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遭156位編劇抵制背后:曾實控7家公司,坐擁湯臣一品等豪宅
12月22日晚,編劇宋方金更新微博:“第二批聯(lián)名簽署名單。加上第一批共156名同仁。同氣連枝,同聲相應(yīng)。為了光遇見光,大家遇見了彼此。”
此前宋方金聯(lián)合111位編劇聯(lián)合發(fā)出公開信,稱抄襲者不應(yīng)成為榜樣,公開抵制于正、郭敬明出任演技類綜藝節(jié)目導師,批評最近播出的《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2》等節(jié)目為追逐點擊率、收視率、博取觀眾眼球使用有抄襲劣跡的編劇、導演。
名單中不乏瓊瑤、趙冬苓、董潤年、束煥、汪海林、王立扶、白一驄、高群書、何秀瓊等知名影視從業(yè)者。
抄襲爭議自出道就伴隨著郭敬明。
2003年,《幻城》發(fā)行,被認為在劇情設(shè)定等方面直接抄襲了日本漫畫家組合CLAMP的《圣傳》系列,而郭敬明則表示其模仿對象為古龍。
2003年底《夢里花落知多少》出版,不到一月時間銷售60萬冊。部分讀者發(fā)現(xiàn)該書抄襲莊羽的小說《圈里圈外》。
2003年12月莊羽將郭敬明等訴上法庭,請求法院判決三被告立即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并索賠經(jīng)濟損失50萬元等。郭敬明敗訴并表示不服。2006年5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之后郭敬明通過經(jīng)紀人將賠款支付給莊羽,但拒絕道歉。
爭議并不影響郭敬明賺錢,莫言得了諾貝爾獎之后如此評說:“如果依靠寫作去買房子,現(xiàn)在真的是很難的事。靠寫作過上像郭敬明的生活,全國估計也就只有郭敬明了。”
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聯(lián)合抵制不影響資本收割,于正他們的資源太多了,他們本身就是大IP。”
文字起家,名利雙收
2009年,郭敬明在主編雜志《最小說》曝光了隨身的奢侈品物件,同年10月份,郭敬明又在新浪博客上曬出自己湯臣一品豪宅照片,當時均價10萬元/平米,引發(fā)外界熱議。很多人第一次意識到作家可以這么有錢。
(來源:郭敬明博客)
早年間郭敬明對媒體表示,自己不太擅長股票等其他投資方式,就干脆投資房產(chǎn)。那時他在國內(nèi)外的房產(chǎn)加起來有十幾處。
據(jù)樂居財經(jīng)報道,《小時代》女主顧里的房子,就是郭敬明位于東方明珠對面的豪宅。而劇中許多奢華的衣服、道具則直接出自他家,《小時代》第一部、第二部男主角的“家”也都是郭敬明的房產(chǎn)。2015年,有媒體曝光了郭敬明位于寸土寸金上海靜安區(qū)的億萬豪宅(據(jù)說是汪精衛(wèi)四姨太舊址)。
(來源:《重慶晚報》)
當然,最為人熟知的,還是上海曾經(jīng)最貴的樓王——湯臣一品。在2014年“中國10大超級豪宅”排行榜中,“湯臣一品”位列十大豪宅第四。
郭敬明的早期資本積累主要來源版稅。
2006年首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郭敬明以850萬元名列第五,第二屆便以1100萬元躍居第一。以此計算,郭敬明十年僅版稅收入就狂攬1.4億元。
目前郭敬明是北京長江新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占股15%,第一大股東為長江文藝出版社。早在2009年,年僅25歲的郭敬明成為長江出版集團北京中心副總編輯,享受副處級待遇。
以春風文藝出版社為支點,郭敬明開啟商業(yè)版圖。天眼查顯示,郭敬明先后在10家公司任職,目前是兩家存續(xù)公司的法人,曾實際控制7家公司,不過其中多家已經(jīng)注銷。他還持有樂視影業(yè)、和力辰光和千和影業(yè)的股份。
(來源:天眼查)
2006年8月,郭敬明成立“上海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ASTOR)”,擔任董事長,成為80后作家中的第一位“老板”。
