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金合信鑫祥規模告急,雙基金經理也難保住?
當權益類基金受益于科技股行情迎來全面飄紅時,固收類基金乃至偏債混合型基金卻遭遇尷尬,股債蹺蹺板效應再次體現,創金合信鑫祥就是這樣一只不太走運的產品。
3月19日,該基金發布公告,截至2025年3月18日,該基金已連續45個工作日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根據基金合同,若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有權終止合同并進行清算。類似的清盤預警公告在3月中旬和2月底已經各發布過一次。
從該產品的基本資料來看,其成立于2021年2月4日,至今每年都實現了正收益,同時產品由兩位基金經理黃弢和劉潤哲合作管理,但為何其會淪落到行將清盤的危險境地了呢?
01
連年飄紅卻要清盤問題或在于雙基金經理名氣有限
從成立以來分年成績來看,創金合信鑫祥每年都排在前列:2022年,該基金以2.71%的收益率在1008只同類基金中排在第31位;2023年,該基金以3.66%的收益率在1184只同類基金中排在第65位;2024年,該基金以5.70%的收益率在1319只同類基金中排在第594位。
2025年到目前,該基金以1.51%的凈值增長率在1378只基金中排在第358位。同時從反映長跑實力的年化收益來看,該基金的最新年化收益約為4.62%,其在同類的559只基金中排在第30位。截至3月21日收盤,該基金的最新凈值和累計凈值均為1.2052元。
從最近一季去年基金四季報的股債持倉來看,基金經理的整體配置較為平淡。先看權益股票一方,基金經理重倉的比亞迪、紫金礦業年內漲幅都超過了15%;即便是下跌最多的中國化學,最新年內的跌幅也不過是接近10%。再看雙基金經理所配置的債券,占比超過3%的品種排在了前五位,其中三只是金融債,另外兩只是國債。
那么,如果說在股債配置上問題不大,或許問題就要看基金經理的實力和知名度了。從2021年產品成立以來,除去首任基金經理閆一帆管理不到兩年外,后續較長時間都是黃弢和劉潤哲搭檔合作。從過往來分析,黃弢應該是負責權益投資的,劉潤哲是負責固收投資的。
天天基金網資料表明,黃弢目前累計的任職時間接近5年,當前在公司雖然管理5只產品,但是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約為8.25億元,在管基金的最佳任期回報也不過是43.08%。從他過往的履歷來看,他是清華大學化工系學士,清華大學法學院碩士。曾先后就職于長城基金和海富通基金,擔任市場部主管、南方區總經理,擁有很強的市場銷售經驗與客戶關系。
2008年2月加入深圳市鼎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任公司執行總裁,2017年5月加入北京和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任首席策略師,2018年4月加入上海禾駒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任首席策略師,2020年2月加入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從這份簡歷來分析,黃弢的強項似乎在渠道和投資策略上,二級市場實戰似乎并非他的強項。再看另一位基金經理劉潤哲,這位可以算公募菜鳥的基金經理目前累計任職時間僅僅約為2年半,目前他在創金合信僅僅管理兩只產品,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僅僅約為1.36億元,同時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報不過約為13.11%。
接下來看他的過往工作履歷,他于2011年9月加入美林銀行擔任投資顧問,2012年9月加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精算部主管,2016年1月加入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2022年5月加入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任穩固收益部副總監、基金經理。在公募從業的時間不夠,很明顯是他名氣欠豐的問題所在。
02
皮勁松、李游誰能成為主動權益一哥?
就創金合信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來說,相對名氣較大的是善戰醫藥的皮勁松和前幾年靠新能源成名的李游,但兩人各存短板,究竟誰能成為公司的主動權益名片呢?
先看任職時間更長的李游,這位累計任職接近8年半的基金經理,目前在公司管理五只基金產品,同時被同事親切的稱呼為“游大師”。但按照去年四季報的統計,這五只基金的總規模大約為40.13億元,尚且比不上行業一只爆款基金的規模。再看任職回報,最新也僅有最早管理的創金合信資源發起式實現了回報翻番。
同時他最新管理的三只基金均體現為任職浮虧,特別是管理超過3年半的創金合信產業智選混合,目前的浮虧已經達到了-55%一線。再看在管基金的今年表現,不同產品出現了分化,雖然其中四只基金實現了浮盈,但是也有興選產業趨勢混合目前還在浮虧中。
此外,從其管理的偏全市場類產品來看,李游似乎擅長的并非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司,例如在管理時間最短的創金合信產業臻選平衡混合中,去年12月31日時組合的十大重倉股分別是紫金礦業、泡泡瑪特、寧德時代、美的集團、小商品城、騰訊控股、比亞迪、中遠海控、洛陽鉬業、傳音控股。
再看醫藥賽道基金經理皮勁松,他最新管理4只基金的合計規模僅僅約為5.44億元,同時目前在管基金僅有一只實現正收益。去年11月29日,他離任了管理時間將近4年的創金合信醫藥消費股票,截至卸任時的任職回報將近-50%。
從現任在管的產品來看,比較讓人費解的是公司還為他度身定制了一只主動型的醫藥QDII—創金合信全球醫藥生物股票發起,2024年該基金出師不利,全年其在同類的70只基金中排在第66位;雖然2025年目前的成績尚可,但受到去年的拖累,最新年化收益還是在70只基金中排在第64位。
由此,其去年年底的規模也不過是大約為0.13億元規模迷你,好在作為發起式基金規模大考還要三年以后暫時得以喘氣。
猜你喜歡
平安基金神愛前旗下基金換手率高達956%,規模遭腰斬,產品相互抄作業引質疑
平安基金神愛前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在近期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