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廣東人愛喝的茶飲,為何突然火遍全國?連字節跳動都出手了
今年上半年,山東當地茶飲品牌山住茶被迫“雪藏”了店內的檸檬茶產品。
老板崔彪發現,作為新式檸檬茶原料,廣東香水檸檬的采購價格暴漲,從之前的八九塊一斤,最高漲到35元/斤,到4月價格略降,為30元/斤;5月,崔彪通過熟人拿到了內部價,但也要28元/斤。“價格一下翻四倍,成本提高了,但我們又不能提價。所以當時不敢主推檸檬茶。”
香水檸檬的漲價,與市場供需失衡有關。崔彪說,香水檸檬之前主要是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區食用,這個品種香氣濃郁,不熟悉的人第一次吃會以為是香精勾兌,不是天然的味道。但今年茶飲市場上,手錘、暴打檸檬茶之類的新品一下火起來,香水檸檬的產量跟不上,價格就漲了上去。
現制檸檬茶原是兩廣地區經久不衰的消夏飲品,廣州女孩姜萍說,“十個廣東人,九個都喜歡檸檬茶。”在她公司附近,以廣州光明廣場為圓心,周邊三公里內至少有20家檸檬茶店。
不過今年夏天,這杯不起眼的檸檬茶火出了圈,走向全國各地,背后茶飲店甚至還吸引了字節跳動的投資。
破圈
“每一杯手打檸檬茶背后,都有一位失去雙手的檸檬小哥。”社交平臺上,茶飲店員用力捶打杯中檸檬的視頻隨處可見。夸張的制作流程,門前排起的長龍,無不彰顯著手打檸檬茶正成為今夏網紅的事實。
從招牌泰綠(注:泰式綠檸檬茶),到最具人氣的“原諒綠”,以及新出的爆款“鴨屎香”(一種茶葉),手打檸檬茶憑借特殊的口感和生機勃勃的綠色,征服眾多年輕人的味蕾。為了打卡嘗新,有些人甘愿排隊兩三個小時購買。
“至少有超過100家檸檬茶品牌,是今年新做的,都是在追風口。”8月初,某奶茶品牌經營經理沈輝告訴一名有加盟意向的年輕人,“十年、八年不敢說,至少目前兩三年,檸檬茶的市場風向是不會變的。”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超過1000家檸檬茶相關企業。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擁有數量最多的檸檬茶相關企業,超700家,占全國相關企業的65%。2014年以來,檸檬茶相關企業年度注冊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上半年新增檸檬茶相關企業超440家,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33%。
《2021中國檸檬茶行業發展白皮書》中提到,2020年全國檸檬茶專門店數量超過2500家,去年這些專門店共賣出約2.8億杯檸檬茶,預計2021年中國現制(手打)檸檬茶消費者規模將突破3000萬。
走出廣東的手打檸檬茶,聲名越來越大。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新茶飲品牌,先后推出檸檬茶相關飲品;資本也開始下場押注。廣州的檸檬茶品牌“丘大叔”,年初剛獲得過億元融資;10天后,兩家機構再次追投,其估值在10天內翻了近3倍。7月初,湖南品牌檸季也宣布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出現字節跳動的身影。7月末,擁有500家門店的LINLEE獲三七互娛獨家投資,這家來自廣東湛江的茶飲連鎖店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在資本強勢助推下,手打檸檬茶迅速破圈。沈輝告訴AI財經社,目前多個檸檬茶品牌在爭搶市場,其負責的品牌雖然沒有向河南以北地區推廣,但也有許多人主動找過來咨詢。“說實話,我們招商也是針對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城市,河南以北的城市,我們都沒投放過廣告,都是主動看到檸檬茶項目找過來的。”據沈輝透露,目前其所在品牌北京地區的各區代理,名額僅剩一個。
