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萬例異常檢出背后,美年健康有何“秘密武器”?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推動下,體檢已從單純的疾病篩查工具演變為全民健康管理的核心入口。同時,隨著AI等新技術的發展,在科技的賦能下,體檢的效率不斷提高,普惠化的程度亦在持續加深。
作為行業龍頭的美年健康(002044.SZ),自2021年提出“All in數字化”戰略,2024年又將其升級為“All in AI”以來,一直沖刺在技術革新的前沿。借助于AI等新技術,其體檢的“個性化”程度持續提升,在可及的價格下,持續提升服務的“質價比”,盡最大可能提升風險覆蓋率和檢出率。
官方公布數據顯示,自2023年至今年7月,美年健康AB類重要異常檢出人數已達439.79萬例,大量客戶由此能夠及時到醫院進一步診斷治療,獲得及時救治。

圖源:罐頭圖庫
01
“治未病”,識別“潛在健康風險”
作為疾病早篩的重要手段,體檢能夠通過一系列檢查指標為人們傳遞健康信號,提早為未來可能出現的疾病給出預警,從而減少人們的生命健康風險和財產損失。
就拿癌癥來說。癌癥目前已經是國人死亡率最高的一類疾病,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測算,全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數約406.4萬例。更值得警惕的是,癌癥的發病年齡還在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24全球癌癥報告》顯示,全球50歲以下人群的癌癥新發病例在過去30年中激增了79%。中國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也顯示:2022年,我國35-39歲人群的癌癥發病率較2000年增長了近80%,每年新增年輕癌癥患者約30萬人。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發起的《常見惡性腫瘤聯合篩查專家共識(2025版)》(下稱《共識》)中指出,2008年至2021年間,我國絕大多數常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均有明顯改善,其中肺癌的改善最為顯著。但與歐美國家相比,除胃癌和食管癌外,我國多數惡性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仍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國惡性腫瘤篩查起步較晚,導致早期癌的比例明顯較低。比如2016年到2017年,我國Ⅰ期惡性腫瘤的總體比例不足20%,而同期美國早期癌的比例為35.5%,比我國高出15%。
“在人口老齡化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多重影響下,未來30年內,全球惡性腫瘤的發病數預期將再升高將近1倍。開展人群篩查,提高惡性腫瘤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被認為是目前降低腫瘤疾病負擔和經濟負擔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共識》指出,大量觀察性研究和干預性研究均提示,不同類型惡性腫瘤的篩查能降低大約20%~57%的惡性腫瘤死亡,而且不同時期、不同研究的結論幾乎一致。即使是接受一次性的肺部低劑量CT篩查或上消化道內鏡篩查,也能顯著降低人群31%的肺癌死亡和57%的上消化道癌死亡風險。

圖源:罐頭圖庫
越早發現,越早治療,生存幾率越高。現實中這類的案例也有不少。據《新京報》報道,家住上海的“90后”謝女士,在毫無癥狀、每年常規婦科檢查均顯示“正常”的情況下,2023年初在美年大健康美陽門診部的體檢報告顯示HPV陽性、TCT低級別病變,并在一周后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確診為宮頸癌;家住衡陽的38歲母親魏女士,2023年9月上衛生間時發現血尿,其通過衡陽當地的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的篩查,在超聲檢查中發現一個“推不動的異常占位”,在48小時內將健康警報信號從血尿升級為癌腫。所幸的是,通過早篩,兩位患者都在疾病未發展到不可挽回之前就已經開始治療,改寫了命運。
“健康體檢在癌癥早篩方面意義重大,美年健康特別重視在癌癥早篩方面的持續創新投入,在套餐制定時根據最新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選擇客戶高風險的腫瘤篩查首選項目”,作為業界龍頭的美年健康表示,公司已經開發了萬人癌癥管理系統,實現了萬人癌癥檢出管理的信息化。各地體檢分院出臺了癌癥高風險客戶的閉環追蹤管理要求,客服醫生及時提醒客戶到醫院檢查確診,追蹤拿到客戶病理診斷結果或者出院小結,作為確診依據。通過持續監測,確保高風險客戶得到及時救治,提升癌癥的治療效果。2023年到2025年7月,集團檢出癌癥確診人數為26.28萬例,這些客戶大部分都是早期發現,得到了及時救治。
同時,美年健康還不斷研發和引進癌癥早篩的專項產品,以提升癌癥和癌癥風險的檢出率。例如,公司在業界率先把CT引入健康體檢,目前CT已經是肺結節的首選篩查項目,肺結節的檢出從厘米級提升到毫米級,大大提高了肺結節的檢出率;公司要求對肺結節進行國際標準的LUNG-RADS分類,實現了對結節的風險進行精準評估;結合肺癌七種自身抗體檢測,結合影像學結果,大大提升了肺癌早期檢出率。在甲狀腺結節和乳腺結節篩查方面,公司統一要求要對甲狀腺結節進行TI-RADS分級,對乳腺結節進行BI-RADS分級,升級超聲報告只對結節描述為對結節的癌癥風險精準評估,提升了對甲狀腺癌和乳腺癌的早期檢出率。

