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25%天量減持,股民炸鍋!軍工牛股亞光科技鬧哪出?
一紙股東減持公告,讓亞光科技股價兩天接連暴跌。股東巨額減持背后,究竟為何?
亞光科技(300123.SZ)5大股東25%的減持計劃,讓市場受驚不小。9月10日開盤,亞光科技一次跌停。9月11日,跌幅10.95%。兩日市值蒸發近20億元。
股東一次清倉,亞光一字跌停
9月9日晚間,亞光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太陽鳥控股、股東嘉興銳聯、天通控股、浩藍瑞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浩藍鐵馬擬合計減持公司不超過25.08%股份。
其中,太陽鳥控股擬減持3%,嘉興銳聯、天通控股、浩藍瑞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浩藍鐵馬則清倉式減持其持有的股份。
圖片來源:亞光科技
減持消息一出,市場嘩然。很多投資者在股吧留言,直言如此巨額減持,不如直接賣公司。
9月10日,亞光科技一字跌停。投資者直言“沒見過這么大額的減持”。到10月23日,亞光科技有3.2億股要解禁,占總股本的32%。為何距離解禁期還有一個多月,亞光科技就發布了股東的減持計劃?
查閱其減持股東,其中天通股份(600300.SH)是上市公司,按照《證券法》的規定,上市公司減持股份需要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程序,所以對于減持計劃要提前披露。
當日晚間,天通股份也發布了擬減持亞光科技股份的公告。
為何此時巨額減持?亞光科技在公告中解釋,“嘉興銳聯擬減持原因為基金自身資金安排,太陽鳥控股、天通控股、浩藍瑞東及浩藍鐵馬擬減持原因為公司發展需要。”
事實上,除控股股東太陽鳥控股之外,其它4個股東,三年前參與太陽鳥(亞光科技前身)收購亞光電子時獲得上述股份,這次減持,按照亞光科技如今的股價,都獲益頗豐。
以天通股份為例,當年投資約5億元,獲得亞光科技6.9%的股份。按照9月9日21元/股的收盤價,對應市值約14.6億元,投資不到4年,浮盈近10億。
賺了錢就減持
就減持原因致電亞光科技,對方表示董秘不在,不方便回答。不過,此前亞光科技對媒體表示,“今年以來,亞光科技股價持續上行,截至9月9日收盤,該股股價已經上漲超170%,股東減持在情理之中。”
某期貨研究員則表示,對于股價處于高位的公司,股東減持的動力很強,不過清倉式減持并不多見,可能意味著企業本身存在風險。
亞光科技的主營業務是軍工電子和船艇業務,利潤主要依賴軍工電子業務。今年上半年,亞光科技實現營收9.1億元,同比增長41.09%,凈利潤4924.57萬元,同比下滑34.73%。
增收不增利,對此亞光科技在半年報中解釋,主要是上半年軍工業績表現較好,但船艇業務凈利潤虧損。
今年以來,亞光科技軍工電子快速增長,船艇業務則受疫情影響較大。上半年,亞光電子實現營收6.8億元,同比增長67.95%;凈利潤1億元,同比增長53.88%。
相比之下,上半年船艇業務實現營收1.89億元,同比減少10.66%;凈利潤為-3939.83萬元,同比減少198.58%。
軍工電子業務的增長和船艇業務的虧損形成鮮明對比。亞光科技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擬將公司船艇業務歸屬到全資子公司,便于船艇業務整體引進戰略投資者并進行相關資本運作。
這里所謂的資本運作,業內人士分析,不排除剝離的可能。此次股東減持,亞光科技或借機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加快船艇業務的資本運作。
挺進軍工
亞光科技的實控人是李躍先,原是沅江玻璃廠廠長,1988年,李躍先在玻璃廠下設立玻璃鋼研究所,也就是太陽鳥的前身,原本是國營性質的玻璃鋼研究所逐漸轉變為集體所有制,1999年2月改名為湖南省沅江太陽鳥游艇公司。
李躍先曾發文稱,自己最初的創業資金是200萬元的貸款。不過,如今這200萬元的貸款,隨著亞光科技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成就了李躍先幾十億的身價。
2010年9月,營收規模1.82億,凈利潤2800萬的太陽鳥游艇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上市首日市值達29.47億元。如今,亞光科技市值150億元,是當初的5倍。
李躍先和太陽鳥控股共持有亞光科技23.14%(包含此次擬減持的3%)的股份,不過,這部分股份的85.73%均被質押、設定擔保及信托。此次發布減持公告的同時,亞光科技還發布了上市公司的可轉債方案,資金情況似乎不容樂觀。
早在7月27日,亞光科技就發布公告,擬向非特定對象發行18.9億元可轉債,其中16.8億用于項目運轉;其余補充流動資金。
如今,亞光科技作為軍工概念股被市場所知。事實上,亞光科技前身是太陽鳥,主營游艇業務。2017年1月,太陽鳥發布公告,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亞光電子97.38%股權,交易對價33.42億元。
亞光電子是軍工企業,此次收購,太陽鳥才正式跨界軍工業務。2018年1月,公司證券簡稱由“太陽鳥”變更為“亞光科技”。
亞光電子是國內老牌軍工電子企業,也是最早的半導體元器件、微波電路及組件供應商之一,其核心產品主要應用于陸海空天全空間領域的雷達、導引頭、航天通信。
太陽鳥合并亞光電子,披露的資料顯示,2016年太陽鳥營收14.05億元,亞光電子營收8.18億元,后者營收占太陽鳥營收的58.23%。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收購亞光電子之后,2018年和2019年,亞光科技營收增長迅速,分別為14.11億元和22.06億元。其中,軍工電子業務收入分別為7.61億元和10.86億元,占營收比為53.93%和49.23%;船舶制造業務收入分別為4.2億元和4.46億元,占比29.76%和20.23%。
業績增長,股價也水漲船高。2019年初,亞光科技的股價徘徊在5元/股,今年股價一度達26元/股。不過,25%股份的天量減持,還是讓亞光科技震蕩不小,如今股價14.96元/股。
猜你喜歡
股東25%天量減持,股民炸鍋!軍工牛股亞光科技鬧哪出?
亞光科技有軍工概念和半導體概念加持,今年以來,股價漲幅最高時一度達239.8%,成為軍工大牛股,市值也一度近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