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985,走出一支創投天團
10月17日,巍巍南開迎來了105周年校慶。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自誕生之日起,南開大學就以“痛矯時弊,育才救國”為辦校宗旨,由此生成了愛國基因并代代傳承。百年春風化雨,一路走來,南開更是為社會培育出了無數青年豪杰。
南開走出了“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在原子物理、分子物理、核物理等方面作出卓越貢獻;南開數學系走出的“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畢生致力于把中國建成數學大國、數學強國,培養了一大批世界級的數學家;南開大學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詞之美,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詩詞教育大家……他們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成為公能品格的踐行者。
如校歌所唱,“汲汲骎骎,月異日新,發煌我前途無垠”,一代代南開人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不斷創新、不斷前進,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
今日之創投圈,同樣活躍著一群自帶創新基因的南開人。其中有一群企業家榮登胡潤百富榜,如字節跳動的張一鳴、物美的張文中、石藥集團的蔡東晨等。同時,這里也不缺“南開系”獨角獸。
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數據,我國高校在獨角獸孵化能力上的表現令人矚目,其中南開大學校友擔任掌門人/聯合創始人獨角獸數量8家,企業總估值達到16760億元,位列高校第一。分別是字節跳動、京東工業、多點Dmall、中關村科金、信念醫藥、天瞳威視、迪賽諾、騰云天下。
其中位居榜首的字節跳動,以15600億估值遙遙領先,與第二名的螞蟻集團幾乎拉開了1萬億的差距,而這也是字節跳動第三年蟬聯榜首了。這不僅是南開大學科技創新實力的有力證明,也是對其在培養人才創新創業能力方面卓越成果的肯定。1919年,伴隨著“五四運動”的春風,南開大學正式建校,首任校長張伯苓先生即提出“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辦學理念,設立文、理、商三科,開創中國近代商科高等教育的先河。
眼下,硬科技創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科技成果轉化的大潮下也呈現出鮮明的高校門派,“南開系”在其中,依舊占據著一席之地。
南開學子,排隊IPO
多個南開系IPO正在趕來的路上。
最新一幕發生在今年9月。9月30日,京東工業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美銀證券、高盛、海通國際為聯席保薦人,瑞銀集團和中信證券為財務顧問。這是繼京東工業于去年3月30日遞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請。
“京東工業”顧名思義,源于京東體系。不過,京東工業在過去進行過外部融資。2020年5月,京東工業獲得2.3億美元A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紅杉中國、CPE源峰等多家投資機構跟投,彼時投后估值超過20億美元。
2023年,京東工業又引入中東財團,在完成這一次B輪融資后,京東工業的估值上升至67億美元。京東工業的CEO,正是南開大學2011級EMBA校友宋春正。再往前看,6月28日,由“物美科技有限公司”更名而來的“麥德龍供應鏈有限公司”,在瑞銀集團和招商證券國際的聯席保薦下,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此前,4月30日,同樣屬于“物美系”的多點DMALL也向港交所發起沖擊。
此前,在2022年12月和2023年6月,多點DMALL分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均因申請滿6個月無明顯進展而“失效”,此次遞交招股書,上市征程再度被“激活”。而麥德龍供應鏈和多點Dmall身后的掌舵人,正是南開大學1979級數學系、1985級管理學系校友張文中。張文中是一代商界傳奇,曾被譽為“中國超市之父”。其創辦的物美集團,更是被視為中國零售業史的一個縮影。
1994年,從海外留學歸來有著前沿視角的張文中,在北京盤下一家廢棄國營印刷廠開設首家物美超市,闖入商超領域。此后,物美超市線下門店快速擴張,2003年,物美集團旗下的物美商業在港交所上市,成為首家赴港上市的民營零售企業,一時風光無兩。2006年,物美擁有門店超500家,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零售企業,外界稱之為“中國沃爾瑪”。這同樣也是張文中的高光時刻,“2006年是物美發展最好的時期,我個人也是年富力強,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覺得能做很多事情。”同年,張文中個人也以1.6億美元的身家,位列2005年福布斯大陸富豪榜的第134位。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張文中身陷囹圄七年,不僅錯過了線下零售行業的黃金年代,也直面著電商的迅猛崛起和線下零售的重重挑戰。2015年,張文中平反歸來兩年時,物美旗下大型超市已閉店大半,掉出了國內零售業第一梯隊,同年私有化退市。面對一盤散棋的張文中并未妥協,他仍希望用技術推進中國零售業的變革,繼續進行傳統零售業數字化轉型的事業。張文中的觀點始終不變:“堅定不移地擁抱互聯網,徹底地迎接商業數字化。”
在同年,在沒有BP,沒有LOGO的情況下,一個名為“DMall”的生鮮電商項目拿下了IDG等機構1億美金的天使輪融資,刷新了國內天使輪融資紀錄。在2015年到2017年期間,多點Dmall內部人事變動頻繁,一直到2017年下半年,新增合伙人劉桂海來自物美,多點Dmall也由此正式完成了從內到外的“物美化”。2018年起,張文中開始擔任多點Dmall董事長,此后的相關報道中也為張文中加上了“多點Dmall創始人”的身份。
時至今日,張文中的多點Dmall也快來到創業的第十個年頭,因此,也愿此番張文中IPO闖關之旅能圓滿落幕。
南開下場做VC
硬科技創業成經濟增長新動力,拿起敲鐘寶錘的創始人在科技成果轉化的大潮下也呈現出鮮明的高校門派,“南開系”在其中便占據著一席之地。
高校做VC,不是新鮮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參與設立的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武漢大學碳中和基金、北大的元培基金、上海交大-大零號灣科技創新基金、中南校友惠湘基金……這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高校VC隊伍,有南開大學的身影——“新開湖基金”。
時間撥回到去年的10月15日,正值104周年校慶之際,作為慶祝南開大學建校104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2023新開湖論壇高峰會在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體育中心舉行。大會現場,新開湖基金正式發布。新
