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元一張的"債中茅臺"何時會贖回?
2800元一張的英科轉債,比茅臺還要"豪橫"。但是,"債茅"的風光背后,業績能否支撐高估值?
"債茅"高歌猛進,最賺要數自己人
在茅臺股價不斷創新高的同時,各種各樣的"茅"成為股民茶余飯后的談資,其中"債中茅臺"——"英科轉債"一路高歌猛進,1月25日價格一度突破3600元/張,即買1手(10張)需要3.6萬人民幣。即使大跌12%,28日收盤也有2845元/張。
"債茅"價格能一路飆升,業績是主要原因。1月24日晚,"英科轉債"發行主體英科醫療發布公告,受疫情影響,全球一次性防護手套需求激增,公司產品售價有較大幅度增長,報告期內銷售收入和毛利率均大幅提升。預計2020年歸屬凈利潤同比大增3713.45%-3993.85%,可達到68億-73億元。
資料來源:英科醫療公告
小編有心查了一下,根據東方財富choice,2019年A股只有76家公司掙得比這(68億元)多。所以,也就不奇怪"債茅"如此"兇殘",其正股英科醫療市值一度邁入1000億。英科醫療借著疫情,實力演繹了什么叫做"戴維斯雙擊"。
伴隨著股價飆升,英科醫療的股東持股市值自然也水漲船高,不過要說最受益的,還是實控人兼董事長劉方毅。
2020年12月14日,英科醫療發布《創業板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之新增股份變動報告及上市公告書》,該公告是同年5月定增募資5億的后續。公告有四點值得注意:1)發行價格為28.71元/股;2)發行對象只有一個人——持股38.54%的實控人和董事長——劉方毅;3)鎖定期36個月;4)所募集資金有超一半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資料來源:英科醫療公告
作為對比,12月14日英科醫療收盤價是159.00元,也就是說在發布上市公告時,實控人劉方毅已經浮盈22.69億元或453.81%。而一個多月后的1月28日,英科醫療收盤價為242.60元。
當然,劉老板也沒有忘了他的員工們。
自2017年上市至今,英科醫療已經推出四期股票激勵計劃,激勵對象以高管、核心技術人員為主,覆蓋人數不斷增加。
資料來源:中信證券研報
其中,2020年的股權激勵計劃與增發一前一后,在業績確定性比較高的背景下,算是公司給實控人和核心員工的一種福利。只不過,給董事長的這個禮包有點大。
疫情下的生意經,估值是否可持續?
前面提到,疫情導致的主營產品價格上漲,是英科醫療業績大增的主要原因。從業務結構看,核心的醫療防護產品居功至偉,其2019年占營收比例為84.95%,2020年中報又進一步增加至96.36%。不僅如此,2019年境外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94.55%,聯系到海外的疫情進展,對業績的影響就不言自明了。
資料來源:通達信
從中信證券研報的兩張圖可以清楚看到,英科醫療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而且凈利潤增幅要遠大于營收。再對比年報業績預告,英科醫療四季度的凈利潤增速相比前三季度進一步提高。這就不難理解"債茅"及其正股四季度至今為何仍在上漲。
資料來源:中信證券
業績大增的背后,是公告中所稱的毛利率大幅提升,進而又帶動公司的ROE/ROA的提升。
資料來源:開源證券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和小編有一樣的疑問:英科醫療的靚麗業績是由疫情引發的,這樣的業績能持續嗎?千億市值又是否能維持?
首先,公開信息顯示,即使疫苗問世,疫情尤其是海外疫情的發展也十分復雜。比如,英國變異毒株N501Y的傳染性大幅增加,據稱毒性也有增加;南非變異毒株N501Y.V2在傳染性增加的基礎上又會對50%的新冠抗體免疫(基本堵住了通過染病實現群體免疫的路,疫苗還未知);巴西的變異毒株情況如何還不清楚;海外消極抗疫會增加病毒變異這一自然選擇過程等等。
當然,疫情的復雜性并不能和英科醫療的業績可持續畫等號,期間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2020年的高基數下,英科醫療想要保持業績增速,難度不小。而且股價從來不完全由基本面決定,如果沒有更多的"好消息",股價也會下跌。而此前的一致性預期越強,這種"反噬"也可能越劇烈。
雖然英科醫療已經通過向上游拓展丁晴乳膠等原材料、熱電聯產以及大力擴充產能等提升競爭力和搶占市場份額,券商研報也通過市場容量、產能投建、技術能力等評估,提出英科醫療未來有望成為全球手套龍頭的預期。但這是與疫情驅動不同的邏輯,不同邏輯之間的切換是否順暢還是個問題。
資料來源:開源證券
堅決不贖回的"債茅",天花板在哪?