2009年《最小說》正式出版,鐵凝、賈平凹、張抗抗、劉震云、王安憶、蘇童、葉兆言等著名作家均親筆書寫賀詞表示祝賀。2010年7月,上海最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成立,自此,柯艾將成為最世旗下子公司。
這本雜志的出版改變了中國文學市場格局,“2008-2009年度中國出版機構(gòu)暨文學刊物十強”評選投票,《最小說》高登榜首,超出第二名的《讀者》一大截,獨占四成以上份額。發(fā)行量上《最小說》遠遠蓋過傳統(tǒng)文學期刊。
在“大IP”概念還沒有形成的世紀前十年,郭敬明是文學市場最賣座的名字。2010年,他的新小說《臨界·爵跡》以200萬冊的首印震驚整個出版界,而最世文化旗下其他作家也紛紛登堂入室,常年位列暢銷榜單。
還是2010年,郭敬明以七位數(shù)價格成為珍視明滴眼液代言人,廣告在各大電視臺熱播,郭敬明已然成為一位流行文化巨星。
直到2016年,郭敬明才首次跌出作家富豪榜前十名,不過他的重心也早已不在文學。
轉(zhuǎn)型導演 飽受爭議
郭敬明曾如此描繪最世文化的未來:“它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出版公司,而是一個以IP為中心的文化孵化平臺,電影的大勢是順應(yīng)潮流的發(fā)展。他把整個文化產(chǎn)業(yè)看成一個‘金字塔’結(jié)構(gòu)”,他說IP最初始的階段都是文字作品,但那只是塔尖占比最小的一部分,真正使能量最大化的是下面擴展的周邊產(chǎn)業(yè),那才能使IP產(chǎn)生更大的價值。
顯然,郭敬明對商人這個身份適應(yīng)得很好,他的身價已達到數(shù)億。
2013年11月,華策影視宣布與最世文化簽署《戰(zhàn)略合作投資框架協(xié)議》,擬以1.8億元購買最世文化26%的股權(quán),并將在電影、電視劇、網(wǎng)劇等多個方面展開合作。按照華策當時的公告,最世文化的估值達到6.92億。但直至今日,最世文化仍是郭敬明完全控股公司。
2013年郭敬明導演處女作《小時代》公映,單日拿下7300萬元,打破國內(nèi)2D電影首日的紀錄。
在隨后的三年間,郭敬明與和力辰光、樂視影業(yè)一起推出了小時代四部曲中剩下的三部,四部電影票房高達17.9億元。
華麗的PPT,炫富,扭曲價值觀……伴隨一路質(zhì)疑,《小時代》系列成為當時全國最賣座的系列電影。郭敬明的另一大IP《爵跡》登陸大熒幕順理成章。
在樂視影業(yè)內(nèi)部,郭敬明曾被視為與張藝謀并論的重要核心,“樂視影業(yè)的核心創(chuàng)作力量之一”,樂視影業(yè)CEO張昭曾稱“《爵跡》應(yīng)是中國二次元電影的里程碑”,“它和《長城》一樣都是不同類型的里程碑”。
眾所周知,《長城》和《爵跡》撲街,郭敬明遭遇商業(yè)生涯第一次虧本。而樂視和賈躍亭則陷入更大的危機。
2016年,郭敬明自身成名之作《幻城》拍攝成電視劇,登陸湖南衛(wèi)視暑期檔,收視率難破1%。
或許是粉絲群逐漸長大,或許是觀眾審美疲勞,又或許是郭敬明江郎才盡,《爵跡》的滑鐵盧讓郭敬明在映后見面會上情緒崩潰。“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錯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口碑不好可以用票房反駁,如果票房也不好,那表示郭敬明魔法將徹底失靈。
所幸,目前上映的《爵跡2》成績還不錯,以播放量乘以會員價計算,收入超10億指日可待。看來郭敬明不用“賣房拍《爵跡3》了“。
馬上,郭敬明的《陰陽師.晴雅集》即將上映,此時遭遇百位編劇集體抵制,不知道郭敬明會如何應(yīng)對?
猜你喜歡
繼央媒點名、綜藝停播后,“走投無路”的郭敬明于正決定道歉
一系列道歉事件背后,是剽竊者向原創(chuàng)作者的誠懇表態(tài),還是向人民輿論的低頭?這個答案,恐怕只有當事人才了解。郭敬明深夜道歉,莊羽回應(yīng):接受道歉
12月31日零點,郭敬明發(fā)微博向莊羽道歉:莊羽女士,對您造成的傷害,我鄭重道歉,非常對不起。郭敬明遭156位編劇抵制背后:曾實控7家公司,坐擁湯臣一品等豪宅
抵制郭敬明、于正的編劇隊伍還在擴大。抄襲成性但撈金不斷:111位編劇導演聯(lián)名抵制郭敬明、于正,影視業(yè)陷內(nèi)卷
平靜許久的影視界迎來了一枚深水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