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投信托:穿透“迷霧”,投資如何避險、增收兩不誤?
信托與銀行、證券、保險并稱為金融業的四大支柱。過去二十年來,信托以其寬泛的投資范圍、靈活的交易安排和穩健的經營業績,贏得了諸多高凈值投資者的青睞。
在此背景下,普通投資者可以合理利用更專業的渠道進行資產配置,來為投資增加更多確定性。那么,投資者應如何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信托產品類型呢?站在專業投資人士的角度,又如何看待當前市場下的資產管理方式?
資管產品需要對癥下藥
“信托業務雖然已經進行三分類,大部分客戶還是比較保守。很多客戶已經養成了購買信托公司固定收益產品的習慣,部分客戶已經經歷了打破剛兌的歷程。在這種情況下,推出資管產品時結合信托客戶的收益預期和風險偏好變得尤為重要。”中建投信托資本市場業務總部組合投資部總監謝雪晴表示。在他看來,信托公司目前階段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可以從結構性固收、固收+、組合投資類三個重點領域切入。
結構性固收產品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產品和一小部分期權為主的金融衍生產品。
固收+產品則既要求本金相對安全,又尋求機會獲得浮動高收益,適合追求兼顧穩健投資和高收益需求的投資者。不過,這類產品的風險不一定低于權益類,對于風險偏好較高的產品,投資者需要承擔投資較差時本金虧損的可能性。
至于組合投資類產品,其主要特征是低相關性資產的分散投資,而這正是信托公司的優勢。信托的投資范圍十分廣泛,從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再到現金管理類產品、券商結構性產品,甚至一些信托獨有的另類資產,不一而足。具體如固收+ESG、固收+指增、固收+量化+權益FOF等等,在此基礎上,投資者將擁有充分的選擇空間。

中建投信托謝雪晴表示,以往信托公司客戶養成的投資習慣多以穩健為主,但長期來看,市場化一定是未來信托標品轉型的大方向。“這中間會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固收+是我們信托公司標品轉型的第一步。就像一個嬰兒,你先要教會他學走路,走穩了,再做高難度動作。”
為了推進市場化的腳步,信托機構正在進行多種多樣的嘗試。以中建投信托為例,其與市場中的頭部機構進行了大量合作。如與頭部證券公司合作,發布第一款家庭信托產品;與頭部公募基金合作,發行投資于成長、價值、均衡三個體系的公募FOF產品;與百億投資管理人結合,發行歷史業績優良的量化FOF產品等。
此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信投北斗”投研服務,了解中建投信托每周的宏觀和配置觀點,并根據其與證券公司合作發布的大類資產策略配置指數,為自己的大類資產配置進行決策參考。
風險控制是關鍵
不過,無論是怎樣的嘗試,風險控制都是重中之重。
謝雪晴從事證券投資10多年,他坦言FOF和固收+策略產品離不開一套成熟的投資體系。現階段,這套體系就是基本面+量化的策略,而這也將是中建投信托組合投資團隊未來的核心策略。
“這套新的投資交易系統,不是一個完全創新的投資交易系統,而是對過去十年基本面投資體系和量化投資模型的有機增強。”謝雪晴表示。
量化投資講究規則,要依據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算法得出標的、方向和倉位,有時容易脫離基本面的投資本質,過于"律法";而基本面投資往往過度追求公司價值,忽略價格波動,有時又過于“自由”;如果二者能有機結合,則可能在凸顯基本面判斷的同時,剔除過大波動,體現量化交易的大數定律的同時,打破統計學邊界。
以中建投信托即將發布的ESG領域FOF產品為例,ESG類基金將環保、社會責任、企業治理因素納入股票的投資決策,聚焦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在基本面上有非常好的超額收益。
