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客:怎么在風中著陸
老梁飄了,老姚笑了。
“很一般,不如貝殼”,21世紀不動產的資深中介在談及安居客時給出了「最中肯的評價」。
2007年就出生的安居客怎么就被2017年的小老弟貝殼后來居上了呢?
讓我們重回2007年,那個樓市熱鬧非凡、風云激蕩,爭論四起的年代,探究安居客的前世今生。
安居客前世:居安不思危,難逃收購命
安居客,2007年創立,房產信息服務平臺,致力于實現打造“人人信賴的生活服務平臺”的企業愿景。公司業務全面覆蓋新房、二手房、租房、商業地產、海外地產、裝修等領域,在為用戶提供安心、可靠、便捷找房服務的同時,滿足開發商與經紀人高效網絡推廣需求。
梁偉平,1998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就職于普陀區住宅發展局,2004年結束6年的公務員生涯后開始創業,2007年創辦安居客。駐扎在上海住宅發展局多年的梁偉平發現,當時上海通過中介進行二手房交易的約為85%,房產經紀人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安居客也由此切入,靠二手房起家。
彼時剛成立的經緯中國一口氣投資了4輪,歷時5年。一出生就有肉吃的安居客可謂是風生水起。
順境呆慣了,難免會自負。安居客起初幾年的成功似乎讓梁偉平一下子迷失自我,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安居客也難逃“七年之癢”。
在中國樓市房產交易低迷的2014年,3月10日安居客單方面宣布大幅漲價:出售房源的單次點擊價上漲幅度達到27%,租賃盤源的單次點擊價上漲幅度達到50%。
2014年3月12日,上海8家房產中介:中原地產、德佑地產、21世紀不動產、我愛我家、漢宇地產、福美來不動產、寶原地產,鏈家地產組成聯盟宣布,即日起暫停在上海安居客上發布二手房房源信息。其中我愛我家、鏈家在它們的大本營北京,也聯手麥田房產,啟動下架它們在安居客上的房源。
群情洶洶,安居客一時間被群起而攻之,遭到全國知名房產中介機構聯合抵制,下架了它們在安居客上的所有房源,蝴蝶效應愈演愈烈,對一個主要依靠中介的平臺而言,無疑是致命一擊。
這是房地產電商興起以來,房產中介行業首次與其爆發正面沖突。
安居客漲價計劃被迫暫停。在當年3月12日發布聲明緊急回應稱,經過深入溝通,發現調價條件并不成熟,已于3月11日宣布并停止實施調價計劃。然而房產中介聯盟向安居客提出4點要求:統一全國消費模式,取消競價,設置消費上限;停止隨意漲價行為;做到消費數據透明化;積極解決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安居客未做到上述要求之前,聯盟成員暫停在上海安居客上發布二手房房源信息。
平臺與中介如何破冰?
作為創始人的梁偉平在2015的內部信寫到:“過去的2014年對安居客來說的確是十分艱難的一年,走過2014年我們反而看到了這個行業更加廣闊的前景和巨大機會。2014年開年的中介抵制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一年來,安居客堅持平臺定位,堅持移動戰略,通過業務和中后臺同學們的努力,到年底我們的付費經紀人數回到了此前的最高水平”。
安居客最后妥協,草草收場,彼時韜光養晦的鏈家絕地反擊,自此以后安居客便一蹶不振。
最終,梁偉平選擇了“見好就收”,與其苦苦掙扎,不如賣個好價錢。
2015年3月2日,58同城發布公告宣布以2.6701億美元的價格100%收購安居客集團。
作為創始人的梁偉平因漲價的戰略失誤,狠狠為其買單。然而不甘心的他,二次創業“安個家”,企圖復制安居客的成功路徑,但他卻再也造不出第二個安居客。
天眼查顯示,上海安個家信息技術公司注冊于2014年12月29日,定位為二手房O2O交易平臺,員工近千人。然而時運不濟,當時正值資本寒冬、市場行情下滑、房地產互聯網化受阻,各種原因夾雜,讓安個家死在了O2O的路上。“‘安個家’終究沒能給自己安個家”,這是當時大家對梁偉平的惋惜,誠如他所言“如果執意堅持下去對所有的員工都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最終安個家以破產收尾。
人一旦做老板久了,就很難回歸打工人的生活。梁偉平雖然退出熟悉的房產行業,但他卻做起了遠程雇傭平臺—瓴里,一個遠程工作交易平臺,滿足“人們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自由工作并享受生活”。這個以研發、設計、營銷、產品為主打服務的遠程工作平臺,工作者及企業方能在其中找到相關領域適合的工作及人才,人們只需通過電腦或者app即可實現遠程工作的項目交流與合作。
縱觀梁偉平的創業史,始終都沒有脫離安居客的影子。
被58收購后的安居客正值“七年之癢”,這一次安居客能否成功渡劫呢?
