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付12億元與SEC和解,還需幾億與投資者和解?
受財務造假事件影響,已于今年6月底退市的瑞幸咖啡,在12月17日早發布官方微博稱,瑞幸咖啡已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部分前員工涉嫌財務造假事件達成和解。
12億元達成和解
對瑞幸咖啡來說,因會計丑聞而退市并非最嚴重的處罰,后續一系列賠償才剛開始。
圖片來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根據美國SEC的數據,從2019年4月到今年1月,瑞幸咖啡與關聯方通過三個單獨的購買計劃進行虛假銷售交易,故意制造了超過3億美元的零售額。根據起訴書,某些瑞幸咖啡的員工試圖通過將公司的支出夸大超過1.9億美元,創建虛假的運營數據庫以及更改會計和銀行記錄以反映虛假銷售來掩蓋欺詐行為。
而2020年6月中旬,瑞幸咖啡股價就已暴跌90%以上,市值蒸發超過110億美元。
當我們站在這一節點回顧瑞幸財務造假案的始末時,不免有滄海桑田之感。
2020年1月31日,做空機構渾水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該機構收到一份能夠證明瑞幸咖啡財務和運營數據造假匿名調查報告,共89頁。
3天后瑞幸回應,報告中包含的所謂證據無確鑿事實依據,且報告中的指控均基于毫無根據的推測和對事件的惡意解釋。
4月2日,瑞幸咖啡發布公告,公司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報告,承認公司在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人民幣,同時虛增相應成本費用。隨后瑞幸董事長及公司分別公開道歉,涉嫌財務造假事件的高管及員工已停職調查。股票于納斯達克停牌,中美證監會開始協同調查。
5月12日,瑞幸造假事件迎來第一波懲罰,CEO錢治亞和COO劉劍被暫停職務,瑞幸咖啡宣布聯合創始人郭謹一為代理CEO,并對6名員工做出離職、停職等安排。
5月19日,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上市資格部向瑞幸出具了正式書面通知,決定終止其上市資格,瑞幸退市。6月29日,瑞幸咖啡正式在納斯達克停牌,并準備退市事宜。
7月5日15時,瑞幸咖啡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調整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投票決定罷免陸正耀、黎輝、劉二海和邵孝恒在董事會的職務。郭謹一擔任CEO和董事長,同時會議投票通過了增加Ying Zeng和Jie Yang兩名獨立董事。至此,瑞幸咖啡最初的創始人基本不在瑞幸任職。
10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對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作出行政處罰,僅罰款人民幣200萬元整。
企業評論觀察員楊建遠分析:瑞幸的悲劇,確是由于人性的急功近利。畢竟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或面臨集體訴訟,投資者和解有例可循
實際上,瑞幸咖啡早于今年6月就已正式退市,但為何還要12億元與SEC和解?
