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汽車:財務“遮羞布”掀開,4年虧47億,近500套房售空
10月14日晚間,海馬汽車發布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旗下房產賣完后,海馬汽車主營業務的“遮羞布”終于掀開。
根據公告,海馬汽車2021年前三季度預計凈虧損1.53億元-1.78億元,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虧損7000萬元-9500萬元。
此前,2017和2018兩年海馬連續兩年凈利為負,隨后2019、2020兩年,海馬汽車依靠出售房產的“非經常性損益”扭虧保殼。
然而,房產售空之后,海馬汽車主營業務仍無突破。
根據10月11日海馬汽車公布的產銷數據,今年前9月海馬累計生產量2.22萬輛,同比增長171.76%;累計銷量2.23萬輛,同比增長136.30%。其中,SUV銷量為1.75萬輛,占海馬汽車總銷量的78.5%。
雖然今年9月海馬的單月銷量和累計銷量都同比呈現大幅增長,但9個月實際累計銷量卻只有不到2.5萬輛,與其他車企相比,其產銷規模依舊非常小。
急于自救的海馬,轉型成了迫切的需求。與其他車企布局的純電、混動不同,海馬汽車采用“優先智能汽車、合作電動汽車、死磕插混汽車、深耕氫能汽車”的戰略。
今年年初,海馬7X氫燃料電池試制車在海南亮相。海馬汽車表示,該車滿氫下續航里程能到達800公里,之后將以海南為試點推廣海馬7X氫燃料電池車。
然而今年6月,海馬汽車在投資者活動平臺上回復稱,“公司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研發中”。如此看來,所謂的氫燃料電池車量產落地還遙遙無期。
與此同時,海馬汽車的插電混合式動力汽車的轉型也并未達到預期效果。今年3月,海馬汽車插電混動SUV海馬6P上市,但并未公布海馬6P近幾個月的具體銷量。今年上半年海馬汽車SUV共銷售1.3萬輛,其中包含小鵬G3的1.1萬輛。這意味著,海馬汽車的SUV車型上半年的銷量還不足1500輛。
除了陷入產品轉型的困境,海馬還丟掉了和小鵬的合作。
今年7月,小鵬G3的改款車型G3i車型尾標已經從“海馬”標識改為了“小鵬”,新車是在肇慶工廠投產,而非鄭州海馬工廠生產。據海馬汽車公告披露,海馬與小鵬的生產合作有效期至今年年底,目前雙方正就相關工作進行溝通。
如果小鵬與海馬“分手”成事實,海馬汽車在未來將會失去這部分代工費用,對目前海馬汽車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今年8月,海馬汽車成立出行公司,經營范圍包含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道路旅客運輸經營等。海馬汽車相關人士在媒體溝通中表示:“既然成立該公司,上市公司肯定是計劃入局出行業務,不過出行業務的運作模式目前還不太清楚。”
事實上,早在5年前,海馬汽車就已經虧損嚴重。由于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深交所在2019年對海馬汽車的股票交易實現退市風險警告。經統計,2017年,海馬汽車歸母凈利潤虧損了9.94億元,2018年海馬凈利潤虧損16.37億元,2019年虧損7.3億元,2020年凈利潤虧損13.35億元。4年海馬汽車累計虧損了47億元。
為了不被退市,海馬汽車也開始了自救,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出售了344套和145套房產。“買房救車”最終保住了海馬,并且,在今年5月份成功摘帽,股票名從ST海馬恢復為海馬汽車。
從最近兩年海馬汽車的營收情況看,其產品轉型收效甚微。如果要解決當下的困境,海馬汽車或許需要更為“務實”的產品布局。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