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穩坐百億俱樂部,三年沖刺350億元的底氣
目標背后的底氣
3月18日晚上,國內奶粉行業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件事是,當晚,乳企高度關注的“奶粉新國標”發布了,對奶粉研發、生產做了更高標準的限定。意味著新一輪行業淘汰賽正式開始。有人退出,就有人上位。
另一件事是,當晚,中國飛鶴公布了2020年業績,并且罕見地公布了一個銷售目標,2023年銷售350億元。作為國產奶粉企業領頭羊,飛鶴的每一個數據和動作都被行業所關注。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國產奶粉和外資奶粉正面臨新一輪市場份額的進退之爭,350億元顯得來勢迅猛。
這個目標意味著什么?根據最新的財報顯示,飛鶴2020年實現營收185.93億元,同比增長35.5%。按照新目標,意味著未來三年時間,飛鶴要完成164億元的市場增量,與當前的業績相比,幾乎是再造一個飛鶴。
飛鶴敢喊出這個目標是有底氣的。從過往的數據看,增長對于飛鶴來說,不是難事兒。2016年-2018年,飛鶴僅用三年營收就跑步進入百億俱樂部,從37.24億元上升到103.92億元。
據統計,2016年到2020年,飛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9.47%,遠超行業大盤。
對于業績的增長,在財報中,飛鶴給出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星飛帆及臻稚有機產品系列收益的增長,帶動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系列的收益增長;二是品牌力提升帶動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系列的收益增長。
確實,飛鶴以高端產品為主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增速更猛。數據顯示,2020年,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份額進一步加大,營收176.73億元,同比增長41%。
這使得,在資本市場上,中國飛鶴的股價屢創新高。2019年11月,中國飛鶴上市時,按照發行價計市值為670億港元,過去一年多時間以來,總市值翻了近兩倍。截至3月19日,飛鶴港股每股報收22港元,漲2.09%,總市值1965.33億港元,是港交所市值最高的乳品企業。
擺在飛鶴面前的難題是,未來如何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一方面,好比爬山,越往上速度會越慢,飛鶴體量變大后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目標消費群體新生兒數量連年下降,這就決定了奶粉行業的盤子在收縮。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經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為1003.5萬人,相比2019年1465萬人少400多萬人,出現大幅下降。按照這種發展趨勢,2021年很可能跌破1000萬人。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由于中國嬰兒出生率連年降低,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零售銷量自2019年開始就在下降,預計2020年到2025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銷量年復合增長率為負4.1%,到2025年將下降至76.49萬噸。
而隨著“奶粉新國標”的實施,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將迎來配方注冊后的第二輪調整,市場將加速向頭部企業集中。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前三大以及前十大嬰配粉品牌集中度分別為37.6%和76.6%,同比分別增長2%和4.7%。而歐美國家前三大嬰配粉品牌集中度為90%,可以預見,未來國內奶粉行業將是王者與王者之間的PK。
在產品、渠道、營銷都已經膠著的情況下,飛鶴再造一個飛鶴,實現350億元的小目標,除了繼續發力高端及超高端嬰幼兒奶粉外,同時瞄準用戶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第二增長極,在高品質兒童奶粉、成人奶粉、保健品上進行布局與規劃。而這背后,數字化將成為有力的推動武器。
數字化“燒屁股”硬仗
“飛鶴上市,喜事在前,更要有歸零的心態和危機意識。”飛鶴上市當天,當家人冷友斌卻異常冷靜,告知全員要有危機感,如果了解到飛鶴內部正在發生的變化,可能會對這種冷靜更感同身受。
從2018年開始,奔跑向百億規模的飛鶴內部開始了一次推倒式重建,一邊開車一邊換輪胎,難度超過想象,但對于當時的飛鶴管理層來說,事情卻非做不可。
“身處數字化時代,數字化升級不是傳統制造業想不想改變的事情,而是必須要做出改變,因為升級布局越早,它帶來的紅利可能就越好?!敝袊w鶴的副總裁魏靜如此表達飛鶴數字化的初衷。同時,他也強調,數字化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因為技術是不斷迭代、不斷成熟的。
馮海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中國飛鶴招攬至麾下,出任飛鶴信息化中心總經理,負責推動飛鶴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戰略。
作為數字化老兵,馮海龍很快就和團隊一起找出了飛鶴在信息化上所面臨的問題:和所有的傳統快消行業一樣,擁有數據而不自知,守著金山找飯吃?!帮w鶴之前積攢了大量數據,但它還沒有特別好的工具去管理這些數據,也沒有設置特別的體系去做這件事。”
當時,馮海龍面對的情況既復雜又簡單,簡單在于,飛鶴內部自上而下,對于數字化升級的態度是統一且堅定的。復雜在于他接手時,飛鶴的數字化還處于初始階段,前端銷售、后端生產、物流等各個系統都是單獨模塊,沒有打通,甚至同一產品在不同系統里的名稱都不一樣,數據收集不上來,即使收集上來也無法支撐決策判斷。
他舉起手中的一瓶飲用水向AI財經社解釋,“這瓶水,在不同系統里,有的叫水,有的叫瓶裝水,有的叫飲用水。雖然大家討論的是同一個事情,但由于名字不同,大家無法達成有效結果,分散獨立系統最大的問題是沒辦法追溯到上一層,也就無法形成閉環?!?
