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超百億,“香飄飄”還能翻身嗎?
“時代拋棄你時,或許連聲招呼都不打”。
奶茶界的消費潮流變遷,發生在舊王退位與新王當立的階段。與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飲企業融資上市的風光相比,傳統杯裝奶茶龍頭香飄飄正陷入業績停滯與市值縮水的雙重困境中。
“轉型”成了當下香飄飄的新主題,但礙于其固有的成功路徑,目前的戰略調整更像是“小修小補”,遠遠阻擋不了新茶飲消費這股洪水猛獸。
龍頭“衰落”
16年前,湖州商人蔣建琪結束了自己的商販身份,將做零碎生意賺到的第一桶金投入到專業品牌奶茶的生產運營中。
在食品行業沉浸已久的蔣建琪很快搞定了奶茶的配方與包裝,并將剩余不多的資金投向了電視臺廣告。
在那個“廣告一響,黃金萬兩”的年代,蔣建琪的招數很快奏效。
2010年底,創立僅5年的香飄飄奶茶銷量突破10億杯,公司將原來“一年賣出3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的廣告詞改為“一年賣出10億杯,杯子可繞地球轉三圈”。
香飄飄杯裝奶茶的巨大成功,吸引了廣東喜之郎集團、浙江大好大食品、聯合利華等企業的效仿,他們分別推出“優樂美”“香約”“立頓”等品牌來分食蛋糕。
面對競爭對手的威脅,香飄飄堅持“杯裝奶茶開創者”及“銷量領先”兩大優勢,立于不敗之地。財報數據顯示,2012年-2020年,香飄飄以超過63%的市場份額,連續9年摘得杯裝沖泡奶茶細分市場的桂冠。
2020年香飄飄銷售的沖泡類奶茶杯數上升到13.7億杯,可繞地球近4.6圈。
從業績上看,香飄飄的杯裝奶茶銷售成績一年好過一年,但在二級市場,資本早已“放棄”了香飄飄。
數據顯示,2019年8月,在上一年沖泡類奶茶年銷售額大漲17%利好背景下,香飄飄市值一度登上157億元的高位。可如今,公司市值僅有約60億元,短短兩年間,市值蒸發百億元。
到底發生了什么?
經過深入拆解,我們得出:香飄飄市值的巨大縮水,其實并不能太怪業績,主要是資本市場對其未來預期的低迷。
從業績上看,2018年-2020年,香飄飄的收入分別為32.23億元、39.41億元、37.2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5億元、3.47億元、3.58億元,拋去2020年的疫情影響,香飄飄仍然在增長。
但在代表資本預期的市盈率方面,目前,香飄飄的市盈率(TTM)僅為13.91倍,遠不及公司過去三年的均值34倍,在資本預期的巨大滑落下,百億市值就這樣蒸發掉了。
而在另一頭,以現制茶飲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呈現出井噴式增長。
近期,登陸港股市場的“奈雪的茶”,成立僅六年左右,市值超過180億港元。此外,“喜茶”最新估值600億元,“蜜雪冰城”最新估值200億元,均遠遠超過香飄飄。
這些后起之秀,遠遠甩掉了奶茶老大哥,讓人不禁感嘆,香飄飄沒落了!
被時代“拋棄”
香飄飄的崛起看似是蔣建琪個人能力的展現,實則離不開當時杯裝奶茶消費潮的興起。
雷軍說過“站在臺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香飄飄的起飛即是順應了當時的大潮。
十年前,居民消費注重性價比,加之商超零售渠道的成熟運作,杯裝奶茶成了年輕人時髦的奶茶消費方式。在寒冷的冬天,捧著一杯開水沖泡過的奶茶,飄香之余還不乏浪漫氣息。
如今,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提高了茶飲味道與品質的追求。另一方面,數字化與外賣零售環境改變,讓以“現制茶飲”為代表的新茶飲成為主流消費方式。
新茶飲是指“在原葉茶的基礎上進行組合與創新,賦予傳統茶飲新的內涵”,主要包括“純茶”“奶茶”“水果茶”“奶蓋茶”“水果奶茶”“氣泡茶”等。相比于傳統茶飲,新茶飲在原材料選擇、門店運營以及空間體驗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
該潮流起步于2015年前后,但短短5年間市場規模就達到1136億元,占國內整個茶市場的27.7%。根據灼識咨詢預測,2020年-2025年,新茶飲將以24.5%的復合增長率增長至3400億元,占整體茶市場規模的42%。
