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德醫療4.4億可轉債強制贖回,投資者至少浮盈30%?
繼萬里轉債、拓邦轉債之后,可轉債強制贖回又有了新的案例。
11月9日晚間,振德轉債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決定按照債券面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公司債券。公告表示,投資者除按規定時間內在二級市場繼續交易或者按照14.01元/股的轉股價格轉股外,僅能選擇以100元/張的票面價加檔期應計利息被強制贖回,如果被強制贖回,那么投資者將面臨較大損失。
截至11月10日收盤,振德醫療收于66元/股,較前一日股價下滑8.93%。振德轉債在經歷了此前一日的7.66%漲幅之后,受強制贖回公告影響,11月10日大跌11.63%。
振德轉債的主體是振德醫療,主要從事醫用敷料的生產、研發和銷售,主要產品涵蓋現代傷口敷料、手術感控產品、傳統傷口護理產品及壓力治療與固定產品四大品種。2018年登陸A股市場,也是一度被資本熱捧的“口罩”概念股之一。
強制贖回,投資者至少浮盈30%?
據公告顯示,此次被強制贖回的可轉債是振德醫療于2019年12月19日公開發行了440萬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發行總額共計4.4億元,期限6年。根據要求,在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轉股期內,如果公司股票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130%,或在發行中可轉債公司債券未轉換股權余額不足3000萬元時,將觸發強制贖回機制。
振德醫療自2020年10月20日起至11月9日,其股價表現已滿足“至少連續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當期轉股價格”,最終觸發“強制贖回”機制。
事實上,可轉債是一種兼具“欠條+期權”的融資工具,對企業來說,一方面債券的低利率可以降低公司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投資者選擇兌現或者轉成企業股票的選擇權,亦可緩解企業資金支付壓力。
對投資者來說,可轉債賦予投資者的選擇權能夠最大限度幫助投資者尋找最佳的套利機會。當溢價較低時,投資者可選擇繼續持有獲取利息收益;當溢價較高時,投資者又可行使其轉股的權利。即便在不景氣的熊市,可轉債依舊可以為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利息收益。
某種程度上,可轉債對于投資者來說更像是一塊“旱澇保收”的誘人蛋糕。
但對于企業來說,發行可轉債的“最佳”結果便是把債主變成股東。但如果市場上公司股價雖然遠高于轉股價格,但依舊有投資者不愿意轉股時,為了達成“債主”變“股東”的最終目的,強制贖回便應運而生。
對于投資者來說,要么在市場上通過轉股或者轉賣可轉債獲取30%的收益,要么低價出售給公司,二選一。簡而言之,強制贖回機制便是公司在向投資者傳達“已經賺到、趕快轉股”的信號。
事實上,當投資者被告知“強制贖回”的時刻,便意味著其持有的可轉債投資至少浮盈了30%,已然盈利。而對于發債的公司來說,強制贖回促使可轉債持有者在期限內轉股,如此一來上市公司既不用還債也無需支付利息,還解決了自己對于資金額需求。
強制贖回,可轉債最好的條款?
公開資料顯示,除了振德醫療外,早在11月初,萬里轉債亦曾啟動強制贖回程序。
據11月2日晚間公告顯示,萬里轉債的發債主體萬里馬表示,公司股票收盤價自9月11日至10月30日連續30個交易日中,有15個交易日不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已觸發可轉債贖回條款。
Wind數據顯示,根據可轉債提前贖回條款,截至11月9日已經觸發強制贖回機制的可轉債已達44只。
當然股價上漲的背后,或是公司實力強勁深受市場青睞,抑或是成為被資本投機的標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可轉債市場剛剛經歷了一輪堪稱“瘋狂”的暴漲。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20年10月21日至10月27日期間,短短5個工作日,共有11只可轉債漲幅超過10%,其中,星帥轉債、奇正轉債、特發轉債3只可轉債全天漲幅超過30%;而與此同時,在跌幅排行榜上,九州轉債、通光轉債、寶萊轉債3只可轉債全天跌幅超20%。
此外,更有諸如晶瑞轉債、今天轉債等轉債產品盤中漲幅達20%一度觸發臨停,復牌后竟又轉跌20%,盤中上演“天地板”。
對此,有業內人士曾對媒體表示,此波可轉債的暴漲和此前部分創業板個股被游資爆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體量較小的可轉債,很容易成為市場游資的操縱目標。事實上,在近期白馬股頻現閃崩大跌的環境之下,當市場資金在主板、大盤股中找不到投資機會的時候,便會選擇小量資金即可拉動的投資標的。
據報道,在此波可轉債暴漲大勢之下,雖然有人瞬間還清債務,但亦有人“血本無歸”,一天虧65萬元。如此算來,觸發強制贖回條款對于持有可轉債的投資者來說,也或許是可轉債募集說明書中最美妙的一個條款。
猜你喜歡
利潤破百億,營收增速持續下跌,邁瑞醫療“喜憂參半”
2023年,邁瑞醫療營收增速首次降至15%,這是其自2017年以來營收增速首次跌破20%。2024年第一季度,進一步跌至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