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欲回港上市,失去“飯圈”后的估值還值得信賴嗎?
在抖音“熱搜榜”的猛烈追趕以及嚴打飯圈的政策下,微博在社交媒體市場上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知乎等平臺上,更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問:你放棄微博了嗎?
為了挽救這一狀況,微博開始求助資本市場。近日,《路透》旗下IFR報道,微博以保密形式提交香港第二上市申請,預計募集最多7億美元。瑞信、中信里昂證券和高盛正在安排擬議的發行,交易最早可能在今年舉行。
截至發稿,微博對回港二次上市消息表示不予置評。但此事并非捕風捉影。
根據企查查顯示,微博已于今年9月7日在香港注冊成立微博股份有限公司,微博CEO王高飛任董事,這也是微博回港上市的信號。
今年以來,微博也是流年不利。不僅被迫整改,還陷入了凈利下滑,增利不增收的窘境,那么,二次上市能“救”微博嗎?
01
新浪率先私有化,微博回港還會遠嗎?
微博堪稱是新浪上市20年來最成功的產品,微博于2009年8月推出,2014年微博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它是全球范圍內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體。
但時局變幻,誰也沒有想到,作為微博的母公司,新浪于今年3月宣布完成私有化,改名為“新浪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正式退出資本市場舞臺。
現在來看,新浪率先完成私有化也是為了給微博鋪路。
一方面,新浪與微博作為母公司和子公司同為上市公司,形成了不甚合理的資本架構,私有化后能夠理順新浪的資本架構,微博有望獲取更高的估值。
另一方面,私有化退市后,新浪能夠獲得輕松自有的經營環境,有利于新浪財經、新浪金融、新浪體育以及微博等垂直業務的發展。
新浪董事長曹國偉也在公司內部信中表示,新浪私有化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是用一個新的架構更好地去開拓未來。
而且最近百度、蔚來、騰訊音樂、攜程、汽車之家等企業也被爆出將回港上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微博回港上市也未嘗不可。
更何況,在美股市場上,微博近年來的表現并不好。
在市值上,自2018年1月26日總市值突破300億美元之后,微博市值并走上了下坡路。截止2020年9月27日,微博總市值已經跌破107億美元,市值已蒸發近200億美元。
所以,“回港上市”對于微博來說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但是顯然,光靠回港上市并不能解決微博的難題。
02
嚴打飯圈,微博的日子并不好過
泛娛樂流量一直是微博內容平臺的主要流量來源。近些年來,網友們已經習慣了在微博上“吃瓜”,微博也借著娛樂化飯圈大本營實現了二次崛起。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微博的“明星勢力榜”。這一榜單上線于2014年,設立的初衷是為反映明星綜合熱度、公益正能量傳播力和全站媒體影響力,但實際上,這卻成了微博的“撈金神器”。
靠著設立各大榜單,微博成了各個娛樂明星、網紅獲取和爭奪流量的陣地,粉圈文化隨之而生。利用“明顯效應”獲得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用戶時長、粘性。微博賺的“盆滿缽滿”。
但微博也有“失策”的時候。早年,因為蔡徐坤借粉絲打榜、微博數據造假事件,微博就曾被人民日報等央媒點名。去年,微博在蔣凡出軌事件中,新浪微博利用平臺優勢,先是屏蔽掉蔣凡妻子的喊話微博,后又撤掉“蔣凡出軌”的熱搜。
由于多次運用資本“賣賣” 熱搜,微博起了網信辦的關注,約談了新浪微博負責人,責令其立即整改。而且由于娛樂營銷事件的增多,網友也曾經一度給予了微博熱搜榜“國家大事全不見,戲子家事天下知”的評價。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近些年來,明星粉絲非理性應援、刷榜等問題愈演愈烈,星粉互動愈發失控,當下的“飯圈文化”逐漸走向畸形。
例如,2018年PG one事件中,PG one的粉絲手撕官媒,貢獻了“紫光閣地溝油”詞條熱搜這樣“反智化”的言論;2020年,肖戰粉絲引發的“227事件”中,肖戰粉絲與二次元小眾文化圈更是上演“世紀罵戰”,頻繁掐架互撕。
再到今年的吳亦凡事件,粉絲更是發出了“幫哥哥劫獄”、“被睡是榮幸”等低幼化、無節操、無社會法律常識的言論,讓人大跌眼鏡。
當“自律”不夠,監管的重拳隨之而來。2021年6月,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針對互聯網上“飯圈”突出問題進行整改;8月27日,中央網信辦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亂象治理的通知》,加強“飯圈”管制。
在 “倡導粉絲理性追星,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的號召下,微博下線了其作為收入來源之一的增值服務“明星勢力榜”,取消了超話社區里的明星榜與CP榜各項榜單并且整改了4660個粉絲組織賬號。
除了微博之外,騰訊、抖音等互聯網平臺也相繼發布整治飯圈亂象的公告,將重點打擊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極端言論等行為。
那么,失去了“飯圈文化”這一優勢的微博,還具備競爭優勢嗎?