如此背景下,誕生了“奈雪的茶”“喜茶”“茶顏悅色”“蜜雪冰城”等新茶飲獨角獸,這些新品牌基本做到了“低、中、高”價格段的全覆蓋,對傳統茶飲形成降維打擊之勢。
以奈雪的茶為例,該品牌成立于2015年,2018年-2020年,來自現制茶飲的收入從7.9億元增長至23.2億元,年復合增速高達71.4%。而同期,香飄飄的奶茶沖泡類產品收入從28億元增長至30.7億元,年復合增速僅為4.6%。
對香飄飄尤其不利的是,以“門店現制”為代表的新茶飲,直接對其“奶茶”品類大本營,形成巨大的擠壓效應。
根據《產業信息網》數據,2014年-2018年,中國奶茶市場零售額復合增長率超過20%,并于2018年超過500億元。同期,奶茶細分市場的新式茶飲銷售額復合增長率接近30%,并于2018年實現銷售額408.2億元,占整體奶茶市場銷售額的81.4%。
奶茶領域的“沖泡類”與“即飲類”產品占奶茶整體市場規模不到20%,且逐漸在萎縮。其中,香飄飄基石業務沖泡類奶茶,上述期間市場規從56億元下降至49億元。盡管香飄飄在該領域以超63%的市占率占據絕對優勢,但天花板十分明顯,處在衰退階段。此外,即飲類產品也處于緩慢增長中。
市值觀察認為,從茶飲的消費屬性看,其并不是剛需。但是相較于瓶裝水、碳酸飲料、咖啡等飲品,由于茶葉與其他配料的融合程度較高,可以玩出更多花樣來,往往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表。
“坐在寬敞的茶店里,點上一杯現制的新茶飲,跟三兩朋友敘敘舊”,或是“坐在辦公室,用微信小程序訂一杯新茶飲作為下午茶,幾分鐘后外賣就能送達”,這樣的消費場景已經取代了過去到商超選購奶茶的購物方式。
所以說,某種程度上,香飄飄的衰落跟它自己關系并不大,而是時代選擇了更新潮的消費方式。
還有機會嗎?
香飄飄的衰落趨勢,公司內部的感受實際上要強于外界。
過去幾年,在公司收入明顯放緩后,其在產品、營銷、渠道多個領域進行了“轉型”。
首先是產品端,2017年4月,公司針對沖泡類奶茶產品季節強,收入波動較大的缺點,引入即飲液體奶茶產品,包括“MECO牛乳茶”和“蘭芳園”;2018年7月,公司推出果汁茶新品類;此外,公司還推出代餐谷物麥片、代餐奶昔等非茶飲類產品。
其次是營銷端,蔣建琪早就意識到,傳統電視廣告投放的有效性在銳減,從而加強了在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的營銷力度。盡管沒有新茶飲獨角獸們的數字化會員系統,但香飄飄仍然積累2000多萬的私域流量粉絲。
再次是渠道端,2020年,蔣建琪將公司過去的電商部門改為“互聯網事業部”,并讓自己的女兒Elsa親自掛帥,以用戶思維反向打造奶茶新品,電商與直銷的渠道建設正在被重視。
上述轉型在有序推進,但蔣建琪的焦慮感一刻也沒有放下。他今年將自己的辦公室從湖州搬到了杭州,并掛上了一幅“無我”的字畫,他解釋稱,“‘無我’的狀態,就是忘掉過去的自己。”
面對茶飲新勢力的步步緊逼,香飄飄有沒有放棄過去的成功路徑依賴,取得“扭轉性”的勝利?
目前來看,并沒有。
2020年年報顯示,香飄飄錄得收入37.6億元,同比減少5.5%,凈利潤為3.6億元,同比增長3.2%(主要來自銷售費用的削減)。考慮到疫情的特殊情況,這一業績表現也在預期之內。
然而,真正讓投資者擔心的是,香飄飄的上述轉型并未有效改變公司“杯裝奶茶消費品”的屬性。
市值觀察統計,從產品結構端看,香飄飄仍然是一家100%的杯裝奶茶公司。其中沖泡類奶茶產品收入占比高居83.3%,毛利潤占比91.2%,新開發的即飲類產品收入占比在8%-25%之間徘徊,收入波動比較大。
從渠道結構看,香飄飄超過90%的產品收入仍然要通過經銷商獲得,包括電商、直銷等渠道的收入占比遠不成氣候。
前文分析得出,沖泡類奶茶屬于天花板較為明顯的衰退性產品,即飲奶茶尚在增長,但在現制奶茶的壓制下,未來成長空間也十分有限。
如此背景下,香飄飄現在的轉型策略更像是一種基于“過去優勢的小修小補”,仍然尚未捕捉到現制茶飲的時代大浪。
基于奶茶行業的消費趨勢轉化,我們對香飄飄重回巔峰的可能性并不可觀。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