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跨界賣奶茶:實為養生茶,業務拓展難度大
“中國郵政成立茶飲店”可謂是近日以來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網友們對于郵政這一跨界情況的討論頗為熱鬧。
6月7日,“郵氧的茶”商標注冊方中郵恒泰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我們記者采訪時表示,該茶飲店屬于合作項目,合作方為福建省郵氧的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起初我們策劃這個項目時還是側重于做健康養生茶飲店,但后來網上傳著傳著就成了奶茶店。事實上,我們后續產品研發都是會圍繞健康養生理念來進行。”
此外,談及本次涉足茶飲店的原因,該負責人坦言,目前實體店比較難開,特別是90后、00后進入藥店少之又少,所以此番嘗試也是希望起到一個引流的作用,同時向居民傳導一個健康的理念。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郵政集團自己的想法挺好、也合乎自己的邏輯,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市場和消費者的反應。雖然年輕人去藥店的情況少,但想用茶飲來引流的話,要考慮的是,一方面很少有人會在藥店消費茶飲,另一方面茶飲隨處可得,也不會有人專門去郵政的品牌消費。
“郵票”遇上“奶茶”
當“郵票”遇上“奶茶”,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近日,福州市中郵大藥房內一家名為“郵氧的茶”茶飲店在網絡迅速走紅,各大平臺熱度持續攀升,僅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就已突破3億。一時間,關于“奶茶能否免快遞費”、“是否會推出郵票味奶茶”的討論不絕于耳,部分網友甚至調侃道:“奶茶店員有編制嗎?如果有的話我馬上辭職。”
事實上,“郵氧的茶”之所以受到如此高度關注,還與其背后的“郵政體系”有關。據了解,上述茶飲店的運營公司為福建省郵氧的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而“郵氧的茶”商標注冊方為中郵恒泰藥業有限公司。股權穿透顯示,中郵恒泰藥業目前最大股東為中國郵政集團全資控股的中郵資本。
雖說,對于“郵氧的茶”茶飲店,中國郵政福建公司曾回應稱:“并非郵政業務,也暫無相關發展規劃。”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結合郵政近年的發展,本次茶飲業務也并非不是一種多元化試水的可能。
鯨平臺智庫專家、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譚浩俊在接受藍鯨記者采訪時表示,郵政作為一家老的國有企業,當初最早的時候郵電這塊很厲害,后來移動電信,分出去以后郵政的業務確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果完全按照目前的郵政的業務來說,真正養活人,難度非常非常大,所以需要開拓一些新業務來支撐郵政的發展,為員工帶來一些出路。
其實,從零售的角度來看,中國郵政擁有著龐大的點位優勢,切入茶飲領域不無道理。數據顯示,中國郵政營業網點已超5.4萬個,便民服務站35萬個,村郵站10萬個,服務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100%;另外,還覆蓋5.4萬處郵政支局所、60余萬處便民服務加盟點,以及600多家主題郵局。如此體量,一旦鋪開,影響力不容小覷。
郵政是否能賣好奶茶?
不過,郵政賣奶茶,真的是門好生意嗎?
其實不然。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郵政受到自身管理方式和體制的限制,業務拓展難度較大;另一方面,郵政在部分戰略延展業務(如茶飲)的選擇上也存在偏差,對于自身定位和優勢評估還有待更加明確。
譚浩俊表示,以目前情況來看,郵政的確需要開拓一些新業務來支撐發展。但是到底適合做什么?能把什么事情能做成?是很重要的問題。從中國郵政自身來說,這些年推出過各種新型服務方式,但似乎成功的不是很多,因此,郵政能否將茶飲店經營好還有待關注。
“如果能經營好,不僅是茶飲店可以直接產生效益,對郵政業務的拓展可能也會帶來一些好處;但是郵政開茶飲店,也有一點病急亂投醫,似乎沒有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業務。近年來雖說看到奶茶店成功的不少,但實際上奶茶店失敗的更多,郵政作為國有企業開展奶茶業務,還是要先對自身體制進行改革,擁有更加適應市場化的一種發展思路,否則的話,業務的拓展難度比較大。” 譚浩俊表示。
另外,除了郵政自身問題,放眼整個茶飲行業,這門生意真的好做嗎?
“易進、難做。”某新式茶飲行業人士給出了如此評價。在外界看來,茶飲行業具備低門檻、高周轉及高毛利等多種優勢,而這,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其中。就新式茶飲來看,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新式茶飲消費者規模突破3.4億人,預計2021年營收則會突破1100億元。
賽道火熱的同時,相關品牌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且隨著參與者對新品類的開發略顯“黔驢技窮”,行業同質化情況也更加嚴重。據業內人士透露,喜茶在北京銷售額最好的黑金店,覆蓋成本也吃力。此外,無論是虧損近億的奈雪,還是上市壓力下瘋狂擴張的蜜雪冰城,亦或是火過一陣而后銷售匿跡的其他品牌,無一不在印證著茶飲行業生存之艱難。
“事實上,如今的新式茶飲并非想象中那么好做,在供應鏈選擇、產品更新、質量把控、門店設計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十分緊繃。”上述業內人士坦言。
如此看來,中國郵政的茶飲之路,任重道遠。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