除了公司經營存在不確定性之外,"英科轉債"可能更值得注意。作為可轉債市場絕對的明星,英科轉債已經較面值上漲約三十倍,目前轉股溢價率超30%。而且英科轉債早已觸發提前贖回條款,但英科醫療多次決定不提前贖回。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在去年10月27日通過的《關于公司不提前贖回"英科轉債"的議案》中,英科醫療董事會結合當時股價表現及可轉債轉股情況綜合考慮,在觸發贖回條款的情況下,決定在2月3日之前不提前贖回。目前這個時間已經越來越近,屆時董事會是決定繼續不提前贖回還是改為提前贖回呢?
資料來源:英科醫療公告
我們無法知曉董事會的想法,但可以了解一些數據。
可轉債的退出方式一般包括轉股、提前贖回、回售和到期贖回等。根據國金證券研報,在統計的已退市的161只轉債中,158只轉債在存續期實現了轉股,其中有90.06%的可轉債轉股比例在 95% 以上。期限上,發行后3年內轉股退出的轉債合計占比為68.5%。也就是說轉股是可轉債退出的主要方式,而且大部分可轉債都在3年內轉股退出。
提前贖回本身也是可轉債促進轉股的主要方式。對個券來說,贖回公告后,轉債的估值會逐步壓縮,使得轉債價格貼近平價。因此,對于轉股溢價率較高的可轉債的持有者來說,提前贖回可以理解為一種利空,無論是賣出可轉債還是轉股。
而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可轉債存續年限呈縮短趨勢,2019年為1.67年,2020年統計的29只退市轉債的平均存續期進一步縮短到1.33年。而英科醫療已發行近1.5年,目前距離公司不提前贖回的承諾也近在咫尺。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同時,董事長對可轉債的態度值得注意。
2019年9月10日英科轉債上市當日,劉方毅就減持發行總量10%的可轉債,這也是可轉債市場的常規操作;9月25日再次公告減持同樣比例;2020年4月7日,英科醫療公告,因為所謂的"誤操作",劉方毅于3月份實質減持大量的可轉債,并發布不減持可轉債的承諾。但此時劉方毅持有可轉債544509張,占比已從發行時的41.54%下降到11.59%。
資料來源:英科醫療公告
而截至1月25日,英科轉債未轉股數量還有122.9萬張,未轉股比例為26.15%。其中,劉方毅持有數量占未轉股數量的44.31%,僅從這個角度看話語權十足。
考慮到目前距離不提前贖回承諾越來越近,未轉股比例也越來越低,屆時英科醫療對轉債的態度值得玩味。
去年11月9日盤后,同行振德醫療公告提前贖回"振德轉債",第二天股債雙殺,分別大跌13.67%和11.63%。
猜你喜歡
10萬股民炸鍋!一季度凈利暴跌97%,英科醫療盤中觸及跌停
4月29日,被稱為“手套茅”的英科醫療盤中觸及跌停。截至發稿,股價略有回調,報28.53元/股,跌19.86%,總市值156.8億元。“手套茅”英科醫療股價逾半年回調68%,6萬新股東“抄底”,人均虧掉70萬
截至午間收盤,英科醫療股價報91.86元/股,跌幅略有收窄,總市值報330億元。400億市值“手套茅”英科醫療發布高管減持計劃,股價應聲暴跌超19%
6月2日,“手套茅”英科醫療開盤后一度大跌超19%。截至發稿,該公司股價報114.8元/股,跌19.52%,目前市值為416.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