就這樣,2018年,飛鶴拉開了全面數字化升級的大幕。馮海龍向AI財經社介紹,全面數字化轉型的兩個核心業務是新零售和智慧供應鏈,為了保障這兩個核心業務,搭建了3個IT系統——智能制造、ERP系統、智能辦公和2個中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最終形成了飛鶴“3+2+2”的數字化升級戰略。
戰略確定后,飛鶴與阿里云正式建立合作關系,啟動數據中臺一期建設。
不過,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順利。合作之初,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卻產生了分歧,“比如阿里云善于處理線上場景,但是還需要積累線下場景?!?
馮海龍解釋,“互聯網企業如果做用戶中心(CM),它的用戶是指消費者,阿里云的產品能力就是基于消費者的用戶模型,而傳統品牌商的用戶指的是經銷商和消費者,有C端,但B端用戶也非常重要?!瘪T海龍認為,CM關乎整個系統的統一性,非常重要。
阿里云新零售快消線負責人李小強親身經歷了整個磨合過程,在他看來,傳統企業的一些實際業務場景,跟他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處理過程相當復雜,還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協同流轉。當初設想所做的一些內容,在雙方密切配合調研后,重新梳理和定義,最終做出調整,更符合飛鶴實際的需求場景,這個過程對于阿里云來說,也是一次學習和進步。
飛鶴數字化的推進也并非順暢無阻?!澳阕屓魏我粋€部門日常工作突然改系統,原來所有的數據都需要重新處理,業務部門要改變之前那么多的慣性,他能沒有意見嗎?”
確實,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企業所涉及的倉儲、生產、物流、銷售等各個業務環節,社會上都有獨立的技術公司提供服務,比如前端POS系統、線上訂單處理系統、物流倉儲系統,但當公司達到一定規模后,單是整合這十幾個各自為政的系統就令人無從下手。
談及過去的這三年,馮海龍說,“從物理學上來講,任何慣性都包含著巨大的動能,你要去消耗這個動能,一定會產生巨大的熱能,會燒屁股的?!边^去三年,馮海龍一直處于“燒屁股”狀態,但是他強調,“這條路必須走?!?
飛鶴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大量的培訓、交流和調研,信息化部門了解一線業務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嘗試從數據化的角度,提供解決方案。在產品體驗上,盡量將產品做到簡單易操作,讓大家切實地感受到數字化不是制造困難,而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工具。大家嘗到了方便的“甜頭”后,自然也就沒有了意見和阻力。
數據價值開始顯現
2019年9月,飛鶴數據中臺一期上線;10月,飛鶴數據中臺二期(供應鏈數據中臺)啟動;2020年元旦,飛鶴ERP系統全面上線;5月,飛鶴啟動業務中臺建設。一個項目的建設周期是半年到一年,建好之后,相關業務人員需要一段磨合適應期,之后效果就顯現出來了。
最近一段時間,飛鶴主管供應鏈的副總裁每天都會打開系統上看數據,之前她需要從各個部門的匯報中發現問題,現在則可以隨時從數據中發現問題。
“2019年末,已經初步看到一些數據及數據化的價值顯現,非常明顯的變化就是,業務部門的IT需求在增加。”馮海龍說。
當大家都習慣用數據來做決策,各個環節的鏈接就順暢了,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閉環就慢慢形成了。
在生產端,智能制造是3個IT系統首當其沖的一個。自動化工廠對于飛鶴來說,已經早已實現,現在要做的是,升級為數字化工廠,而后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邁向智能化。
這其中的差別,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自動化是由人操作機器生產,數字化是由系統指揮機器,并實時生成豐富的數據,供人查看,工作人員只需要盯住數據的波動,就能立馬察覺問題所在。
未來的智能化則是系統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深度學習,能夠自己發現問題,甚至給出解決方案。這也是《中國制造2025》在乳制品行業的應有之義,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2016年,飛鶴開始系統性地規劃推進工廠端的數字化、智能化。以飛鶴(甘南)工廠為例,數字化升級要做的就是接入MES系統(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和LIMS系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和WMS系統(倉儲系統),并對ERP系統進行升級,以實現4大核心系統的有效銜接和實時交互。
這就相當于把工廠所有的設備、人員、資產全部導入系統,圍繞整個工廠進行建模,并重新梳理整個工廠的原料入庫、存儲、檢測和生產、產成品檢測、存儲、出庫等流程環節,設計出最優的生產方案。
同時,4大系統的數據全部實時上傳至數據中臺,由數據中臺進行統一的數據匯總和分析?!氨热缛绻骋粋€工藝參數出現了規律性波動,數據中臺通過分析就可以發現,并及時反饋給工廠,指導生產分析原因。”飛鶴信息化中心基礎架構和智能制造經理蔣朝福補充道。
據蔣朝福介紹,經過近兩年的建設,飛鶴甘南工廠的數字化升級項目已經完成了驗收,飛鶴泰來工廠的項目也即將完成驗收。
除了自身的數字化升級,飛鶴數字化還有更高的目標,即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數字化進程,進而推動整個行業數字化水平的提升。
對上游,目前,飛鶴的柔性供應鏈正在推動戰略供應商對接信息化系統,開放產能、生產計劃、原材料儲備情況等數據。對下游,飛鶴則在尋求與銷售渠道的數據連接,孩子王、樂友等大型母嬰連鎖門店已經接入系統,這對于飛鶴判斷商品流轉有重要意義。
對于制造行業來說,飛鶴的探索還有另外一重更重要的價值。李小強坦言,通過與飛鶴的合作,作為頭部云商的阿里云變得更加了解制造業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他們將開發出更多適合中小企業的輕型化產品,以便服務更多的制造業伙伴。
飛鶴過去三年來持續進化的大數據能力建設,是一種基礎設施建設,它給予了飛鶴一個新的語言體系,讓其有機會去抬高整個乳制品行業的天花板,350億元,或許只是一個小目標。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