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少謙:海信“少帥”的艱巨挑戰

        礪石商業評論周董石2023-12-25 14:26 大公司
        擺在賈少謙面前有兩個艱巨挑戰:第一個是繼續提升海信略顯不足的盈利能力,第二個是如何做大海信營收基本盤,朝著 3000 億目標邁進。

        1

        白電利潤修復難掩“大而不強”

        上任不足300天,海信集團新任董事長賈少謙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2023 年前三季度,海信集團旗下兩大上市公司海信家電(主營白電)、海信視像(主營黑電)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127%、47%。資本市場也較為買賬,年初至今,海信家電、海信視像在二級市場的股價都上漲可觀。

        不過海信的業績并不像表面數字看到的那樣樂觀,其與海信之前的低基數不無關系。例如,2021年,海信家電全年凈利潤只有9.7億,不僅連續3年下滑,還創下了此前5年的最低值。即便2022年業績大漲,海信家電凈利潤也低于2019與2020年。

        在低基數外,2023年海信家電凈利潤高增,更大程度上得益于經營效率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海信銷售凈利率為6.11%,同比大幅提升了51%。相比2021年,海信家電銷售凈利率只有3.47%。

        從絕對數字來看,能更直觀地看出海信家電與白電三巨頭的某種差距。2022年海信家電營收741億元,分別為美的、海爾智家、格力營收的21%、30%、39%,但同期凈利潤大約只有三者的5%、10%、6%。

        自今年開始,海信家電利潤率有了大幅提升,但這也恰恰反映出長久以來公司較為不足的盈利能力。海信家電,是由多個曾經顯赫一時的白電品牌拼湊而成的。2007年,海信空調與主營科龍空調、容聲冰箱的科龍電器合并為海信科龍。2010年,海信集團將旗下冰箱等白電業務注入海信科龍;2018年,海信科龍更名為海信家電。隨后,海信家電又完成了對古洛尼、Asko等歐洲家電品牌的收購。

        但即便兼并了如此多的品牌,海信家電也沒有變大變強。2013年,海信家電營收首次突破200億(244億),但到2019年其營收依然不足375億。6年間,海信營收堪堪增長了131億。

        真正具有改變意義的,是海信家電對海信日立的并表。2019年,海信家電將對海信日立的持股比例提升至49.2%,后者被納入前者財報。

        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2年上半年,海信日立在多聯機內銷市場份額達21%,行業排名第一。另據《2022年度中國中央空調行業草根調研報告》等報告顯示,2022年格力以超200億市場規模占據中央空調行業龍頭位置,美的、日立位居第二梯隊,銷售規模在100-200億之間。

        成功俘獲海信日立后,海信家電的規模體量上來了。2020年,海信家電營收484億元,同比增長了29%;2021年,公司營收變為676億元,同比大增近40%。

        最可貴的是,海信日立還貢獻了海信家電的絕大部分利潤。2020至2022年,海信日立為海信家電分別貢獻了10.49億元、11.90億元、13.37億元凈利潤,分別占海信家電當年全部凈利潤的66.43%、122.30%和93.17%。

        如果剔除日立的利潤貢獻,2021年海信家電尚處虧損狀態。這與當年海信家電耗資13.02億元控股日本三電,進軍汽車熱管理業務不無有關。彼時,海信家電確認了1億元投資虧損。

        但投資日本三電,只是海信家電擴張路上的一個縮影。在中央空調業務外,海信家電一路整合的多個新業務板塊,基本都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

        這也進一步作證:近年海信利潤高增一方面與此前低基數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中央空調的帶動密不可分。

        2022年,海信家電空調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了1.65個百分點,冰洗業務提升了0.8個百分點,在其他業務毛利率大幅下滑背景下,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了0.75個百分點。2023年上半年,海信空調、冰洗與其他業務毛利率分別增長了4.14%、1.8%、-0.23%,帶動整體毛利率提升2.83個百分點。

