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的兩頂“安全帽”
頭部房企碧桂園也開始用歸零的思維檢討自身的組織效率。
統計前11個月的累計權益合同銷售額,碧桂園已經完成了5354.2億元的銷售業績,位居中指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1年1-11中國房地產企業權益銷售業績TOP100》排行榜首位。且自9月底以來,融資端政策邊際放松,碧桂園的銷售跌幅大幅收窄。但其始終不敢對市場掉以輕心。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只是碧桂園,整個房地產行業都被與日俱增的壓力所包裹。當疫情疊加市場調控因素,行業洗牌和分化速度加重,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擺在房企面前。此時房企們也變得小心謹慎,談及這一年多的市場變化,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對內表示,要想穿越周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要做的就是應對得當。不斷提升競爭力,好日子一定會到來!
今年以來,碧桂園通過調整戰略運營,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并且在多次的組織變革中,強調降本增效。而這一系列動作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確保企業的絕對安全。碧桂園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管理,反復強調安全質量永遠排在第一位。“安全”——這也是其2021年應對市場巨變的關鍵詞。
01 營收穩定,安全經營
近年來,圍繞著安全經營,碧桂園內部掀起了一股調整杠桿水平,強化現金流的安全意識之風。
截至2021年中期,碧桂園可動用現金余額達1862.4億元,總借貸余額為3242.4億元,較去年底進一步下降,其中一年以內有息負債占比下降至27%。現金短債比2.1倍,總體流動性有保障,短期償債無憂。
另一項數據更為直觀,該公司2021年中期的凈負債率僅為49.7%,且連續多年這項指標都低于70%,在“三道紅線”政策規定的“凈負債率不超過100%”的標準面前,碧桂園的債務結構在持續優化,這意味著公司已經進入了相對穩定區。
完成這些數字,碧桂園也并不容易。
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分別發布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新開工面積增速持續下行,70城中有52城新房價格環比下跌,有64城二手房價環比下跌。
嚴肅的市場挑戰著房企的資金壓力。促銷售、抓回款、降負債,碧桂園三管齊下才拿到如今的成績。國泰君安分析認為,隨著需求端調控政策的改善,需求下行速度將放緩,預計碧桂園在四季度銷售增速有所好轉。
12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準,將釋放出1.2萬億元人民幣。當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政策釋放的積極信號,讓房地產行業人士得出結論:房地產市場向上運行是大概率事件。貝殼研究院認為,降準將會鞏固11月的底部復蘇局面,對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一季度的市場構成利好。
回顧以往,每每降準政策落地后,在釋放流動性的利好下,房貸利率普遍下降、放款速度加快,房企經營現金流通常會得到改善。而且,房企合理的融資需求大概率將得到滿足,有利于降低債務風險。
對于碧桂園來說,這個利好消息或許可以進一步增強其對財務安全的信心。
02 提質控速,落實生產安全
沒有一個行業是零風險的存在,因此能否把“安全”當作第一戰略,是判斷一家企業是否有責任擔當的重要方式。相較于財務安全帶來的穩定感,生產安全往往是企業運營的基石。
在碧桂園內部,安全生產管理已經被排到了第一位,一切速度和效益都要讓位給安全質量。2018年以來,碧桂園主動提出“提質降速、行穩致遠”戰略。為此,集團成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明確專人專崗專責和安全生產紅線。截至2021年8月底,碧桂園各區域設置專職安全經理106人,項目專崗安全經理1877名。今年以來,碧桂園通過了多項規章制度,依此落實施工現場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認為,隨著公司發展,管理鏈條越來越長,集團管理層和現場操作執行人員之間,各自責、權、利的不同,溝通上的障礙、管理上的脫節、認知上的差異等,是造成各種事故的深層原因。
因此施行穿透式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此舉可以突破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難點,避免安全生產管控動作的末端失效。具體來講,碧桂園在四個方面展開工作:一是由集團統籌安排,相關區域牽頭組織施工單位、公司層面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成立聯檢小組,對轄區內所有在建項目開展車輪式檢查;二是不定期進行“突擊飛行檢查”;三是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區域項目進行安全質量專項檢查,為項目安全管理提供指引與幫扶;四是根據重點隱患問題組織實施專項安全行動。
例如今年4月以來,碧桂園集團啟動“百日安全行動”,重點針對高空墜落、大型設備管理、邊坡擋墻基坑支護等關鍵環節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細化排查。
但做到這些顯然還不夠。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建筑產業化發展還處在比較薄弱的環節,傳統建筑業生產管理較為粗放,存在管理標準不一、信息不對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因此對于房企來說,需要增強的不僅是安全意識,更大的挑戰在于如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據碧桂園介紹,現在工友進場時,系統會通過人臉識別通行并匯總工友年齡、性別、工種、當天工作時長等關鍵信息,對勞動時間明顯超長的工友發出提醒,精細到“人”,切實記錄并保障每一位工友的安全施工行為。同時,智慧工地系統還有“千里眼”,工友突發疾病倒地、項目內突然起火、冒煙,有人非法入侵翻墻進入等異常狀況都在智慧工地AI智能攝像頭的監控范圍之內,可以自動偵測安全隱患場景實時發出警報。
這只是碧桂園通過智能化、精細化過程管控實現生產安全的其中一個場景。截至2021年8月,碧桂園已在223個項目推行“智慧工地”,運用大數據云、勞務管理、綠色施工、工程巡檢管理、AI監控等十余個智能化系統多維度監督生產全過程。
當前,房地產行業的頂層政策依然以微調和托底為主,中小房企在為活著努力,大型房企也在思考如何可持續生長。對于碧桂園來說,做好經營安全和生產安全是保障企業平穩運行的“安全帽”。在房企處于深度調整的今天,這種向內自省的意識值得業內關注學習。
猜你喜歡
近十年首虧、行業一哥寶座不保的碧桂園,“利潤換穩健”惹的禍?
地產行業是否真正迎來筑底,碧桂園又能否成為行業復蘇中最快速受益的一批,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