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大佬高考往事:沒有妙手,沒有俗手,只有選擇
生逢其時或許只因趕上高鐵;碌碌終生也只是上帝扔錯了骰子。
“英雄史觀”在科技與文明飛速發展的當下顯得可笑。尤其商海沉浮,存活下來的,更多是順應時代從而崛起的幸運兒;而非操控時代,為自己加冕的野心家。
“本手、妙手、俗手”,今年新高考一卷的作文題引發熱議。
如果這個題目交給王健林,他會怎么寫?當年世紀交易,萬達將70多家酒店“低價”賣給富力,放在當時看,大約是“俗手”。首富更替的故事帶有一絲悲壯。
如今再看,當年“絕不后悔”買下的這塊資產,富力也無奈放上貨架。是妙手,是俗手?未到收官,誰又知道呢?
如果這個題目交給張朝陽他會怎么寫?曾經北京奧運贊助商,風光一時無兩的門戶巨頭,搜狐在近十年的互聯網沒有掀起太多水花。所謂的最優質資產搜狗也在去年被騰訊私有化。
錯失一系列風口,是妙手還是俗手?張朝陽應該不會去答這份卷子——從高中一路保送清華,再公派去了麻省理工,高考對于他過于陌生。在直播間里演算質能方程,思考天地宇宙,或許比一城一池的得失更加有趣。
如果這個題目交給馬云他會怎么寫?曾經圍棋“殺”遍全系的他在大學畢業那年被一名5、6歲的孩童打敗,隨后多年沒碰圍棋。資本迅速積累,名利雙收之時,每一手看去都是妙手;監管加碼,輿論沸騰,過往種種又成了旁人口中的伏筆。
當年跳出來的“神童”,像不像商業道路上的“黑天鵝”?
又是金榜題名時,回看那些商人的高考往事,無非是不同的“生”,逢上重合的“時”。至于妙手、俗手,不過是一次選擇。
書上沒有的答案
1977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是《路》,許多考生引用魯迅那句名言: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恢復高考讓年輕人有了跨越階級,成為天之驕子,改變命運之路的機會。
出身貧寒的宋衛平抓住了機會,他從舟山群島來到省會,成為了日后被浙江人津津樂道的杭州大學歷史系77級學生。從蕭山農場2000多知青里脫穎而出的獨苗壽柏年,成了他同學。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冥冥中或許記載了穿越地產周期的奧秘。“這個班級的同學,鼎盛時期在杭州房地產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格局”,時任綠城控股副總裁裘劍平曾對《第一財經日報》稱。
宋衛平同班同學周慶治,其創辦的南都集團此后和綠城集團并稱浙江地產雙雄,也構建起杭大地產校友網絡。
1998年,杭州大學并入新的浙江大學。據統計,杭大77級歷史系兩個班至少有10多位是知名房地產開發商,包括原綠城董事局常務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壽柏年、原浙江南都房產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許廣躍、原錢塘房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路虹等。78級歷史系裘劍平任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原杭州濱江房產副總經理朱立東是宋衛平的師弟和多年摯友。
宋衛平 二排左六 來源:杭州網
1977年冬和1978年夏,中國迎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高考,共計超1100萬人參加,兩屆的錄取率分別為4.9%和6.6%。無數人的命運融入時代洪流,這個古老國家亟需新鮮血液維持機器運轉。
1977年,距離杭州700多公里的河南省周口市,19歲的許家印憑借在生產隊優良表現得以高考,可惜名落孫山。第二年,他以周口市第三成績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現在的武漢科技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了河南舞陽鋼鐵廠。和許多人一樣,他后來下海去了南方,1997年創辦了恒大。
時代里的小插曲只是日后談資。舟行險灘,如何解圍?書上卻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這是1998年《新華字典》修訂本中的一個例句。
1977年,23歲的鐘睒睒試圖抓住改變前途的稻草,卻兩次高考失利,都差20多分。他聽從了父母建議,去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簡稱“電大”),即浙江開放大學的前身。
這位中國最有錢的“賣水人”,在那時很難說出“有點甜”這句話。
1979年高考前8天,甘肅天水一考生被卡車撞斷肩胛骨,勉強參加高考。自知失利,他隱瞞了姓氏,以“石屹”之名在隔壁縣報考中專,得了第一。中專畢業,他又以第一的成績考取石油管道學院。
30多年以后,人們都在談論他“跑沒跑”、“現狀如何”,他卻悄然現身,和旗下幼兒園小朋友連線,獻上六一寄語:“用文明戰勝野蠻;用知識、文化和科學戰勝愚昧……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在經歷數學1分、19分兩次高考失利后,馬云終于在1984年考上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外語外貿專業。 2015年4月,馬云向母校捐贈1億元人民幣,設立“杭州師范大學馬云教育基金”,主要用于資助教育研究與教育創新。
即便躍過龍門,看到的也未必是想要的風景。
比爾蓋茨、扎克伯格、拉里佩奇,大洋彼岸的互聯網造富神話伴隨著大學輟學的名人軼事。年少時期不想讀書的時候,我們總會和父母犟嘴:“不讀大學不是也可以成功嗎?”
馮侖曾對野馬財經說:“在車上坐著,突然提前下車,總有些理由。要么看見了美景,要么遇到美人要私奔。”
互聯網人比實業起家的老一輩富豪們擁有更好的教育背景,和更開闊的國際視野,李彥宏、劉強東、張朝陽、雷軍都是知名學霸,但中途下車,選擇“私奔”的也不是沒有。
24歲的宿華選擇放棄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去谷歌求職。讓他離開北京的,是前述那些地產商們的蜜糖——編程賺來的幾萬塊錢無法cover北京五環內房子的首付。連續創業之后,他創立了快手。
舊錢驅趕的年輕人,在日后成為新錢的代表者。
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沒讀過書,但格外重視教育。在他創辦的國華紀念中學校門之外刻著一段話:“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于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
猜你喜歡
各省公布高考分:馬云丁磊認為專業比學校重要,俞敏洪表示不同意
6月23日,內蒙古、上海、安徽、江西、廣西等9省(區)相繼公布了高考分數,而志愿填報的大戲也拉開帷幕。“高考”志愿成生意:幫填志愿收3萬,規劃師3天拿證、一年能賺90萬
高考填報志愿,也成了一門日進斗金的生意。一對一咨詢服務動輒收費上萬元,高考規劃師這項新職業也應運而生。而充斥其中的,大多數都是成立不滿三年的中小機構。它真能給考生和家長們“保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