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華基金明星債券產品收益率墊底,內控合規隱患“凸顯”
你說要是在管的所有股票型基金業績無一例外都是負收益也就算了,就連一向以“穩健”著稱的債券型基金也是虧得一塌糊涂,這怎能不令基民寒心。
就拿鵬華全球高收益債來說吧,近期可謂是“虧”出了風頭。
據Wind顯示,截至8月18日,鵬華全球高收益債區間收益率(年化)-53.51%,在同類基金中業績墊底,不僅如此,最大回撤更是高達-58.19%。
資料來源:Wind。
不禁有人會質疑,你確定這真的是只債券型基金嗎?
據了解,鵬華全球高收益債成立于2013年10月22日,投資類型的確是債券型基金,成立之時由張鈳管理,后于2014年8月30日由尤柏年接管,但上月鵬華基金又公告該只基金迎來新的管理人:因工作安排尤柏年離任,后由今年5月新入職的郝黎黎管理。
資料來源:Wind。
郝黎黎,何許人也。
據Wind顯示,郝黎黎投資經理年限僅0.11年,在管基金總規模4億元,除了鵬華全球高收益債外,還管理著另1只債券型基金鵬華全球中短債,這只基金成立于2020年1月8日,截至8月18日,區間收益率(年化)-49.97%,最大回撤-55.26%,和鵬華全球高收益債一樣差的離譜。
除了業績上的慘淡,鵬華基金還存在內控合規隱患,正在將投資者的信任一步步摧毀。
01
業績慘淡根源,踩雷地產債
鵬華全球高收益債業績如此慘淡,背后有何故事?
看一下這只基金投資目標,“通過分析全球各國家和地區的宏觀經濟狀況以及各發債主體的微觀基本面,在謹慎投資的前提下,以高收益債券為主要投資標的,力爭獲取高于業績比較基準的投資收益”。
這就牽扯出另外一個概念,什么是高收益債券?
按“度娘”給出的解釋,高收益債券是由產業公司、金融機構、公用事業機構發行并被至少一家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列為投資等級以下、且其票面收益率高于投資等級的債券。國內一般將發行機構信用等級在Ba或BB級以下發行的債券列為高收益債券,而根據美國穆迪系統和標準普爾系統的評級要求,凡處于Baa3或BBB-級以下的債券均被視為高收益債券。
簡單來說,高收益債其實就是“垃圾債”,帶有投機性質,所遵循的“黃金法則”就是“由于信用等級較差,所以收益較高,在不出現風險的情況下,收益將是很可觀的”。但同時也要很清楚地認識到,高收益債伴隨的風險也是較大的,畢竟“高風險才會有高收益”。
鵬華全球高收益債業績慘淡或源于踩雷地產垃圾債。
都知道,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出現大地震,頭部房企暴雷事件此起彼伏,即使是進入政策回暖的2022年,但房企感受到的溫暖也很微弱,畢竟政策傳導也是需要時間的。
但不幸的是,鵬華全球高收益債在地產危機爆發之際高倉持有地產債。
據悉,截至2021年9月底,鵬華全球高收益債前五大持倉債券分別為禹洲地產、中南建設、陽光城、當代置業、佳兆業,基金凈值合計占比超18%,無一例外都是中資房地產公司發行的高息美元債。
若尤柏年此時“醒悟”,投資者的虧幅也沒這么大了。但“一意孤行”的尤柏年雖然在禹洲地產、佳兆業的穆迪評級被下降至B2之時選擇出倉,但遺憾的是,他又掉了另外一個“坑”,2021年第四季度選擇重倉了綠地集團、新城控股的美元債。
美元債兌付延期、商票逾期在地產行業已不罕見的當下,鵬華全球高收益債的凈值仍處于下跌趨勢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02
內控合規隱患,投訴量居高不下
對鵬華基金而言,比業績慘淡更可怕的,還有內控合規隱患。
據近日深圳證監局發布的《2022年二季度證券基金期貨糾紛投訴情況的通報》數據顯示,本期共接收到針對轄區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的投訴件977件,比2022年一季度減少487件。從投訴對象看,針對證券經營機構的投訴615件,減少331件;針對基金經營機構的投訴176件,減少174件;針對期貨經營機構的投訴58件,減少16件;針對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的投訴128件,增加34件。
另外從投訴事項反映的類型看,規范經營問題253件,客戶服務問題227件,系統問題213件,虛假宣傳問題82件,開銷轉戶問題71件,從業人員問題42件,傭金糾紛問題39件,申購贖回問題18件,開平倉問題8件,其他問題24件。
資料來源:深圳證監局官網。
其中,鵬華基金攬下投訴量36件,霸居榜首,隨后依次是南方基金、騰安基金,投訴量分別為27件、23件。
對于這個結果,不少基民心存疑惑,鵬華基金涉訴量如此大,是偶發性的嗎?
但事實是,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鵬華基金已累計收到投訴433件,長期位于通報名單前三甲,如今依舊沒有好轉,更是連續三個季度霸居榜首。
從具體投訴事項來看,鵬華基金在內部治理等多方面存在一定隱患,迫切需要解決。
此外,鵬華基金還涉嫌虛假宣傳。
據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顯示,截至8月18日鵬華基金涉及141條投訴,大多是反映鵬華基金做虛假宣傳,欺騙投資者。
據其中一名投資者反映,“本人與2020-09-25購入鵬華創新未來基金,該基金存在虛假宣傳、夸大宣傳,具體如下:1、成立之初承諾配售螞蟻金服股票,后取消;2、成立之初虛假宣傳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自購基金,誤導消費者;3、夸大基金經理王宗合個人能力,誘導消費者購買;4、基金經理王宗合多次高買低賣,是否涉嫌內部操作。”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從業績慘淡,到內控合規隱患,再到虛假宣傳,鵬華基金在一次次消磨投資者的信任。
猜你喜歡
平安基金神愛前旗下基金換手率高達956%,規模遭腰斬,產品相互抄作業引質疑
平安基金神愛前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在近期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