圖源:罐頭圖庫
02
千人千面
以技術提升體檢的“個性化”
健康體檢可以利用篩查手段和技術,對受檢者進行一系列健康問題的篩查。但每個個體都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個體,不可能完全一樣,而且也受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也難以照顧到所有問題的篩查。因此,想要做到既有高質量的篩查,也有一定的性價比,體檢中的“個性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進程中,AI等新技術的應用,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美年健康的探索來看,首先,美年健康會利用行業大數據做出分析,精準定位每個不同行業人群的所患疾病的高發比例。如此一來,當客戶在選擇進行健康體檢套餐的時候,美年健康可以利用AI數據大模型,根據問卷和行業數據,來量身為客戶定制不同的套餐組合,以達到既確保了質量,又讓客戶享受到重要健康問題篩查手段的目的。
其次,在產品運用方面,美年健康甄選目前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比如“一掃三查”。“一掃”指一次胸部低劑量CT的掃查;“三查”則一是通過AI技術精準定位肺部結節,實現毫米級的結節的精確篩查;二是通過AI大模型,計算心臟部位冠狀動脈鈣化的分數,來量化心臟部位冠狀動脈硬化的程度,從而判斷冠心病發生的可能,把中、重度鈣化定義為重要異常結果的C類,并提醒客戶前往專科門診進行造影進一步確診;三是模擬骨密度體膜,計算腰椎椎體的骨質情況,從而判斷骨質疏松的情況,做到早期預防和干預。整個流程,巧妙地將AI技術結合進來,極大地提高了篩查的效率,節省大量人力物力,也提高了質價比。
即便在檢后,AI技術也依然有用武之地。過去的檢后管理要靠大量的人力進行分類進行管理,這往往受制于人的數量,人的專業背景,人的技術能力的限制。美年健康通過AI對每個異常結果做出標注和標識,綜合分析后進行風險評估,然后通過數字孿生人提醒客戶定期復查和注意事項。這樣一來,不完全依賴于人,而是依靠數字化的技術,提供了更高性價比,更超有所值的檢后管理超值服務,確保檢和管同步進行。

圖源:“美年健康集團”微信公眾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美年健康提出“ALL IN AI”戰略,持續加大AI研發和應用力度,在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全流程進行AI賦能,在個體化體檢方面,還構建了基于大數據和AI技術的個體化套餐自動化生成、檢中動態個體化智能推薦深度篩查項目的完整體系,保證體檢風險篩查的全面性和精準度。
一般來說,套餐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套餐項目組成,套餐項目越多,體檢篩查的覆蓋面就越全,疾病和健康風險的檢出率就越高。在套餐價格一定的情況下,最大可能提升風險覆蓋率和檢出率,一直是美年健康關注的焦點,目的是讓客戶的每一分錢實現價值最大化。
為此,美年健康率先推出人工智能個體化套餐自動生成系統——展業工具,可以基于客戶預算價格和綜合風險,自動化生成個體化的體檢套餐,確保了體檢項目的價值最大化。在客戶體檢過程中,發現異常體征、癥狀,采取個體化加項進行深度篩查,最大可能覆蓋客戶健康風險。
事實上,根據美年健康掌握的數據和經驗,檢出率高的項目,反而是一些價格不高的常規檢查項目,而非昂貴項目。美年健康發布的《2024年度健康體檢大數據藍皮書》顯示,檢出率排在前十的指標中,除了63.3%的肺結節是CT檢查,屬于大型設備偏貴一點兒的項目,其余超重或肥胖51.4%、甲狀腺結節48.7%、脂肪肝43%、乳腺結節37.2%、血脂異常29.2%、幽門螺桿菌感染25%、高血壓23.8%、頸動脈斑塊23.8%、高尿酸血癥20.3%,都是常規體檢項目。由此也可以看出,價格并非疾病和健康風險檢出率的決定因素,即便是常規檢查項目,對于疾病早篩也意義重大。體檢想要查得準,關鍵還是要選擇適合自身的個性化項目,才有效。