03
財報不利、多元化業務不佳,微博危矣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作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老兵”,微博深知這個道理。除了社交媒體之外,微博還踏準了網紅經濟、短視頻、直播、社交電商等多個風口。
雖然占據了先發優勢,也有阿里巴巴的流量扶持,但微博卻始終沒能在短視頻、直播、社交電商上掀起多大水花。
就拿微博的視頻號來說,根據微博披露視頻號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第一季度末,視頻號開通量超500萬個,相比2020年底增長4倍,其中百萬粉絲視頻號規模超過2.9萬個。
雖然速度可嘉,但在體量上,與B站、抖音、快手等中短平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且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8月27日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短視頻用戶規模已超8.8億人次,遠高于微博的用戶數量。而且隨著“飯圈文化”被打擊,微博缺乏獨特的內容作為護城河,在競爭中更是不利。
另一方面,微博的社交媒體地位卻逐漸被微信、抖音快手等巨頭侵蝕,早在2017年,今日頭條便上線首個社交媒體平臺“微頭條”,對標微博;今年以來,抖音更是上線“熱搜榜”功能,與微博熱搜、熱搜榜極為相似。這無疑讓微博更添焦慮。
更值得一提的是,微博還存在著營收結構單一,盈利能力不足的現實問題。根據微博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微博凈營收同比增長48%的同時,凈利潤同比下降了59%,依舊是增收不增利。
回顧過往微博的業績,其凈利潤從2019年開始總體呈現下滑趨勢。2020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則分別為-65.4%、92.6%、-77%、-69%、-4%、-59%。2020年,微博營收16.9億美元,同比下降4%,其中,微博最核心的廣告和營銷收入為14.9億美元,同比下降3%。同期,微博凈利潤3.13億美元,同比下降36.6%。
另外,微博的營收主要來源于廣告和營銷收入,營收構成仍然單一。從微博Q2季度的財報來看,第二季度營收為5.745億美元,其中廣告與營銷的收入高達5.023億美元,占總營收的87.35%。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博已經不再是客戶營銷的首位階梯的選擇。在Quest Mobile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典型互聯網媒介廣告收入占比分布中,短視頻占比高達42.6%,而微博作為頭部社交平臺僅占1.7%,呈下滑趨勢。
再加上“明星勢力榜”和“超話社區明星榜與CP榜”的下架、話題、超話的封禁,微博的日用戶活躍度、增值服務收入以及核心用戶使用時長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失,微博其廣告與營銷的收入更加不容樂觀。
除此之外,微博上的劣質廣告早已讓用戶“不爽”。例如,微博上有眾多“一件精致的裙子才賣1塊錢?”之類的廣告,這極大的降低了用戶體驗。如何平衡廣告營銷與用戶體驗之間的平衡也是微博該深度思考的。
“飯圈整治”讓吾等閑人拍手稱快,但對于微博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滅頂之災”,能否恢復如常,還要打上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