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食品界華為?鹽津鋪子上半年凈利超去年全年
鹽津鋪子再次搶先同行,交出了自己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答卷。
據鹽津鋪子8月3日晚間發布的半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鹽津鋪子實現營收9.45億元,同比增長47.53%;實現歸母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96.44%,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2019年1.28億元的全年歸母凈利潤。
與此同時,鹽津鋪子還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將實現歸母凈利潤1.75億元-1.85億元,同比增長94.95%-106.09%。
實際上,不同于其他一些企業,對于吃上“宅經濟概念大熱”紅利的鹽津鋪子來說,2020年算得上是一個“豐收年”,不僅在業績上實現了較大增長,股價和市值也實現了翻倍。
數據顯示,截至8月3日收盤,鹽津鋪子股價報收102.8元/股,總市值133.1億元,相較2020年首個交易日(2020年1月2日)的35.24元/股的股價和45.5億元的市值,分別上漲了191.71%、192.53%。
而據2020年半年報顯示,張學武及其兄長張學文為鹽津鋪子實際控制人,其中,張學武通過直接和間接持股方式持有47.77%的股權,張學文也通過直接和間接持股兩種方式持有17.79%的股份。據此計算,截至8月3日收盤,實控人家族的持股市值約為87.26億元。
(圖源:視覺中國)
小作坊起家,要做食品界華為
公開資料顯示,鹽津鋪子最早由張學武創立于2005年,是一家從事食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集團公司,于2017年2月8日登陸A股市場,被外界稱為“休閑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主要產品為“鹽津鋪子”和“憨豆先生”系列休閑食品。
事實上,鹽津鋪子算得上一家“子承父業”的企業。上世紀80年代,張學武的父親在湖南瀏陽開了一家生產涼果蜜餞的家庭式小作坊,最開始只有七八名員工,沒品牌,沒好產品,也沒渠道。
一直到2005年,張學武接手食品廠,走技術改造品質化和品牌化之路,創建鹽津鋪子食品有限公司,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才靠著“鹽津鋪子”這個品牌坐上高速發展的列車。
2005年,鹽津鋪子率先推出涼果蜜餞獨立散裝產品,填補了行業內僅有包裝、裸裝產品的空白,并在隨后幾年間先后切入豆制品、肉制品、堅果炒貨、休閑素食等領域。隨著產品品種的不斷豐富,鹽津鋪子的“零食帝國”不斷壯大,營收也從2006年的3000多萬元增長到了2016年的6.83億元。
2017年2月8日,鹽津鋪子正式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上市當天股價報收12.06元/股。彼時,初嘗資本市場甜頭的張學武曾公開表示,“未來10年,鹽津鋪子將秉承‘甄選零食、源于自造’的產品理念,堅持自主制造,自主研發,以品質取勝,依托線下、線上全渠道銷售,努力實現百億元目標,成為中國食品界的華為?!?
(圖源:鹽津鋪子官網)
在“貼牌+銷售”為主流的休閑零食行業,喊著要做“食品界華為”的鹽津鋪子儼然是“一股清流”,其從一開始采取的就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于一身。在這種模式下,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費用,但在產品的定價權上更具優勢,毛利率也因此較同行更高。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鹽津鋪子的毛利率分別為49.19%、46.83%、39.13%、42.87%,普遍高出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同類企業10個百分點左右。
另據歷年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鹽津鋪子分別實現營收6.83億元、7.54億元、11.08億元、13.99億元、9.45億元,同比增長17.09%、10.38%、46.81%、26.34%、47.53%,實現歸母凈利潤0.86億元、0.66億元、0.71億元、1.28億元、1.3億元,同比增長30.89%、-23.25%、7.27%、81.58%、96.44%,營收和凈利潤整體呈上升狀態,但增速并不十分穩定,距離百億營收目標仍有較大距離。
而在成為“食品界華為”的重要指標研發投入上,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鹽津鋪子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208.66萬元、1658.25萬元、2317.54萬元、2690.07萬元、1115.12萬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3.23%、2.20%、2.09%、1.92%、1.18%,呈逐年下降狀態。
辣條、烘焙成營收新貴