圖源:罐頭圖庫
03
體檢行業持續擴容
AI賦能打破傳統健康管理邊界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群眾的健康管理意識日益增強,體檢行業也在持續擴容。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2年,國內健康檢查人數由3.67億人次增長至5.03億人次,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3.2%。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幾年,健康體檢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期,預計到2029年,我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將超過3916億元。
從政策端來看,今年4月,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提出,壯大新型健康服務業態,“大力發展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管理等新型服務業態,推廣健康體檢創新產品和檢驗檢測手段,促進健康體檢結果大數據應用,推動開展職工健康管理。”
快速發展的市場,政策的鼓勵,為參與者帶來了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體檢機構需要思考,如何在業務快速擴張的同時,保障體檢服務水平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以確保早篩的檢出率,為客戶的健康保駕護航。
作為行業龍頭,美年健康始終堅持通過全國集采與高效運營、Ai輔助等動作,提供普惠級高標準醫療服務,讓客戶做“做得起的全面體檢”,堅持“質價比”,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個人把健康的預算花在刀刃上。在美年健康看來,通過科學設計、精準設計、規模效應和AI先進技術,可以直接打破醫療行業“可及性、低成本和高質量”的“不可能三角”,確保在可及的價格下,對得起客戶的信任。

圖源:“美年健康集團”微信公眾號
在行業人士看來,美年健康之所以能做到高質價比,主要有三大支撐,除了前文提到的人工智能(提效降本)外,還有學科能力(產品力),以及規模化的高效供應鏈。
在國家標準基礎上,美年健康不僅基于體檢客戶實際情況,增加了部分A、B類重要異常指標標準,并制定了管理規范。各地體檢中心還根據地方疾病譜情況,增加了本地的重要異常C類標準,擴大了重要異常管理范圍,提升了管理的精準度。此外,美年健康還根據疾病譜變化和最新臨床指南,不斷完善重要異常標準和管理,先后三次對管理制度及標準進行了升級,確保重要異常管理滿足客戶健康管理需求。
美年健康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其AB類重要異常檢出率分別為:5.09%、7.08%、9.52%,檢出率持續提升,背后也反映出美年健康對重要異常指標的不斷完善,以及引進專精特新項目對檢出能力的不斷提升。同時,美年健康還對重要異常檢出率的準確性進行監控和考核,保證檢出的準確性。2023年至2025年7月,AB類重要異常檢出人數達到439.79萬例,所有達到B類重要異常的客戶,分院客服醫生都在24小時內通知到客戶,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治療,得到及時救治。
目前,美年健康已擁有覆蓋全國290多個城市的600多家分院。隨著ALL IN AI戰略的啟動,美年健康緊跟時代科技最新前沿,又構建了多個業界領先的AI項目,通過AI賦能,實現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服務的跨越式發展,真正為客戶提供精準、高效、個體化的健康服務。比如2024年8月發布的國內首款私人AI健康管理師——“健康小美”,作為AI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的經典案例,其可賦能檢前、檢中、檢后的全流程、高品質服務,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個性化的健康管理。

圖源:“美年健康集團”微信公眾號
媒體報道顯示,截至2025年3月底,“健康小美”智能主檢應用已上線109家體檢中心,審核并生成超39萬份體檢報告,主檢醫生日處理能力顯著提升。在行業人士看來,以“健康小美”的誕生為標志,在AI的賦能下,美年健康正在打破傳統健康管理的邊界,開啟智能交互、精準服務的全新模式。
“考慮到體檢行業的特殊性,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堆積,包括主檢醫生、導診人員等等,而這部分操作是可以通過當下的AI技術進行效率提升的,有望在短期實現降本增效。”國盛證券研報指出,從中長期的維度來看,AI賦能還有望助力美年健康激活C端生態圈。公司強勢布局私域生態圈,在AI助力下C端生態圈功能將進一步激活,通過多維度報告解讀與個性化干預將流量引入生態圈,借助個性化健康管理工具的互動性讓用戶更愿意頻繁使用這些工具,從而提升用戶對健康管理的參與度和黏性,憑借AI的實時監測與反饋促進高頻使用,形成生態圈高質量運營。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縱深推進的當下,體檢行業正經歷從“被動篩查”到“主動干預”、從“標準化服務”到“精準化醫療”的深刻變革。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科技不僅是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的工具,更是重構全民健康生態的核心引擎。在行業人士看來,通過AI技術賦能全鏈條服務、以數據驅動個性化健康管理、以普惠模式打破醫療資源壁壘,體檢行業的邊界價值被重新定義,也為健康管理事業的規模化普及,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猜你喜歡
美年健康年報隱憂浮現:45.94億元商譽壓頂, 股價一路下行公募“離場”?
雖然是細分賽道龍頭,但美年健康并未得到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公募基金的競相追捧!“美年健康”扣非凈利不盡如人意,巨額商譽高懸,股價一度閃崩
連跌一周,股價上演“六連跌”,近期股價跌破12元/股的美年健康(002044.SZ)發布2020年財報顯示,營收、扣非凈利潤等關鍵數據均不盡如人意。美年健康遭阿里減持超8億,市值5天蒸發202億,大健康第一股跌下神壇
繼大股東阿里減持后,11月5日,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價再度跌停,收盤價12.38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