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賽道大變天,醫療投資人:走,一起投消費去
A輪投資人定位為“消費項目”的創始人彭毅未曾料到,有一天,自己的產品會成為醫療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最近幾個月,‘高冷’的醫療投資人開始愿意坐下來和我們聊融資了。”隱形正畸產品創始人彭毅對投中網表示,“我們即將官宣的新一輪融資也將引入一只醫療專項基金。”
三年前,初創業的彭毅曾數次感慨,“邊緣醫療類項目”不會被主流醫療基金所青睞。“那時,也給醫療投資人看過BP,但很明顯,當時他們投資的重點都是民營醫院、醫療器械、創新藥等‘強醫療屬性’的項目,肯接受我們業務模式的都是消費投資人。”
然而,自2020年末開啟新一輪融資起,彭毅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市場變天了”。
“醫療投資人跨界消費的熱情已經明顯燃起,‘輕醫療項目’創始人的融資通路變寬了。”彭毅難掩欣喜。
VC/PE跨界蔚然成風:北極光、弘暉都開始看消費品了
彭毅所見并非個例。
當下,“投資人跨界”已在一級市場蔚然成風:其中,“消費品”成為了最為火爆的一片熱土。
“我們沒有理由不投中國的消費品公司,尤其是國貨新品牌。”2020年圣誕節當天,北極光創投合伙人林路在個人公眾號上寫下這樣一句話。
最早,北極光創投的標簽是“硬科技投資”,涵蓋涉及技術的半導體、信息通信技術及醫療健康賽道。然而,“今年我們來了,來當這個行業上進的小學生。”林路表示。
不僅如此,在隱形正畸、美瞳等“輕醫療”領域,專業醫療基金陸續下場收割。
投中網注意到,在美瞳品牌4INLOOK美目美佳的B輪投資人中,老牌醫療基金“弘暉投資”的身影出現。
此前,在弘暉投資的官方介紹中,生物產業鏈(創新藥、CRO、生物工程等)、健康設備領域(醫療耗材、診斷設備等)和健康消費領域(連鎖醫院、個人護理、寵物關愛等)等“強醫療屬性”項目為其重點研究領域。
“隨著消費領域也進入‘Z世代’,在年輕人主導的新消費時代下,消費領域投資井噴式發展,不斷涌現出眾多消費創業新銳企業,將在未來提供大量的優質投資機會。”主投消費&Tech方向的博時消費創新混合型基金負責人王詩瑤分析稱。
跨界邏輯揭秘:“項目即是一切”
本質上,機構跨賽道投資的底層邏輯并不復雜,只要我們看清楚一個事實——基金跟著項目走,而不是賽道。
換句話說,對于機構而言,賽道其實是相對模糊的概念,最終決定是否出手的考量因素是項目本身。如果項目拓展了賽道,那么機構就完全有可能跟隨項目的業務跨界而外化表現為跨賽道出手。
于項目端來說,當下,“項目業務跨界”現象最明顯的便是前述“輕醫療”領域,即技術與醫療及消費的結合。
以近期獲得融資的醫療技術公司微云人工智能及美瞳品牌moody為例。據悉,在微云人工智能成立最初,公司主要方向是機器人運動控制。通過一步步的場景聚焦,微云人工智能目前為C端和B端用戶提供高值品類的種植、修復和醫美產品數字化牙科。
“很多人會覺得隱適美只是做透明牙套的,其實不然。在我們看來,它是真正在通過提升AI和大數據來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微云人工智能創始人劉鵬對投中網表示,隨著消費市場的迭代,其公司眼光也會更多地從B端轉到C端。對于C端用戶的教育,將會是公司未來工作的重點之一。
moody等美瞳類品牌公司也是如此。嚴格意義上,隱形眼鏡屬于三級醫療器械,美瞳賽道也應歸為醫療器械領域。但是,伴隨美瞳電商的火熱,不管是供給端還是消費端,美瞳消費品化的趨勢愈發明顯。
經緯中國合伙人萬浩基就曾表示,美瞳包含醫療器械+消費品雙重屬性,是值得關注的新興領域。
由此可見,基于發展路徑的變化或行業特性的不同,項目的賽道界定往往并不清晰。不過說到底,“項目好就是一切”,某一線PE基金合伙人胡君鵬說。
在胡君鵬看來,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頭部基金的投資策略基本趨同,唯一可真正差異化的內容實則在于項目。“只要這個項目的商業模式能夠跑通,管理團隊優秀,并且通過機構的深度賦能可以讓項目價值最大化,大多機構通常會不顧賽道地選擇加注。“
主動跨界或成為長期趨勢,賽道的起點不等于終點
除了跟隨項目之外,機構跨賽道投資還有另一種驅動因素,即主動擴展覆蓋領域。
事實上,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現象。2019年,To B便已強勢崛起,諸多原本主投To C的基金都紛紛成立To B團隊,發力To B賽道。
如今,To C類項目的火爆程度不減當年。
無疑,VC/PE跨賽道投資策略背后離不開消費品市場的火熱。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消費類企業的融資事件數量為1444個,融資總金額為10212.57億元,單比融資均值達7億元,為近五年同期最高。此外,產業型基金也在不斷進場參與這場資本盛宴。
“2020年,我們一直問自己一個問題:北極光應該不應該做消費品的投資。經過幾個月思考和拜訪相關的公司,我們的結論是:我們沒有理由不投中國的消費品公司,尤其是國貨新品牌。”林路稱。
對于入局消費品投資的原因,林路表示,相比其他東亞國家,中國有更深厚的文化積淀及更大的市場。
同時,95后誕生于中國經濟騰飛之時,對國貨有著天然的偏好。“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本土品牌能在各個領域全面開花。國貨品牌的序幕剛剛拉開,我們相信5-10年以后,中國有自己的索尼、三星以及資生堂等。”林路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機構的跨界投資,LP端的認可與支持也十分重要。據投中網了解,LP通常會給予GP信任,只要項目投資符合基金的一貫主張與方法論。
正如弘暉資本創始人及CEO王暉曾在采訪中所說的那樣,基金就是基金,在策略指引下和工作框架內持續創造價值。
“任何一個公司的起點,大多數是創始人的特長所在。但任何人和機構都不要因為起點限制了終點,不要因為現有的優勢和特色而失去勇于變革和拓展的意志。”王暉稱。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彭毅、胡君鵬為化名)
猜你喜歡
熱門賽道大變天,醫療投資人:走,一起投消費去
當下,“投資人跨界”已在一級市場蔚然成風:其中,“消費品”成為了最為火爆的一片熱土。市場監管總局:去年召回汽車678.2萬輛,新能源占5.3%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了關于2020年全國汽車和消費品召回情況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