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10億元,陷知識產權糾紛,科創板將迎來國產CPU第一股
國產CPU第一股終于要來了。
近日,科創板上市委公告稱,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12月17日上會。如果順利過會,龍芯中科將成為國產通用CPU的第一股。而CPU被視作計算機的中樞神經,其產業結構復雜,研發門檻高,一直被視為芯片產業的“戰略高地”。
在國產力量中,龍芯中科是較早一代研發CPU的廠商之一,亦是國產六大通用CPU廠商中首家公開IPO進程的公司,與天津飛騰、華為鯤鵬、海光信息、上海申威和上海兆芯共同構成“國產CPU六大金剛”。
但不得不正視的現實是,以龍芯中科為代表的國產CPU的實力依然不強。根據龍芯中科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到2020年,龍芯中科營收分別約為1.93億元、4.86億元、10.82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37%;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0.08億元、1.92億元、0.72億元。
(圖源/龍芯中科官方微信公眾號)
頭頂中科大光環,號稱自主知識產權
龍芯入局CPU,至今算起來已有20年時間,從第一次流片到做大上市,龍芯的國產芯片征程歷經坎坷。
2000年,畢業多年的胡偉武回到母校中科大進行招生宣傳,看到凌亂實驗室中的芯片、電容、電阻,激起了他做國產芯片的沖動。自此之后,胡偉武參與到計算所籌備的CPU設計項目中,龍芯中科的前身便發源于此。
經過一年半的研發,2002年,龍芯中科終于做成了中國首款通用CPU“龍芯一號”。胡偉武還給龍芯取了一個頗有中國特色的小名“狗剩”,希望名字賤一點容易養大,音譯成英文,就是“Godson”。
現實并未如胡偉武預期那般進行。彼時漢芯黑幕騙取國家補貼事件,讓中國芯遭遇了行業地震,龍芯也沒有例外。尤其是龍芯指令集與美國MIPS的指令集有95%的相似度,讓不少人直指龍芯也是“偽自主”。
而支持的一部分人士則認為,龍芯中科的做法只是遵循了MIPS的指令集,但并沒有拿MIPS的這套公開代碼,而是自己設計的CPU,屬于“自主知識產權的CPU”。
爭議實在太過激烈,胡偉武不得不出來解釋:2003年龍芯中科考慮購買授權,MIPS開出了500萬美元(按當時匯率約3500-4000萬元)的天價,但項目組當時只有1000萬元的啟動資金,國家在龍芯項目上平均年投入也只有2000萬元,“不是不想買,確實是買不起。”
這次風暴也為日后龍芯上市羈絆埋下了伏筆。
2016年龍芯的3A3000芯片研制成功,龍芯CPU的性能開始能應對政府辦公市場;2017年,龍芯開始應用于北斗衛星在內的國家重器中;2019年凈利潤首破1億元。
雖然龍芯中科在過去三年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分別約為0.75億元、0.78億元、2.08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約為19%、16%、39%。而本次上市募資的35.12億元,也將發力先進制程芯片。
但相比之下,龍芯中科就顯得相形見絀。根據公開數據,英特爾2017年到2019年的總研發投入在260億元左右,同期AMD的研發投入為46億元。一位芯片行業分析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龍芯需要錢,一個是研發,一個是做生態。“龍芯需要投入很多經費去升級CPU,特別是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中。”
隨著華為鯤鵬的入局,目前國產通用CPU分成如下陣營,以龍芯、申威為代表可控路線,以飛騰、華為鯤鵬為主的Arm路線,以及以海光、兆芯為代表的X86路線。彼此之間互為競爭,在企業的大型的集采中也互有勝負。
《財經天下》周刊此前獲悉,2019年前,國家信創項目做了兩批試點,總共四五百家單位做了國產替代。由于龍芯和飛騰做得比較早,又分別是中科大和國防科大的背景,獲得先發優勢。其中桌面CPU市場絕大部分是龍芯中科獲得,服務器CPU市場80%也是龍芯,剩下的20%才是飛騰和兆芯。
知識產權糾紛待解
在2020年一場學術年會上,胡偉武提到,龍芯中科正在研發一套完全自主設計的指令集LoongArch。如果成功,這意味著最基礎的指令集也是龍芯自主設計的,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CPU,也為龍芯沖刺IPO提供了基礎動力。
但6月的一則告示讓龍芯再次陷入輿論中心,國內一家名為上海芯聯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宣布其在2019年取得了MIPS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永久和不可撤銷的經營權,并承接其在中國的所有授權合約,以及其全部技術與可衍生的二次研究開發權與命名權、可追溯的訴訟權。
芯聯芯認為,龍芯中科“徹底拋棄MIPS發布自主指令系統”等內容的宣傳和報道偏離事實,損害了芯聯芯的合法權益,龍芯中科未依約履行相關授權協議,包括未依約按時足額向其支付技術授權的權利金等相關費用。
口水戰一觸即發,雙方在各自公眾號中隔空回應。龍芯稱其惡意中傷,但對于芯聯芯聲明里所有披露的問題,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性的回復或法律證據。
雙方的溝通并不順暢,《財經天下》周刊獲悉,2021年2月至今,龍芯中科與芯聯芯分別在香港、北京、廣州產生了一起仲裁申請以及三起互訴案件,目前均在審理過程之中。
仲裁以及互訴案件的焦點在于,龍芯中科所稱的自研LoongArch架構是否構成對MIPS的“超范圍使用、修改創新、再授權”。由此或衍生出仲裁與知識產權糾紛是否會對公司存續產生更為嚴厲的后果,進而影響上市。
在二輪問詢中,上交所的主要點便是龍芯重大仲裁、訴訟糾紛、研發支出資本化等幾大問題。11月25日,龍芯中科回復上交所科創板二輪問詢,列舉了權威第三方機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國家工信部直屬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龍芯3A5000處理器芯片使用的是LoongArch指令系統,未使用MIPS指令系統。
但雙方的訴訟并沒有就此結束,龍芯中科的說法能否獲得上交所的認同需要在兩天后才能揭曉。但即便成功上市,留給龍芯的難題依然還有很多。最關鍵的是能否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如果按照國產CPU從2010年開始做生態算起,這個生態大約到2030年才能建好。
《財經天下》周刊了解到,目前,一些基礎軟件,比如國產操作系統、國產數據庫、國產中間件、通用應用軟件已經基本沒有問題了,但其中還有大量軟件需要適配,需要人力、財力和時間,更需要政策的指引。
猜你喜歡
專注工業自動化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中嵌科技獲龍芯中科戰略投資
致力于打造出具備高性價比、高可靠性、高度智能化的“芯片+工控系統”產品整體解決方案。IPO前夕扭虧為盈的榮盛生物,為何倒在了科創板大門口?
談起疫苗,人類的臉上寫滿了自豪,這被認為是“20世紀公共衛生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