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聯資本物流供應鏈板塊投資圖譜大曝光,10天斬獲2個物流IPO
2021年6月9日,東航物流登陸A股。上市首日,開盤股價大漲44%,市值達360億元。
就在10天之前,即2021年5月28日,京東物流正式掛牌港交所。上市首日,京東物流開盤即高開。截至目前,京東物流總市值逼近3000億港元,是國內僅次于順豐的第二大物流公司。
這兩大物流供應鏈公司背后,站著同一家投資機構——君聯資本。這也同時意味著, 10天之內,君聯資本在物流供應鏈領域一連收獲了2個IPO。
在當前物流供應鏈的資本熱潮下,這樣的戰績讓君聯資本再度站在聚光燈下。實際上,自2018年密爾克衛登陸A股開始,君聯資本在物流供應鏈的投資已然陸續進入了收獲期。公開資料顯示,君聯資本在物流供應鏈領域已投資超10家公司,包括密爾克衛、東航物流、南航物流、京東物流、福佑卡車、燕文物流、順豐快運、順豐同城、生生物流、震坤行、三頭六臂等眾多明星項目。
那么,君聯資本為何頻頻下注物流供應鏈賽道?在投資中,君聯資本又如何捕捉頭部公司?沿著這些問題,我們試圖揭開隱藏在亮眼業績之下的底層布局邏輯,以窺見君聯資本在物流供應鏈領域的投資密碼。
特殊的案子與典型的樣本
根據東航物流招股書,君聯資本持有公司4.9%的股份,事實上,在投資之初,君聯資本聯合聯想控股一起作為東航物流混改項目的領導投資人,并隨后成為共同持有公司25%股份的第二大股東、最重要的外部投資人以及緊密的合作伙伴。
嚴格意義上,東航物流這個案子的投資邏輯似乎難以用VC/PE的常規打法來界定。作為央企首批混改試點,同時也是民航領域混改試點的首家落地企業,東航物流極為看重外部資本的“匹配度”。
換句話說,并不是什么樣的投資機構都能參與這場戰投。不論是資金實力、品牌影響力,還是混改經驗、產業資源,這四項基礎要素缺一不可。
因此,對于強勢入局的君聯資本而言,東航物流的項目不僅是特殊的,也具有某種典型性——它將君聯資本的綜合投資能力展現地淋漓盡致,以至于在后來南航物流的混改項目中,君聯資本仍作為重要外部股東占有一席之地。
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向投中網介紹,從開始接觸到完成交易,東航物流的整個投資流程超過2年時間,已不僅僅只是一筆簡單的財務投資與金融工程。
“類似這樣的案子,更多要處理的其實是業務之外的事情。”李家慶表示。
無疑,這是君聯資本能夠扮演,且在過去一直都在實踐的角色:長期陪伴,充當被投企業的合作伙伴、戰略顧問。按照李家慶的說法,“我們把我們做過的事情和經驗,在合作和伙伴需要的時候,百分之百的傾囊相授。”
這樣的投資價值觀更是深刻體現在投資之后。據悉,在投后端,君聯資本除了定期與東航物流管理層交流,探討物流供應鏈領域的行業經驗、業內各種新模式、新打法,進一步拓展公司業務發展的可能性之外,還幫助東航物流加強核心班子的打造與團隊建設的交流。而且,在董事會層面,大股東始終把君聯資本作為傳遞市場化聲音的渠道之一,雙方有著非常親密且融洽的協作。
不過,在李家慶看來,從國企混改項目投資的角度,對于君聯資本來說,東航物流的案例并非可簡單復制,需要同時具備很多條件,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標的所在產業要是科技創新或新經濟方向,不能是傳統周期性項目;標的團隊本身比較市場化,主人翁意識強;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平衡,業務及財務要有規范性等等。
集中收獲的秘訣:系統性布局而非機會型逐利
拋開資金、品牌及混改經驗,之所以說君聯資本滿足東航物流對于外部機構豐富的產業積累要求,是因為彼時,君聯資本早已在物流供應鏈領域默默耕耘了5年之久。若延展至今,這已是近乎10年的投資歷史,由此而生的成熟行業認知與產業積淀無需贅言。
2012年,君聯資本投資了海晨物流,這是其在物流供應鏈賽道的初次出手。這一年,中國創投圈正沉浸在移動互聯網的熱潮下,物流供應鏈只是一個不起眼的邊緣賽道。
而這個時期,君聯資本切入物流供應鏈領域并投資海晨物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看到了基于過去TMT投資主題下逐漸延伸的新場景;另一方面,由于出身聯想,君聯資本還觀察到聯想集團出海,在全球建立自己的采購、生產、分銷網絡,以及這個過程中對全球供應鏈和物流的需求。
后來,依據同樣的邏輯,君聯資本在精細化工制造領域投資了密爾克衛,在電子商務領域捕捉到韻達,并通過這些項目建立了在物流領域投資的認知體系。
2015年前后,伴隨一波快遞公司的借殼上市,物流領域資本化的通道逐步打開,To C紅利逐漸往To B、服務領域轉移,君聯資本開始大范圍系統性地拓展物流供應鏈的布局。正是在這一階段,君聯資本內部還組建了專業的投資團隊,專注企服與物流供應鏈相關項目的投資。