開湖基金是南開校友企業家在學校號召下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基金踐行南開“知中國,服務中國”的辦學宗旨,以南開校友的資源和資本助力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為“天開園”)建設,以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服務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開湖基金首期出資人為南開大學終身校董、聯誼會主席張文中,南開大學終身校董、聯誼會共同主席周海冰,南開大學校董、聯誼會執行主席文飚,中芯晶圓,天津市天使母基金與天開園創業種子基金。
會上還透露,新開湖基金后續將面向具有合格投資人資格的南開校友企業家與社會資本開放,帶動更多資本力量匯入天津,注入天開園。毫無疑問,新開湖基金的設立,是南開校友集合社會力量助力母校、回饋天津的又一重大舉措。希望通過新開湖基金,發掘南開大學的人才優勢和南開校友的資源優勢,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推廣,助力南開大學更好地融入地方經濟的發展,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為天津乃至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南開的智慧與力量。
今年5月,南開方面公布數據顯示,新開湖基金已完成3個校友項目約2500萬投資立項。南開大學會同新開湖基金,組織理、工、醫等相關學院,召開了10場優質項目推介會,快速形成了近100個項目的資源庫。
目前,以新開湖基金為牽引,以三一創新、乾通科技、中芯聚源等校友基金為主干,基本形成了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等領域的校友資本集成格局。今年校慶期間,老生常談的“科技成果轉化”依舊擺上桌面進行討論。10月15日,2024南開科技成果轉化分論壇在天開高教科創園舉行。論壇以“新機遇,新南開,新未來”為主題,邀請科研、投資、企業等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及校友會資源于一堂,從成果端、產業端、投資端、服務端、產業端等多角度鏈接賦能,展示南開大學在傳統優勢學科及新醫科、新工科領域的布局與成果,深度探討高校轉化模式,助力學校的成果轉化工作。
論壇上引人關注的一幕是,校友企業將成立2000萬元科技專項基金。——為了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科研成果盡快轉化落地,南開校友企業“遠方資本”計劃于今年12月推出面向雙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00萬元專項基金,對有發展前景的科研項目成果轉化進行全力支持。來自南開大學科研團隊的高張力四元環藥物合成砌塊的通用合成、合成生物學母乳寡糖HMOs兩個項目已經進入基金首批投資項目庫。
“我們正處于一個科技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每一次重大的科技突破都可能帶來新的產業機遇和經濟增長點。因此,如何圍繞科技創新、科技引領搶抓風口,是我們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南開揚泰鎮校友聯合會會長、遠方資本董事長梅傳正表示:“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長期戰略投資。
然而,‘卡脖子’技術的突破恰恰是最需要耐心、最需要資金的。我們要把錢花在‘刀刃’上,幫助好的科研項目實現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積蓄力量,為實現科技強國作出來自南開校友們的貢獻。”
產學研深度融合
在南開大學西門對面,是創新氛圍濃郁的天開園核心區“天開智慧小鎮一期”。
“天開園”在上文已經出現多次,作為一個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務資源集聚區,天開園承載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使命和市校共榮的熱切期盼。而作為支撐服務天開園的重要一環,南開大學與天開園有著緊密關聯。時間撥回到2023年5月18日,天開園宣布正式開園。
彼時,在回應為什么建天開園時,官方直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天津科教資源豐富,聚集了國家級院所和國內高水平研發機構超過170家,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4個,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校師生70多萬人。
僅在天開園核心區,就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等3所‘雙一流’高校。不容忽視的是,目前尚存在高校創新創業平臺分散、科創服務資源不足、高校科研與城市產業結合不夠緊密、大學畢業生留津比例相對偏低等值得關注的現象。”毫無疑問,天開園站在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交匯點,迸發出的能量自然不可小覷。
最新數據顯示,自2023年5月開園以來,天開園已吸引2000余家科創企業落地。今年平均每天就有4家科技型企業注冊。“天開速度”背后,有金融服務的貼身跟進。今年,天開園企業意向融資額10億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融資額9.15億元。一年之內,已有7家銀行在此設立科創特色機構,113家金融機構與天開園簽約,總規模超77億元的11只基金在此設立。其中也能看到南開大學持續探索的影子。
自開園以來,南開大學積極響應天津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高度重視并深度融入天開園建設,學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牽頭謀劃,修訂出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系列政策,持續深化與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等主體的對接合作,加大優質項目招引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孵化,努力探索“學科+人才+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
在天開園的驅動作用下,能夠參與“學科+人才+產業”聯動創新的各主體要素基本清晰,園區聯動創新的格局逐漸形成。眼下,科技成果轉化大潮襲來,一級市場的投資風格在向“投早、投小、投科技”轉換,中國高校與VC更是越走越近,下場做VC的南開大學更是走在隊伍前列。“南開系”隊伍已然成形,期待其在創投舞臺的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