安居客今生:欲與貝殼爭高下,營銷未解其根本
不管是收購前還是收購后,安居客一直都在做流量生意。向普通用戶(租房人、買房人)免費提供由中介方發布的房源,再按照點擊次數,或者一定的套餐計劃,即按照曝光量或增值服務向各房產經紀公司收取端口費用。
據悉,安居客收入模式主要有三種,在線營銷服務收入主要為房產經紀品牌及經紀人提供營銷服務,以及為房地產開發商的新房提供廣告及促銷服務。交易服務收入主要來自于從開發商處賺取的新盤銷售傭金。其他服務收入主要包括使用軟件及技術平臺以及提供與此相關的技術服務的許可費所產生的收入。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安居客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分別實現61.47億元、72.97億元、7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依次為98.9%、96.3%、96.9%。誠如姚勁波所言,「要堅持做信息和服務平臺,堅決不做交易」。
話雖如此,但事實上,安居客早就有轉型“交易平臺”的野心。
“我們2020年12月收購愛房,進一步拓展交易服務”。安居客的交易服務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去年12月成為全資附屬公司的新房交易服務平臺愛房,但其實早在2019年,安居客就通過愛房擴展新房交易服務。同時為了進一步賦能行業參與者,于2019年初開始投資房產經紀SaaS提供商巧房,讓經紀品牌及經紀人實現工作流程數字化并提高運營效率。2020年12月安居客全面合并巧房。通過整合安居客、58房產、愛房和巧房,“我們從一個在線營銷服務提供商轉型為一個領先的開放型房產信息交易服務平臺”。
種種跡象表明,安居客欲與貝殼找房一決高下。
逐年遞增的營銷開支無疑是前期搶奪市場的必經之路,2020年,安居客單單廣告及營銷開支就已達23.7億,同年總收入80.5億,相當于2020年29.4%的收入都用于營銷。
安居客的廣告確實在生活中無孔不入,這不,在最近爆火的《小舍得》中,安居客“無微不至”的植入也是羨煞同行。
然而鋪天蓋地的營銷真的有用嗎?
剛剛租到房子的大白(化名)表示,“貝殼、鏈家、21世紀不動產、六六直租,豆瓣、知乎、微博能找的都找了,唯獨忘了安居客,但是在58同城看過,感覺房子信息好久沒更新了,我在海華堂(北京一小區)周邊問遍了大大小小的中介,都說沒有一居室,偏偏58同城上有,但是都是很久之前發布的了”。
“怎么可能3000塊租到一個上海那么好的房子,都是套路”即將畢業租房的吳同學義憤填膺地吐槽著安居客,“好多房源感覺都是為我量身定制一般,價格便宜的不得了,我跑了一圈之后發現全是假房源,現在我在看那些‘物美價廉’的房子,動腦子想想就知道是假的”。
“北京中介公司里,鏈家最厲害,平臺太大,別人有的他們有。別人沒有的他們還有”專注于租房市場多年的21世紀不動產劉中介說道,“安居客目前客源量很少,租賃部分假房源太多,二手房還好,而且安居客主要還是租房客流量大一點,買賣這塊,主要還是中介公司發帖子套房,真正要買的客戶比較少”。
“安居客只是一個平臺,假房源是中介發布的,就像拼多多一樣,它只是一個平臺,而賣假貨的是商家”鏈家的資深中介在談及假房源現象如是說。
安居客被收購的那天,姚勁波說:“房產是一個風口,互聯網是一個風口,房產+互聯網就是臺風口,一起干件大事吧! ”在如今這個房產進入存量時代、信息不斷開放共享的背景下,安居客要如何安全著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