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進擊的郭廣昌,還在等待什么機會?
愛喝茅臺酒,喜坐邁巴赫,酒與車,似乎已成為郭廣昌的最愛。
在豪擲126億接連拿下金徽酒、舍得酒后,郭廣昌又有大動作,瞄準的正是汽車。而布局已久的郭廣昌,版圖上還差一塊“整車制造”。
青年時代,郭廣昌曾騎著一輛自行車從上海來到北京。而為了返程,他又賣掉了自行車換取一點路費。
多年之后,在馬云的“HHB音樂酒吧”開業儀式上,郭廣昌已從哲學青年,化身一代富商巨賈。而他的座駕,也早從自行車變成了邁巴赫。更重要的是,郭廣昌看“車”的角度已經改變。他要把握的,是整個汽車產業發展的機會。
如今,郭廣昌又一次出手了。
拿下“新能源車阻燃劑龍頭”
1月29日,萬盛股份(603010.SH)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度實現凈利潤為3.8億元至4億元,同比增長132%至142%。
在此幾天前,萬盛股份剛剛發布公告稱,“復星系”旗下南鋼股份(600282.SH)或取代臨海市萬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萬盛投資”),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郭廣昌有望成為公司實控人。
公告顯示,萬盛股份控股股東萬盛投資、高獻國、周三昌、高峰于1月27日與南鋼股份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萬盛投資將持有的5000萬股公司股份(當前總股本的14.42%)轉讓給南鋼股份,交易總價為11.87億元。
圖片來源:萬盛股份公告
此外,南鋼股份將認購萬盛股份擬非公開發行股份7700萬股,交易總額不超過15.73億元。
如果協議轉讓與定增完成,南鋼股份合計將持有公司1.27億股股份,占本次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29.98%,從而代替萬盛投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屆時,郭廣昌將取代高獻國家族成員,成為萬盛股份新的實控人。
與此同時,南鋼股份也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現金合計不超過28.2億元收購萬盛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萬盛股份成立于1995年5月,2014年10月登陸A股。經過多年發展,公司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產能規模最大的磷系阻燃劑供應商,有著“新能源車阻燃劑龍頭”之稱。
目前,萬盛股份主營業務為功能性精細化學品的生產、研發和銷售,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為全球最主要的磷系阻燃劑生產、供應商之一,主要產品為阻燃劑、胺助劑、催化劑、涂料助劑四大系列。
據中泰證券相關研報顯示,2021年,BDP阻燃劑(新型磷系阻燃劑,工程塑料阻燃劑的一種)全球供需缺口將達到3.3萬噸。考慮到下游歐洲無鹵政策、汽車電動化、下游PC替代ABS帶來需求跳躍式增長等因素,工程塑料阻燃劑中期供需缺口正在顯現。
南鋼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此次投資萬盛股份,目的就是通過控股萬盛股份,實現公司“產業運營+產業投資”的發展戰略。
不難發現,“復星系”此次拿下萬盛股份,正是基于郭廣昌以往提倡的投資理念。而在他的汽車版圖上,萬盛股份的加入,也補充了其中的重要一環。
瞄準產業上下游,整車何時有?
郭廣昌曾對復星投資理念進行梳理,即“產業投資+深度產業運營”,他曾對外表示:“復星的確是一個有投資基因的企業,但我們絕對不滿足于自己是一個投資者,我們要深耕產業。”
對于新能源汽車,復星系在上下游產業鏈有著廣泛的布局。
2018年9月14日,復星集團宣布正式投資捷威動力,成為后者的第一大股東。
成立于2009年的捷威動力是一家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其主要產品是三元軟包電芯,主要裝配車企有長安、奇瑞、東風等。數據顯示,2017年捷威動力在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中位列全國第7。
投資捷威動力并非是復星系布局新能源產業鏈的唯一動作。
復星全球合伙人、復星創富CEO張良森曾在2018年對外透露,“新能源這個領域我們關注了很長時間,這幾年,我們研究了整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前五名的企業,從新能源汽車、電池到電池材料,一直尋找投資機會。除了捷威,在前端復星還投了隔膜,也投了電池箱體,另外,我們也關注電池領域的細分新興技術,現在儲備的項目也很多。”
2019年3月,復星系繼續它的深耕,通過捷威動力與長城汽車旗下蜂巢能源攜手組建了江蘇威蜂動力工業,生產三元鋰離子軟包動力電池。復星方面持股51%,長城方面持股49%,項目投資15億元,建設4條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生產線,首期實現產能2.5GWh。
2019年5月,復星系完成對智能制造領軍企業FFT集團100%股權的收購,后者是全球領先的柔性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客戶包括戴姆勒、寶馬、大眾等一線車廠,以及空客、波音等航空制造業。
去年8月,FFT全球總部在上海市嘉定區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近50億元人民幣,計劃于2022年正式建成。
此外,復星系在處于行業下游的智慧停車、高速鐵路、汽車金融等領域都有布局,先后投資了包括互聯網停車企業“停簡單”、杭紹臺鐵路、新興汽車金融科技平臺“麥田汽車”等項目。
對于復星系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資動作,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張翔向野馬財經表示:“最近兩三年,新能源汽車成為一個投資的熱點,復星希望找投資回報率高的行業進行投資,而且最近來看,疫情對其他行業影響比較大,新能源汽車行業卻逆勢上漲,投資新能源汽車也正利于擴大規模與平衡風險。”
2020年,中國賣出了10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同比增長20%,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生產與銷售分別同比下降2%和1.9%。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增長勁頭明顯。
經過廣泛的產業布局,復星系的觸角到達新能源造車上下游,離行業中心似乎只差整車制造。
張翔認為,“目前來看,復星離整車制造還是有一定距離,其還沒有收購某一家整車企業。從最近三年舉措來看,復星依舊會通過收購的方式步入正軌,目前新能源汽車賽道有些擁擠,公司數量過多,沒有必要從零開始,直接收購是最快的方式,時間耽誤不起。”
其實,對于整車制造,郭廣昌早就有意參與。
數次“陪跑”,機會仍在
2018年5月,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瑞汽車”)開啟“混改”,擬以增資擴股形式引入外來投資者。當時,6家意向入股方與奇瑞汽車進入談判階段,其中就有復星系。
當時,外界認為最終的“勝出者”將在寶能、復星之間產生。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復星內部的心理價位在200億元左右,但寶能入局后將報價抬高至250億元,超過了復星的預期,導致其曾一度退出競購。
最終,奇瑞汽車被姚振華的寶能系納入麾下,郭廣昌在汽車領域的第一次重大出手成為“陪跑”。
此后不久,2018年10月,福田汽車掛牌轉讓寶沃汽車67%股權。當時也曾傳出復星與福田汽車接觸的消息,但是,這一次同樣存在恒大、神州優車、五礦集團等競爭對手。最終,福田汽車選中了神州優車,復星又一次落空。
圖片來源:搜狐截圖
此后,復星系還曾與蔚來汽車傳出投資“緋聞”,同樣無疾而終。
結合前文復星系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多次投資、并購,郭廣昌對于汽車產業的執著已顯而易見。
公開信息顯示,新能源造車行業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境地,頭尾玩家分化明顯,相比一開始的“百花齊放”,幾年光景里,造車新勢力企業已被淘汰90%,至今還在量產的企業只剩下20家左右。
對此,張翔向我們表示:“復星目前是在等待時機,因為現在汽車行業面臨洗牌,有不少面臨清算資產或資本重整的玩家,對于復星來說,是個出手的好時機。”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原创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