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智坤接棒中銀三星人壽,“增收不增利”困局仍待解
近日,中銀三星人壽董事長馬超龍到齡退休,總經理邱智坤擬接任。
這距離邱智坤2024年8月正式出任總經理僅過去一年有余,也成為這家銀行系險企近三年來的第二次董事長更迭。
頻繁的人事變動背后,中銀三星人壽的經營業績同樣引人關注。2025年上半年,中銀三星人壽凈虧損5.58億元,成為銀行系險企中唯一虧損機構;但僅三個月后,其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前三季度累計凈利潤已轉為6.94億元。
業績劇烈波動,加上創始股東中航集團正在清倉所持24%股權,中銀三星人壽正面臨公司治理與發展戰略的雙重考驗。
01
人事更迭:中行系的內部循環
據官網介紹,中銀三星人壽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中航三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作為中國銀行旗下的全國性壽險公司,主要從事人壽保險、年金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人身保險業務,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險服務。
中銀三星人壽的人事更替,始終圍繞“中行系”展開。
據悉,馬超龍出生于1965年8月,今年剛滿60周歲,到齡退休符合常規人事變動節奏。他是一位“老中行人”,自1987年加入中國銀行,曾任重慶市分行行長助理、黨委委員,中銀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中國銀行天津市分行行長、黨委書記等職。2023年3月,馬超龍才獲得中銀三星人壽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核準,至今任職約兩年半時間。
擬接任董事長職位的邱智坤同樣是一名在中行體系內服務多年的資深高管。他于1992年便加入中國銀行,擁有豐富的國際業務經驗,曾擔任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行長、新加坡分行行長、中銀香港副總裁、中銀集團保險執行總裁等職務。邱智坤的特別之處在于其還有地方掛職經歷,曾掛職湖北省宜昌市市委常委、副市長。
中銀三星人壽的管理層變動相當頻繁。2015年,中國銀行通過增資獲得51%控股權并更名為中銀三星人壽后,出身中國銀行的楊勃成為首任董事長兼總經理。2020年,王建宏接棒董事長,但兩年后便離任,并于2023年3月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隨后馬超龍接任,如今短短兩年半后,又將交棒給邱智坤。
隨著邱智坤升任董事長,中銀三星人壽總經理一職將再度空缺。據《混業風云》報道,從現有管理層結構看,副總經理金瑜銘可能是最有可能的接任人選,他出身中行體系,且同時兼任首席投資官與財務負責人。而副總經理吳贊和王云峰分別由股東方三星生命保險和中航集團派駐,更偏向股東利益協調角色。
02
盈利困局:規模增長與利潤波動背后的反差
中銀三星人壽的業績表現,凸顯了銀行系險企的典型困境:雖有母行渠道的天然優勢,卻難以將規模優勢轉化為持續的盈利能力。
依托中國銀行的網點渠道與客戶基礎,中銀三星人壽的保費規模實現了跨越式增長。2018年其保險業務收入僅為28.7億元,至2024年已突破近300億元關口,六年時間增長近十倍。2025年前三季度,中銀三星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已達293.2億元,逼近2024年全年水平。
然而,規模的狂飆突進并未帶來利潤的同步增長。2017年至2023年,中銀三星人壽的凈利潤始終在億元以下徘徊,多數年份未超過1億元,盈利表現異常脆弱且波動劇烈。2025年上半年的數據更是凸顯了這種脆弱性:凈虧損5.58億元,同比下滑452%,成為上半年唯一虧損的銀行系險企。
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并非孤例。從往年財務表現看,2019至2023年,中銀三星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從53億元增長至249億元,但同期凈利潤分別僅為0.55億元、0.67億元、1.34億元、0.08億元和0.76億元,連續多年盈利微薄。
會計準則的切換對中銀三星人壽的利潤表現產生了巨大影響。根據2025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在新準則下中銀三星人壽實現凈利潤6.94億元,其中三季度單季為2.82億元。這意味著新準則下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12億元,較老準則下的-5.58億元大幅逆轉。
03
股權變動與戰略前景:困局中的突圍挑戰
除人事更迭與盈利困局外,中銀三星人壽還面臨股權結構變化的重大挑戰。
2024年11月,持股近20年的股東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公開掛牌,擬清倉所持中銀三星人壽24%的全部股權,轉讓底價約為18.15億元。若轉讓成功,中航集團將正式退出中銀三星人壽股東行列。
中航集團的退出并非孤例。近年來,國資委持續加強對國有企業參股管理的規定,要求退出與國有企業職責定位嚴重不符且不具備競爭優勢、風險較大、經營情況難以掌握的參股投資。
這一政策被市場稱為“退金令”。
中航集團退出后,中銀三星人壽的股權結構、公司治理和增資計劃均可能受到影響。
面對這些挑戰,中銀三星人壽已嘗試通過發債提升資本實力。2024年9月,中銀三星人壽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一期為期十年的資本補充債券,總發行規模18億元,票面利率設定為2.36%。但截止2025年第三季度末,中銀三星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66.92%,較上季度下降23.9%;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5.37%,較上季度下降36.89%。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其他四大行系險企,無論從保費還是凈利規模看,中銀三星人壽的表現明顯遜色。
總結
隨著2025年的到來,中銀三星人壽將迎來建司20周年。
然而,今天的它仍徘徊在十字路口:新董事長上任后,總經理職位再度空缺;股權結構調整懸而未決。
在銀行系險企競爭加劇、“報行合一”政策推進的背景下,邱智坤豐富的國際業務經驗或許能為中銀三星人壽帶來新的視角。
但要想真正走出盈利困局,中銀三星人壽需要的是找到規模與價值平衡的發展新模式,而非僅僅依賴股東渠道優勢。對此,財富獨角獸將持續關注。
猜你喜歡
英大泰和承壓:人壽償付能力亮警報,財險合規治理遇考問
保險行業在監管趨嚴與市場利率下行的多重背景下,正在經歷一場從資本結構到業務模式的深層調整。邱智坤接棒中銀三星人壽,“增收不增利”困局仍待解
要想真正走出盈利困局,中銀三星人壽需要的是找到規模與價值平衡的發展新模式,而非僅僅依賴股東渠道優勢。

財富獨角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