事后來看,當前領跑市場的眾多頭部公司均是君聯資本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包括東航物流、南航物流、福佑卡車、燕文物流、京東物流、順豐快運、順豐同城、生生物流、震坤行、蜀海、鑫榮懋、三頭六臂等。
可以說,與其他賽道一樣,君聯資本在物流供應鏈領域的投資并非秉持機會主義,而是伴隨著過去十年中國的消費、零售、制造、醫療等領域的發展,逐步發現、深耕、培育和成長出來的賽道,有著長期持續的深入研究與長業務鏈條的精耕細作。
從1.0到3.0,沿著變化拓寬投資邊界
眾所周知,物流現代化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特別是在電子商務與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物流產業也在不斷升級,原來的物流概念早已迭代并變得愈發泛化。
最明顯的更新是物流到物流供應鏈的模式演進。不同于傳統物流只提供簡單的實物位移,物流供應鏈更側重資源協調與效率提升。這樣一來,物流供應鏈企業勢必要嵌入客戶的業務系統,助其全面實現多快好省。
而如此的產業變革也直接影響著投資方向的錨定。以君聯資本的實踐來看,物流供應鏈的投資主題主要是依托消費品、零售分銷、工業制造、醫療健康等行業賽道之下的偏基礎設施。伴隨場景、商流、信息、支付結算的變化和演進,物流、采購分銷、流通渠道、交易和履約都在發生變化。
基于近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圍繞產業變化本身,君聯資本在物流供應鏈領域早已構建了一套完善的邏輯框架與投資體系。
據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薛龍介紹,沿著物流供應鏈的發展脈絡,君聯資本將產業分為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中都有相應的投資機會。
首先,1.0“物流”階段的本質是如何按照消費或者制造行業需求,低成本、高效率地把“貨”運輸好。在這個階段,君聯資本既關注傳統貨運賽道中由于商流、場景、技術、政策環境變化帶來的增量機會,也積極尋找分拆、合并、混改等特殊機遇;
在2.0“供應鏈服務”階段,君聯資本要在滿足貨主“運貨”需求的基礎上,尋找進一步提供原材料采購、倉儲、產成品分銷、售后等其他增值服務、提供“全鏈路敏捷、高效、可靠”以及“數字化提升效率”的智慧供應鏈服務企業;
當行業進入3.0階段,君聯資本的策略即是要運用“數字化改造、協同交付、平臺發展”的思想,通過投資行業結點型企業,構建產業互聯網。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物流供應鏈疊加了各式各樣的商業場景,而且產業鏈條相對較為復雜,因此該賽道的投資門檻并不低。在薛龍看來,于企業而言,物流供應鏈行業格外強調合規性與規范性,“所有案子都要求這兩點,這是物流供應鏈公司龐大體系的有力支撐。”
單一項目投資額加大,重在價值創造
一直以來,物流供應鏈領域的資本化率并不高,融資難、上市難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行業的發展瓶頸。
但作為投資人,出手講究回報。這意味著,簡單鋪賽道式的打法在這個領域往往并不奏效,狙擊手式的精準出擊才是提高命中率的關鍵。
也正是這個選擇,為君聯資本不斷斬獲IPO埋下了伏筆。在薛龍眼中,君聯資本與其他專業基金、產業投資機構的區別在于,在長期、全方位、深度研究行業的基礎上,會選擇性地下重注、投資有重大行業影響力的優秀公司。
所謂下重注,一大體現是單一項目投資金額的大比例。據李家慶透露,君聯資本在物流供應鏈領域的平均單筆投資額為數億元。
另一大體現則是對項目端的高度精力投入,即積極主動的增值服務賦能。東航物流的案例幾乎展示了君聯資本的投后全貌。在以長期價值創造為主張的指引下,君聯資本還倡導并推動生態內所投企業的交流合作,促進彼此間的合作共贏。
某種程度上,在物流供應鏈領域的機構評判要素里,資金之外的資源加持能力尤為重要,這在無形中甚至形成了一道壁壘。于是,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備受“瘋搶”的標的,實際上心中早已定下了基金候選名單。
說到底,物流供應鏈賽道是一個高成長性的長跑賽道。在企業角逐市場的過程中,只有真正提供長期陪伴及價值增值的投資機構,才是有機會站上牌桌的那一個。
猜你喜歡
具身智能創業公司自變量機器人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光速光合與君聯資本領投
光速光合與君聯資本領投,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神騏資本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