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心科技擬赴港上市,主營業務毛利率下滑,累計虧損超10億
近日,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圓心科技”)在港交所首次遞交了招股書,擬在港上市。高盛、中信證券為其聯席保薦人。
圓心科技通過旗下有三大業務,即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及創新醫療健康服務,這三者構建了“醫患藥險”的生態閉環。不過,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今,公司總體處于虧損之中,且虧損幅度不斷加大。
究其原因,圓心科技面臨著占比超過95%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利潤微薄,而盈利較好的創新醫療健康服務則處于占比不高的尷尬境地。更加值得關注的是,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也呈下降趨勢。
主營業務“增收不增利”,累計虧損超10億
招股書顯示,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及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是圓心科技的三大業務支柱。其中,供給端賦能服務則主要是為醫院的智能化及優化運營,并促進長期患者管理。截至今年8月底,圓心科技與超過340家醫院合作,以線上移動應用APP、微信小程序或公眾號等形式的線上醫療服務平臺,來提供線上醫院功能。
而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主要包括院外藥房服務、院外醫療服務及批發藥品服務。目前,院外綜合患者服務的營收在總業務收入中占比超過95%,為其支柱業務。
具體來看,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該項業務收入為8.08億元、23.03億元和35.37億元,所占比例分別是98.8%、97.9%、97.5%。2021年前8個月,院外綜合患者服務的占比也保持在了95.8%。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事實上,營收高占比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與圓心科技的“基因”相關。
根據公開信息,圓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創始人何濤曾是醫藥電子商務平臺健一網的CEO。在離職后,何濤觀察到處方藥院外市場的變化,創立了圓心科技。2017年,妙手醫生推出,并成為其旗下重要的業務之一。
除了線上問診,圓心科技也加快了線下的布局,成立了圓心藥房,打通線上問診和線下購藥的鏈接。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8月末,圓心科技在國內30個省份以圓心藥房品牌開設了251家藥房。
但營收高占比的業務份額并未帶來高利潤。根據其披露的數據,院外綜合患者服務的毛利率不足10%。
2018年至2020年,圓心科技的毛利率反而呈現了波動下降的趨勢。上述三年毛利率分別為9.2%、9.4%和7.6%。對此,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產品及服務的組合變動所致。
而這一趨勢還在延續。對比2020年前8月和2021年前8月,院外綜合患者服務的收入由18.44億元增長到了34.59億元,同比增長了87.6%。但近乎翻倍的營收,并沒有帶來相應的利潤提升。這一時間段,其毛利率反而由7.6%下降為5.9%。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事實上,隨著院外綜合患者服務的毛利減少,圓心科技的虧損正在擴大。根據招股書,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三年分別虧損1.18億元,2億元和3.62億元。2021年8月,虧損進一步增加,為4.62億元。也就是說,2018年至今,圓心科技已經累計虧損了11.42億元。
惠民保業務投入加大,但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毛利下滑明顯
與主營業務不賺錢的尷尬境地相比,圓心科技的創新醫療健康服務則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在這項業務中,保險服務拉動作用明顯。
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指出,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的收入由2020年8月31日止8個月的4660萬元增加了205.9%,至2021年8月31日止8個月的1.426億元,主要是由于公司自2020年起加大對創新保險服務及創新營銷服務的投入所致。
據悉,招股書中提到的創新保險業務主要為“圓心惠保”。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圓心科技成立“北京圓心惠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圓心惠保”),為圓心科技集團旗下的保險科技服務品牌。“為了幫助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及滿足提高中國患者支付能力的重大為滿足需求,我們建立了創新保險技術平臺圓心惠保”,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這樣解釋創立的初衷。
在近年的發展中,涵蓋圓心惠保的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業務份額提升明顯。2018年至2020年,創新醫療健康服務占比由1.1%提升到了2.2%。2021年前8月,該項業務收入為1.42億元,突破了億元大關,在全部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已得到了3.9%。
據悉,圓心惠保涉及四類保險產品,即,為新特藥設計的創新保險產品、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帶病險及藥品福利保險。圍繞上述產品類型,圓心科技主要提供理賠服務、整合醫療資源的第三方管理服務、藥品福利管理服務及保險市場產品推廣服務。
在其保險業務中,“惠民保”是圓心惠保的破圈項目。根據AI財經社梳理,去年來,圓心惠保在海南、安徽、廣西、山西、天津、河北、福建、江蘇等多個地區參與其中。 截至2021年8月末,圓心科技約為70家保險公司及7家再保險公司提供服務,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40余款新特藥保險產品、協助在60余個城市中推出普惠型商業保險,并在自營平臺中分銷14項健康保險產品,保單數量約為200萬份。
而較之院外綜合患者服務,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的毛利率較高。招股書顯示,2018年,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的毛利率可達到91.5%。不過,此后的兩年中,毛利率則呈現下降趨勢。2019年和2020年,分別為76.4%和72.1%。2021年前8月,該業務的毛利率已經降為47.8%。
隨著毛利率的快速下降,如何保持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的盈利水平,成為圓心科技亟需解決的問題。
依靠上述三大業務,圓心科技搭建了醫、患、藥、險的生態鏈,但在這個閉環的鏈條中,也暗藏著監管風險。作為一家以處方藥為主的綜合醫療交付平臺,圓心科技面臨著處方藥的銷售審查。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 “藥品銷售和線上醫療服務,須遵守各類復雜的法律法規,及受到廣泛的政府監管和監督。”
猜你喜歡
全病程管理服務平臺微脈完成2億元D輪融資
本輪新增融資方為信銀投資、求是資本、余杭區轉型升級產業基金、德清縣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嘉興市南湖股權投資基金,老股東源碼資本、千驥資本、元璟資本繼續追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