換言之,ESG建設做得好的公司,通常有著長遠戰略布局、致力于成為時代的核心資產,具備將社會價值轉換為商業價值的能力。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MSCI中國ESG指數累計收益為291.5%,高于MSCI中國綜合指數的206.8%。今年以來,在新基金發行市場相對低迷的情況下,ESG投資熱度仍在持續升溫。
但與此同時,ESG基金波動也較大,2022年資產規模最大的ESG基金出現了兩位數的虧損,一些基金在2021年翻倍的同時,2022年創下了30-40%的回撤,因此雖然五年來看基本面沒有問題,但短期凈值的回撤是一般投資者所不能承受的。
對此,中建投信托謝雪晴表示,其在投資上會采取三種方式來規避風險:一是采取固收+的模式,將ESG股票基金的投資比例控制在20%-40%,通過固定收益來奠定產品的安全墊;二是采取分散投資的方式,通過一籃子選基模型,將權益部分分散投資在多個ESG相關的公募基金中;三是在監管認可范圍內采取擇時風險對沖的方式,力求對沖權益端的風險,并盡可能地抓住向上的收益。
而在固收+方面,中建投信托組合投資團隊目前主要配置的則是利率債、逆回購、貨幣市場基金、一籃子公募債基、持倉返還等低信用風險品種,與市場上高收益疊加高風險的固收+策略有一定的區分度。
在謝雪晴看來,以上三個方面都采取了基本面+量化的方式。比如國債期貨的CTA模型和對貨幣政策預期的宏觀判斷,將決定固收部分一籃子債券基金的久期分布;選基層面,對新能源板塊的估值和盈利的預期判斷將結合季度頻率的熱點板塊預測模型進行抉擇。擇時對沖層面,將貨幣政策、增長、通脹預期差結合高低頻的股指CTA信號,一并納入權益風控體系。
投資者想要有穩定的收益,首先要學會識別風險,針對債券的信用和流動性風險、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衍生品的各類風險……每一類風險都要有明確的控制措施;其次要有處理不利行情的手段,清楚不同市場階段產品的收益來源是什么。

“有一個投資者去年投資個股回撤很大。買我們產品的時候,也就他的個人投資向我進行了咨詢。當時他的股票已經跌出了估值優勢,如果賣出,可能后續的反彈都抓不住了;如果繼續持有,由于去年這個股票所在行業是熊市,他的資金可能繼續虧損。因此我建議他將手中的股票換成股票+期權的組合,并定期調整期權策略。他的股票果然經歷了暴跌后大幅反彈,經過調整,在大幅下跌的過程中,他的回撤控制在了5%以內,但反彈后的收益超過了40%。他自己感覺如果不通過這種組合,他是無法重倉拿住標的的。”謝雪晴表示。
做投資是跟自己戰斗
除了適合自己的投資類別以及風險控制能力,心態也是投資中的重要一環。
“你不想一輩子都做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但在做投資或商業決策時,你肯定想做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不久前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上的這句話,道出了心態對于投資的重要性,而這點幾乎是投資界的共識。
中建投信托謝雪晴稱,自己認識的一位權益投資的大佬,總是穿著最樸素的衣服,過著極其簡單的生活。他對投資很勤奮,每天早上起得很早進行復盤,但又很注重休息和身體健康,注重陪伴自己的家人,業績也非常持續穩定。
“從他們身上我學習到的,是對金錢的不癡迷、對市場的不跟風造就的價值的堅定和投資信仰的單純。投資中心態往往是第一位的,心態是根基,能力是頂梁柱,策略是結構圖。做投資是跟自己戰斗,是一個自我批評、自我否定、自我迭代的過程。這個市場不缺翻倍的曇花,缺的是長青的松柏。”謝雪晴表示。
在謝雪晴看來,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職業背景不同,投資觀念不同。我們無法改變市場,有時候也無法改變環境,但我們每個人一定可以改變自己,通過自己內心的改變,從而引發的對那些時而偏左、時而偏右的行為不斷歸正,道路走直了,目標也就快了。
猜你喜歡
多家上市公司疑“踩雷”理財產品,“券商一哥”中信證券還能靠得住嗎?
近日資本市場最大的“瓜”,莫過于A股家紡龍頭富安娜“踩雷”一款資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