        可以清晰看到,海信家電對海信日立為代表的空調業務依賴性較強。未來海信家電要想再更進一步,就必須在空調之外著力解決其他業務“大而不強”的遺留問題。

        2

        黑電“量價齊升”受制外部市場

        在白電之外,海信集團最為大眾熟知的還是黑電業務。

        與白電一路兼并追趕不同,海信視像是黑電市場名副其實的頭部玩家。根據奧維云網數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海信系電視全球出貨量份額13.9%,高居全球第二。

        盡管近期海信黑白業務跑出相似的加速度,但底層邏輯卻不盡相同。

        2022年,海信視像主營業務毛利率為19.85%,同比增長3.38個百分點。2023年上半年,海信視像智慧終端毛利率同比提升0.59個百分點,帶動凈利潤率提升0.54個百分點。毛利持續修復,是海信視像業績持續釋放的重要原因。

        但與海信家電主要依靠內部(空調)業務“提質增效”不同,海信視像主要受益于行業成本下滑引發的自身放量。

        2022年,海信視像彩電業務營收同比下滑6.7%,實現352.6億元;但當年彩電銷量卻同比大增18.2%,達到2522萬臺。造成巨大反差的原因是,海信電視同期均價同比下降了21.1%,支撐其大幅降價的是面板價格持續下滑。

        在液晶電視成本構成中,面板占到了60%以上。2022年9月,液晶面板價格降至2016年以來新低,全年面板均價下滑了30%左右。得益于此,海信視像在營收微縮的情況下,實現了凈利潤近50%的增長。

        除成本下滑外,我們更要看到海信電視持續放量背后的深層邏輯:日漸豐富、高端的產品矩陣以及持續擴張的海外市場。

        2021年,海信視像確立了“1+(4+N)”產品布局。其中1是指智慧顯示終端業務;4+N是指新顯示業務,包含激光顯示、商用顯示、云服務、芯片四大核心以及諸如虛擬現實顯示、車載顯示等前沿產品。

        2022年,海信視像新顯示業務占比超過11%,其38.2%的毛利率是智能顯示終端業務毛利率兩倍有余。2023年上半年,新顯示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5.86%,營收占比再次提升0.65個百分點,新業務對公司業績改善的帶動力越來越強。

        在基本盤智慧顯示終端領域,海信正向高端大屏方向邁進。2023年上半年,ULED與ULEDX智慧終端銷量同比提升了74%。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上半年海信電視在內地線下高端市場份額同比增長5.7%至36.4%,線上高端市場份額提升3.5個百分點。

        2022年逆勢放量后,2023年海信電視實現了量價齊升。上半年,海信系家電全渠道零售價同比提升1.4%,智慧終端出貨量同比提升20.52%。

        相比國內市場,海信電視的海外市場拓展速度更快。2022年,海信視像顯示業務海外營收占比超過50%。2023年上半年,海信電視境外出貨量同比增長25.81%,營收占比提升至54.43%。

        海信視像海外戰略的第一步也是收購,但相比白電業務的盲目擴張,海信視像的擴張更有章法。

        2015年海信視像收購夏普工廠,為海外市場鋪墊產能。2018年海信視像并購TVS與古洛尼,打通了國際地區銷售渠道。利用兼并收購,海信視像建起了海外擴張所必須的產能、品牌與渠道銷售基礎。

        與并購同時進行的,是持續增加的海外營銷投入。從2016年開始,海信視像多次贊助世界級體育賽事。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期間,海信更是打出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口號。

        熟悉海信的人,明白這句廣告詞指的是海信的電視機業務。無形中它給人一種海信家電中國第一的錯覺,但這種討巧也屬于營銷的范疇。結果就是,海信電視機愈發站穩了世界第二的位子。