從當年著名的安然公司造假案來看,公司最后繳納了上億美元的罰款,直接當事人也被判24年監禁。而安然公司的證券投資人通過集體訴訟獲得了高達71.4億美元的和解賠償金。
從這個角度來看,瑞幸咖啡及時與美國監管機構和解,業內人士認為一定程度上也是破財免災的選擇。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對于財務造假,采用的是行政+市場化的懲罰方式,而且金額巨大,目的在于讓上市公司不敢輕易造假。目前瑞幸咖啡僅僅是解決了是行政處罰的問題。接下來,若瑞幸還想重返美國上市,還需要解決投資者集體訴訟的問題。
對此,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表示:雖然目前瑞幸咖啡已退市,但后續還會面臨集體訴訟的。至于具體訴訟可能涉及的賠付金額,暫時還不能確定。
郝俊波律師則表示:我們確實見過有的中概股,最終不對投資者進行和解賠付,未來也不在美國上市了。目前還不了解瑞幸咖啡的考慮,要看未來的處理方式。
從目前瑞幸咖啡主動和SEC和解來看,不排除未來瑞幸咖啡會重回美股市場的可能。
此前據媒體報道,瑞幸咖啡美國的集體訴訟案已指定首席原告和律師事務所。瑞典養老基金Sjunde AP-Fonden (簡稱AP7)和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警察養老和救助基金為首席原告。報道稱兩家基金表示在瑞幸咖啡的投資上損失了690萬美元,從而在和其他原告爭奪首告資格中勝出。
無論金額多少,可以肯定的是相關賠償金將會達到上億美金,并且這類訴訟賠償案可能會是個曠日持久戰。
與此類似的中概股在美和解賠償的案例就是阿里歷時多年的2.5億美元和解案。
2015年,剛剛上市的阿里巴巴在美股遭遇集體訴訟,訴訟原因是公司以及公司高管董事需要承諾其招股書及全部上市文件陳述內容均為真實。郝俊波也是那次訴訟的代理律師。
2015年1月,原國家工商總局發布《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顯示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的樣品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
隨后淘寶官微發布長微博,炮轟原國家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劉紅亮司長違規,吹黑哨。
1月28日上午,原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白皮書》,指出阿里系網絡交易平臺存在5大突出問題。隨后原國家工商總局澄清,這份“白皮書”沒有法律效力,并迅速刪除。
而這份《白皮書》被美股投資者視為起訴證據。
這起訴訟直到去年才得到解決。2019年4月,阿里發布公告稱,就美國聯邦證券法集體訴訟案支付2.5億美元與原告達成和解。
不過阿里并未“認錯”,并表示盡管美國當地法院一審駁回了原告起訴,認定阿里的信息披露“準確而充分坦誠”、沒有發現阿里巴巴存在任何違法或不當行為,但阿里還是選擇以2.5億美元來終結這場官司,因為“這樣的漫長訴訟既無益于保障股東的利益,也無助于阿里巴巴專注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從這里來看,美國證券市場對于財務造假采用的是重罰的方式,讓企業付出慘痛代價,威懾其他上市公司不敢造假,這一點,很值得國內的證券市場學習。
雖然瑞幸咖啡已退市,但它的經營還在繼續中。
瑞幸還好?
回顧瑞幸咖啡當時在納斯達克上市之時,創造了全國,甚至是全球最快IPO記錄。從2018年5月8日瑞幸正式營業到上市,不到12個月;從2018年1月1日北京上海試營業到上市,不到17個月;從2017年6月公司注冊到上市,不到24個月。
不論按照哪個指標算,瑞幸咖啡都是全球最快IPO企業。快,是瑞幸咖啡發展的主旋律。不僅是上市快,而且開店快。
2018年1月1日,瑞幸咖啡于北京、上海兩地開始試運營;同年5月8日,就在全國13個城市完成525家門店的布局;8月,門店數量已經超過1100家;12月,門店數量直逼2073家,覆蓋北上廣深等全國22座城市。
旋風般的速度為瑞幸咖啡后來的發展埋下隱患。瑞幸咖啡快速發展的神話隨著財務造假風波轟然倒塌。
不過,盡管瑞幸咖啡在資本市場遭遇困境,但瑞幸咖啡并沒有消失在消費者視線中,反而更加火熱起來,瑞幸仍然做出了明年能實現盈利的積極預估。
2019全年,瑞幸咖啡真實收入在32億元左右,在全國開業9成門店的情況下,每天現金收入穩定在1300萬元左右。今年6月,瑞幸近半門店已實現盈虧平衡。今年8月,瑞幸咖啡在廈門召開的“2020年中全國會議”披露,全國4000多家門店照常營業,3萬多名員工按時到崗,新增用戶數量繼續上升。并且公司不再走曾經的廉價、低端的咖啡路線,同時保證利潤空間,用產品服務和門面形象迎合消費群體需求,培養消費者的粘性。
瑞幸咖啡表示,目前公司已有5000家門店。
不過,12億與SEC的和解費,還有未來不確定的投資者集體訴訟和解費,將是懸在瑞幸咖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