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為何盯上線下餐飲?
生鮮電商也要開賣早餐了?日前,有食客發現,叮咚買菜在上海總部附近開了3家線下早餐店,名為“叮咚早上好”。
在回復記者時,叮咚買菜解釋稱,“這是一個測試產品,只在叮咚買菜園區里面開了三家。”她補充說,目前預制菜項目“鮮食廚房”也在測試,只有幾家,“在商品力上,自有品牌、預制菜等都在發力。”
據了解,這批早餐店面積在15平方米左右,主要面向寫字樓和周邊商圈,用戶通過“叮咚早上好”小程序下單,再憑取餐碼到店自取,不支持外送。店內餐食目前囊括了早餐、簡餐、下午茶等;價格上從2元到21.9元不等,比一般早餐店貴,比餐飲店便宜。總之,這已經突破傳統早餐店的范疇,更像個餐飲雜貨鋪。
這種零售店鋪餐飲化的趨勢,在便利店業態上也有體現。早年間,一些國內新型便利店模仿日式便利店,在店鋪里賣烤腸、包子、關東煮等現做食品,也引進便當、沙拉等包裝簡餐,也有的售賣現制午餐。
涉足餐飲店也是叮咚買菜發力半成品預制菜的深化。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今年5月曾對媒體表示,目前半成品菜是公司內毛利表現最好的部門,上線半年后月銷售額突破億元,計劃未來要把這塊的銷售規模占比提升到10%。
這不難理解。叮咚買菜雖然已經上市,虧損仍是個大問題。今年一季度叮咚凈虧損達13.85億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只有2.4億元。這意味著如果能找到一項現金流不錯的業務,對整體經營運轉也有好處。
此外,過往的生鮮電商模式依賴前置倉,但前置倉不對外“迎客”,缺乏線下流量。叮咚曾試圖讓配送小哥擔任聯絡員,通過加用戶微信推送最新優惠信息等方式,拓展流量,但主流用戶——一二線的年輕人對這份買賣之外的社群運營并不感冒。如今的“鮮食廚房店”和早餐店似乎是一種解決流量難題的辦法。
前置倉生鮮電商的盈利難題,讓頭部玩家都在尋找新出路。相比每日優鮮發力社區零售,講述智慧菜場和零售云新故事,叮咚買菜還在“飯桌”生意上耕耘。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