        與海信家電截然不同,海信視像問題更多來源于外部市場環境。

        從2014年開始,國內電視出貨量增速長期維持在個位數以下。需求量低迷源于國人較高的電視保有量:自2013年開始,我國每百戶城鎮居民電視保有量一直維持在120臺上下。

        存量競爭下黑電市場,儼然已是一個夕陽產業。

        此外,黑電還要受到在面板這一周期性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往往面板提價會大幅壓縮黑電產品利潤,反之亦然。

        進入2023年,面板價格出現了回升態勢。我們能看到,2023年上半年海信視像的毛利增速已較2022年有了大幅下滑。這也是未來海信視像不得不面對的巨大挑戰。

        3

        海信難以翻越的3000億大山

        整體來看,海信家電主要受益于低利潤率基礎下的回調;海信視像主要受益于面板價格周期性下滑與海外放量。前者的內部提質增效,后者的外部驅動放量,共同導演了海信業績的可觀表現。

        但即便如此,與格力營收相當的海信集團,2022年凈利潤也只有前者的13%。這意味著,未來海信具備更大的提升空間,但也說明海信與頭部品牌存在巨大差距。所有這些,都交給到海信新繼任者手中。

        2021年,海信集團完成混改,成為一家非國有控股公司。此后隨著新戰略投資者加入、員工持股計劃、管理層年輕化戰略舉措推進,海信也在不斷凝聚發展勢能。

        2023年,1972年出生的賈少謙從集團總裁躍升為董事長,1976年出生的于芝濤從海信視像總裁躍升為集團總裁。兩位70后掌舵者,開始吹響海信進擊的號角。

        在創新管理模式、優化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經營效率外,海信新管理層瞄準高端化路線,并積極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在2023亞布力論壇上,賈少謙認為高端是唯一正確的路。“中國企業正在逐步樹立一個新的發展道路,那就是跳開低水平競爭,堅持做產業高端或者是高端產業。”2023年上半年,海信系電視在1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占比超過30%。

        對于新增長曲線,海信的選擇一是全球化、二是開辟新航道。

        賈少謙坦言:“家電國內已經很卷了,這個行業從研發到制造到營銷正在走向全球化。”在開展全球化的并購、加大國際體育賽事營銷外,海信也在強化本土化策略:將尊重當地文化與加強移植海信管理結合起來。

        除了從海外找增量,海信還在尋找新賽道。

        2021年5月,海信家電將車載空調壓縮機業務全球第二的日本三電控股收入囊中。此后,汽車電子被確認為海信(家電)的第二增長曲線。

        2023年6月,海信視像旗下信芯微科創板IPO獲受理。招股書中與“造車”相關詞匯頻頻出現:信芯微IPO擬募集資金15億元,將投資于IT及車載顯示芯片研發升級及產業化項目、大家電、工業控制及車規級MCU芯片研發升級及產業化項目.....

        一系列動作背后,我們能感受到海信“造車”戰略在急急提速。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既是海信的戰略篤定,也有“不得已而為之”。

        2019年,海信集團定下了“2025年集團營收達到3000億”的戰略目標。時至今日,海信已經沒有太多時間了。

        在業績表現最好的今年前三季度,海信家電與海信視像營收加權所得平均增速也只有16.3%。即便按照這個增速,結合2022年海信營收1849億元的基數,2025年海信集團3000億的目標也難實現。

        不管是三電控股還是信芯微,目前造車板塊在海信整體業務版圖中所占甚小,海信能依靠的或許還是白電與黑電業務。

        而在當下弱復蘇的市場環境中,為存量市場而爭的家電品牌正在激烈搏殺。擺在賈少謙面前有兩個迫在眉睫的任務:第一個是繼續提升海信整體盈利能力,第二個是快速做大海信營收基本盤。

        對于前者,海信已經走在了正確的方向上,但相比頭部品牌差距明顯,海信道阻且長;對于后者,海信能動用的底牌不多,“造車”是個不錯的概念,但真正上量還需時間。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亚洲男同gay片|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