包子鋪主打鮮肉咸蛋包、椒氣包、毛奶奶秘制鮮肉包等6款包子,另外還有黑芝麻拿鐵、拿鐵、美式三款現磨咖啡系列。
有業內人士指出,作為早餐,包子品類其實有極大的潛力。目前我國早餐市場規模可達2萬億。雖然早餐品類眾多,但是包子卻是獨占鰲頭。
毛大慶開包子鋪,被認為是優客工場從B端到C端的一個重要嘗試。
在此之前,9月底,優客工場宣布以億元級估值并購北京餐飲品牌“曉壽司”,雙方將通過覆蓋白領工作餐、會議餐、下午茶等進一步布局日料市場,拓展寫字樓、園區等之外的消費場景。
圖片來源:微博
除此之外,優客工場官方公眾號不久前也發文表示,“合作伙伴'毛大慶包子鋪'可為企業提供早餐的團餐預定”。
不過,對于涉足餐飲領域的原因,毛大慶表示,這個事情并沒有很復雜,主要從小喜歡吃家里做的包子。另外,優客工場與共享際合作的PICK1/2EAT美食城曾孵化出許多網紅餐飲品牌,如今自己也嘗試一下。
一位優客工場相關負責人也回應表示,毛大慶包子鋪是毛大慶個人品牌,與優客工場的業務沒有直接關聯,只是幫忙向會員單位推薦一下。
大佬跨界餐飲為了什么?
資本大佬“再創業”涉足餐飲行業,毛大慶并不是“始作俑者”。今年8月份,瑞幸咖啡創始人陸正耀最新創業的“小面”就備受關注。
在創立神州租車和瑞幸咖啡之后,今年陸正耀再次征戰餐飲業,成立了“趣小面”。外界紛紛猜測,陸正耀很可能將趣小面打造成為小面界的“瑞幸”。
和瑞幸咖啡相似,“趣小面”也是在陸正耀的率領下,聯合神州租車、瑞幸咖啡的一眾高管共同創立。不過,“趣小面”的發展似乎并沒有那么順利。
圖片來源:微博
8月8日,趣小面在北京、重慶兩地同時開張。最初,趣小面推出首碗面3.8折的活動,折后價格是10元左右。
不難看出,陸正耀在照搬當初瑞幸咖啡的招式——以低價和補貼的方式聚集消費者,形成裂變而快速擴張。不過,由于中國人對于面食非常熟悉,趣小面并沒有像瑞幸咖啡那樣快速占領市場。
在經營了三個月后,“趣小面”更名為“趣巴渝”。有消息指出,陸正耀的目標是在全國開500家小面館,未來還要擴張到小吃品牌,逐漸升級成一個線上化的美食APP。
和陸正耀相似,太子奶品牌創始人李途純創立“品全仟味美食公司”,同樣有著“雄心壯志”。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4月25日,李途純創立的品全仟味開福區洪緣店在長沙開業,這是其以“品全仟味美食公司”連鎖品牌代言人、創始人的雙重身份,再次下海創業。
據介紹,品全仟味目前已分別在長沙、北京兩地注冊公司,預計將在長沙開業八家連鎖店。未來,計劃在全國各省會城市、地、縣級城市開設5000家連鎖加盟店。
李途純表示,要用三到五年時間,再創一個中國人自已的“肯德基”、“麥當勞”,且全為營養食品,致力進入食品企業500強。
和上述二人不同,聯辦傳媒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波明創業開餐飲,則更多是源于自己的愛好和一種情懷。
王波明是中國最早一批留學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法學碩士之后,又在紐約交易所任職了一段時間。工作之余,在美國呆了7年的王波明養成了一個愛好——吃牛排。
王波明當年最愛的是瑞吉酒店的Aster Grill,后來先后“轉戰”JW萬豪酒店的CRU Steakhouse、金茂威斯汀的Grange Grill、金融街洲際酒店的Steak Exchange......
2019年,在聯辦傳媒三十周年慶典上,播放了一則短視頻。據悉,這是財經影業首部作品《大鱷之門》的片段,王波明在其中客串了牛排館主廚的角色。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有意思的是,王波明真的與友人在三里屯合資開設了一家牛排館——沃夫岡牛排館北京華貿店,成為了沃夫岡牛排館的中國合伙人。正是源于他的鐘愛與執著,沃夫岡才能順利登陸中國市場。
據了解,目前牛排館經營情況良好、早已實現回本,每年還能給股東分紅。已經在國內其他地區開出了幾家牛排館,還有不少王波明的親朋好友想投資入股,尚在等待新店開業。這一王波明個人愛好也與他的另一份媒體事業有協同作用,《財經》雜志的一些小型沙龍會在牛排館舉行,因為形式比較輕松、深受嘉賓喜愛。在牛排館舉辦的《財經》雜志的活動幾乎沒有被嘉賓拒絕過。
跨界餐飲加劇競爭
關于跨界餐飲行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則段子:去奔馳4S店品美酒,去Chanel吃甜品,在Burberry喝咖啡,去范思哲住酒店,在阿瑪尼住公寓。
其講述的就是大牌企業紛紛向餐飲伸出橄欖枝,其中包括:奔馳推出Mercedes me餐廳;無印良品打造“素之食”的餐廳;摩拜單車攜Wagas打造“摩拜單車主題餐廳”;香奈兒推出“COCO CAFE”快閃咖啡館;馬云聯合Costa推出Apsara咖啡館等。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仔細研究發現,這些大牌企業跨界餐飲的初衷不盡相同。但不管是為了流量而跨界,亦或是為轉型而跨界,還是為了打劫利潤而跨界,分羹餐飲行業都加劇了行業的競爭。
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傳統餐飲還是跨界餐飲,競爭的洗牌都會加速品牌的迭代與淘汰。傳統思維的餐飲人如果還是站在“原地”思考問題,終有一天會被跨界餐飲所淘汰。
通過上述資本跨界餐飲不難發現,企業跨界餐飲似乎比傳統餐飲更會玩,依托跨界基因,彌補品牌短板,往往會實現“1+1>2”的效果。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曾公開表示,未來餐飲業不僅是傳統的吃喝這么簡單,更可能是餐飲服務的基本功能+主題文化+消費體驗的平臺型行業,跨界合作、跨界發展將成為通行做法。
與此同時,資本大佬還能賦予餐飲“明星”IP。比如:陸正耀的“趣巴渝”、賈國龍的“賈國龍功夫菜”、毛大慶的“毛大慶包子鋪”等,這些品牌可謂自帶光環。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和君咨詢合伙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指出,品牌要想長久地發展,其產品品質也頗為關鍵,由于產品的定位在中等位置,消費者自然會對產品有一些要求與期待,尤其是以創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更需要維護品牌口碑。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眾多行業跨界餐飲實際上是失敗與成功并存。企業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餐飲市場開辟一片新的藍海,并不容易。
猜你喜歡
餐飲新零售營銷賦能平臺”轉換商城“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
此前,轉換商城獲得了愉悅資本、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今璽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