“2019年營業收入增幅較大主要是因為烘焙產品(含薯片)和辣條產品等近年培育的新品銷售收入增加較大”,7月6日,鹽津鋪子曾在對深交所年報問詢函進行回復時如是說。
事實上,作為近幾年才推出的新產品,烘焙類產品和辣條類產品正在逐步被打造成兩大營收新貴。
僅2019年,鹽津鋪子就上市了“純蛋糕”、“乳酸菌小口袋面包”、“華夫餅”、“黃油面包”等多款烘焙新品,2019年初,鹽津鋪子還同時為這兩大單品請了林更新作為平面形象代言人。
就業績表現來看,這兩大單品的打造效果尚且不錯。財報數據顯示,鹽津鋪子最早于2017年切入烘焙領域,當年實現營收5433.78萬元,占總營收比重為7.2%,位居營收貢獻榜第五名。彼時,營收貢獻榜前三名為豆制品、肉制品及蜜餞,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7.89%、15.07%、12.75%。
而到2019年,烘焙類產品已經一躍成為占比達29.3%的第一大營收來源,當年實現營收4.1億元,同比增長90.26%;2020年上半年,烘焙類產品的營收占比甚至進一步提升到了32.21%,報告期內實現營收3.04億元,同比2019年上半年上漲82.18%。
不過,相比起毛利率高達50%多的豆制品來說,烘焙類產品的毛利率顯然要低得多。2019年,烘焙產品毛利率為38.86%,而豆制品大類中的魚糜制品和豆干類產品的毛利率卻分別達到了64.16%、59.43%。
而在辣條類產品這一“網紅食品”上,鹽津鋪子最早于2019年初涉足辣條行業,推出“小新王子”辣條,并簽約林更新作為旗下"小新王子”品牌辣條的代言人、首席品牌官。業績上,2019年全年及2020年上半年,鹽津鋪子分別實現營收為4941.36萬元、2751萬元,同比上漲13817.12%、29.77%。
(圖源:鹽津鋪子官方微信公眾號)
對于辣條這一戰略新品的發展前景,張學武曾在2020年初召開的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辣條類大有潛力可挖,今年公司要正式進入辣條行業,爭取5年內辣條單品銷售額達到10億元,并力爭花四到五年的時間做到辣條行業第二的位置”。
不過,就目前而言,盡管辣條產品營收增速明顯,但鹽津鋪子這一領域的市占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對其業績的貢獻還有待提高。據前瞻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辣條市場規模達600億元,但即使是其中的龍頭企業衛龍,市占率也僅約為3%。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實現“四到五年內辣條行業第二”的目標,鹽津鋪子不僅需要面對辣條行業的北“衛龍”南“玉峰”(麻辣王子)兩大龍頭企業的圍剿,還需要面臨與三只松鼠、鴿鴿、翻天娃、賢哥等諸多品牌的“廝殺”。
電商化道路難走
在休閑零食這片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紅海市場中,線上線下渠道一體化已經成為了各品牌的共識,鹽津鋪子也不例外。
作為一家主要靠著商超散稱發展起來的零食生產商,鹽津鋪子近年來一直在試圖攻占線上市場,以期形成“線下+線上”良性互補的立體營銷網絡。
據其招股書顯示,在鹽津鋪子IPO時的募投項目中,就規劃了3107萬元用于電商平臺建設項目。2020年上半年,鹽津鋪子還以1718.07萬元對價收購了旗下子公司鹽津電子商務余下的25%股權,使其成為了鹽津鋪子的100%控股子公司。
此外,據報道,鹽津鋪子還啟動了網紅直播帶貨業務,與淘寶主播薇婭、快手主播貓妹妹合作,在2020年2月與薇婭合作開展的一場直播中,鹽津鋪子魚豆腐產品在5分鐘就實現了260萬元的銷售額。
不過,就目前來看,鹽津鋪子在營收上仍然沒能擺脫對商業超市渠道的過度依賴,線上銷售領域進展并不如人意。
據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IPO時規劃的電商平臺建設項目的投資進度僅為58.2%,已經超過2019年7月17日的預計日期。
對于未達到計劃進度的原因,鹽津鋪子稱是“該項目已經投資建設的內容能夠繼續為公司電商業務服務,如按照原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方案,已不能保證募集資金實現效益最大化。因此于2019年7月終止了該項目的實施”。
而據鹽津鋪子旗下從事電商業務的公司湖南鹽津鋪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營收分別為3245.64萬元、5394.14萬元、1.63億元、9143.19萬元、7171.21萬元,凈利潤則分別為-331.51萬元、-634.47萬元、1074.49萬元、-643.21萬元、629.44萬元,業績并不穩定。
猜你喜歡
鹽津鋪子半年凈利1.29億元增165%!但仍低于2020年
8月15日盤后,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鹽津鋪子”)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鹽津鋪子被監管通報,黑糖話梅含鉛量超標,屢現食品安全問題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通報,標稱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鹽津鋪子”黑糖話梅(125克/瓶,2021/01/15),鉛(以Pb計)檢測值為3.27mg/kg,而標準值為小于等于1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