已經拿到融資的LINLEE,在經歷商標戰之后,尚未開放加盟。據界面報道,自今年3月起,LINLEE一個月內發現至少有9家以上的快招公司在用品牌中文名“鄰里”進行招商加盟。而另一家檸季,加盟開店的標準則是68規則——加盟商需要一次性簽下6-8家店,多家門店同時開業以便形成品牌效應。
“現在檸檬茶和珍珠奶茶一樣,是每個店必備的品類。”崔彪觀察,通過早期的冰紅茶、維他檸檬茶,用戶已經被教育了一番,檸檬茶現在已經是各地都能適應的一個口味,也有成為爆品的特質。AI財經社查詢美團APP發現,在北京地區也已有多家檸檬茶品牌,每月外賣訂單超過千單。
雖然原材料價格上漲,但是相比于其他現制茶飲,手打檸檬茶的成本相對仍舊很低。據AI財經社觀察,目前市面上的檸檬茶從十幾元到三十幾元都有,網紅爆款的LINLEE、檸季、王檸均價在20元以上。“一杯檸檬茶的成本,最多也就5元左右,大部分在3元上下,如果原料用的不是香水檸檬,成本會更低。”多方相關人士向AI財經社證實這一信息,并提到一本檸檬茶的毛利可達70%。
“先天不足”
手打檸檬茶的異軍突起,再度讓外界看到新式茶飲的增量空間。但在檸檬茶爆火背后,其產品弊端也十分明顯。比如南北地域差異、產品同質化嚴重、易于復制,投資了檸季的字節跳動投資人陳偉嘉也認為,當前手打檸檬茶的口味大部分還是偏向于迎合廣東這批傳統的檸檬茶消費群體,走向全國有一定的難度,這也意味著它們的發展有天花板。
所以部分投資人對手打檸檬茶這個品類仍持保留意見。“手打檸檬茶還是有爆款特質的,但季節和區域會一定程度上限制它的發展,熬過冬天很重要。”番茄資本卿永對AI財經社直言。
季節特質造就了手打檸檬茶的爆火,但由于飲品中冰塊添加過多,且無法去冰,也遭到部分用戶的吐槽。“十幾塊錢一杯的檸檬茶,只喝幾口就沒了”,“少冰就只有半杯,用手做茶、用心做冰”……不同于其它茶飲,多家手打檸檬茶門店在點單處會貼出提示,強調手打檸檬茶不能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甜度以及冰塊含量。“沒有人會做去冰檸檬茶,那樣口感差了不止一半”,某飲品店老板賀林對AI財經社說道。
圖/視覺中國
在飲品行業摸索多年,賀林并不看好檸檬茶的發展模式。“檸檬茶火是火,那是資本在搶賽道,就問你個致命的問題,你會只做三個月生意嗎?冬天檸檬茶是不可能做熱的,北方可以嗎?更何況蜜雪冰城的檸檬水才4塊錢,一杯檸檬茶價格這么高,誰會去買呢?”
從同品類競爭角度,投資人卿永還發現,目前茶飲賽道頭部品牌優勢已經顯現,有任何新爆品出來,那些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品牌可以迅速跟進模仿,甚至在品質、創新和成本上更具備優勢。“任何的單款創新保持得時間都會很有限。”
新式茶飲競爭激烈,逼著品牌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提高復購率。崔彪就提到,他們每年1月制定全年產品計劃,80%根據當季水果研發,20%追蹤市場熱點。他給山住茶定的目標是,每次上新產品的銷售額在總銷售額占比不低于25%。
新式茶飲巨頭更是在新品研發中暗中切磋。據久謙中臺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樂樂茶三年中推出了600款新品(包含周邊產品),喜茶、奈雪三年來分別上新300款、200款。一份內部資料顯示,喜茶一個月會推出10款新品。奈雪的茶則在招股書中提到,平均每周會推出一款新品。
檸檬茶品牌燃檸市場部員工也深知自家產品有單一的缺點,該員工對AI財經社表示,“只有檸檬茶確實太單調了,沒人會選擇單品類,所以奶茶、雪頂(頂部添加冰淇淋的飲品)我們也有。只是可能比珍珠奶茶,比不過一點點;比水果茶,比不過喜茶、奈雪。每個品牌都有自己優勢,我們只需要把優勢放大就可以了,不必把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
但在頭部品牌的壓力之下,所謂優勢能保持多久,也是一個問題。
(應受訪對象要求,沈輝、賀林為化名)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