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田力是如何做局“引爆”十家上市公司、帶來200億損失?

        AI財經社亓寧2021-08-05 15:37 大公司
        隋田力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成為了一場上市公司連環(huán)爆雷事件的“主角”。在他編織的“專網通信”的局中,已經“引爆”了10家上市公司,涉及損失金額接近200億元。而現(xiàn)在,他卻“失聯(lián)”了。

        隋田力失聯(lián)了。

        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最近卻在資本市場上人盡皆知。一個圍繞他建立起的龐大“專網通信貿易網”的局,陸續(xù)引發(fā)了眾多上市公司財務爆雷,涉及損失金額接近200億元。據了解,隋田力目前涉及案件,正在被公安機關偵查之中。

        而在8月2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海高通信公告稱,公司已經聯(lián)系不到實控人隋田力和劉青。

        在此前一天,上市公司康隆達又曝出了一個3.02億元的財務“窟窿”,情況和之前爆雷的上海電氣、國瑞科技等如出一轍——上市公司只向客戶收取10%預付款,卻要提前向上游供應商墊付100%采購款,只要合同一方出現(xiàn)違約,上市公司都會面臨大規(guī)模的預付款和應收款壞賬。

        其中,涉及到的客戶多是國資背景企業(yè),多家公司的主要上游供應商則都與這位叫隋田力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爆雷的上市公司們,都陷入了一張復雜的“網”,也是一個醞釀多年的“布局”。這場局的“導演”則指向了隋田力。8月4日晚間,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問詢函的回復中,透露了更多細節(jié)。

        事情的開端,從上海電氣爆雷開始


        上海電氣是第一個“兜不住”的。

        今年5月最后一天,上海電氣曝出財務大雷:公司持股40%的控股子公司電氣通訊應收帳款普遍逾期,股東權益5.26億元加上77.66億元的股東借款,上市公司最高面臨83億元的歸母凈利潤損失。這比公司最近兩年的凈利潤還多了超過10億元。

        消息曝出,外界最關注的就是“到底誰欠了上海電氣的錢”。

        事發(fā)之后,上海電氣就將欠錢的5家公司送上了法庭被告席,它們分別是北京首創(chuàng)集團和旗下的首創(chuàng)貿易、哈爾濱工業(yè)投資集團、富申實業(yè)以及南京長江電子。

        除了旗下公司全部注銷或者吊銷的富申實業(yè),其余4家公司都是國企,而且實力不凡,比如首創(chuàng)集團總資產接近4000億元,年營業(yè)額一度曾接近490億元,它欠下了電氣通訊11.93億元貨款和違約金。

        到此時,隋田力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系,還沒有被外界聯(lián)系起來。唯一有關的是,電氣通訊有40%股份是國資背景的上海電氣持有,其余的60%股權由5家民營企業(yè)持有。其中電氣通訊的二股東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隋田力90%控股。

        電氣通訊的另外3家民營股東,也都是自然人控股,而且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任何聯(lián)系。但在第六大股東上海奈攀的的股東名單里,隋田力與3個自然人每人持股19.96%,有著直接的共同利益關系。

        在外界看來,隋田力與電氣通訊的關系也變得微妙了。雖然并不能斷定前面那些合同與他有關,但隋田力在上市公司的話語權也值得關注。

        接下來,前述幾家債務人又在兩個月內陸續(xù)出現(xiàn)在了其他上市公司的風險提示公告中。大部分公告幾乎都在講一件事——公司的一大筆應收帳款收不回來了。

        7月16日,國瑞科技曝出了1.67億元應收帳款壞賬,同時還有9844萬元存貨無法變現(xiàn)的風險,加上違約金合計3.42億元。公告里列出的3家欠款不還的公司分別是富申實業(yè)、哈爾濱綜合保稅集團、南京長江電子。債務人和上海電氣高度重合。

        隨后幾天的時間里,中天科技、凱樂科技也相繼曝出供應商交貨違約、應收帳款逾期等問題,金額都超過了這些公司一年的凈利潤。

        隋田力這個名字也開始正式浮出水面。

        根據公告,中天科技有21.35億元的損失風險,是由于一家叫做浙江鑫網的供應商沒有及時交付原材料造成的;還有5.12億元應收賬款、11.07億元存貨損失是客戶航天神禾逾期未支付造成的。其中,航天神禾的實控人正是隋田力。

        巧合的是,浙江網鑫在今年7月曾被首創(chuàng)集團的子公司首創(chuàng)貿易起訴,原因是合同糾紛。而首創(chuàng)集團,也是電氣通訊的債務人之一。

        “引爆”十家上市公司、帶來200億損失,隋田力是如何做局的?

        圖/視覺中國

        凱樂科技的情況類似。其62.27億元專網通信業(yè)務預付賬款余額中,已經有11.51億元出現(xiàn)“供應商不及時交付”的情況,還有接近3億元是應收帳款逾期、存貨沒法足額變現(xiàn)可能導致的損失。其中沒有及時供貨的供應商新一代專網公司,在2017年9月之前,也是隋田力通過其全資控股的上海星地通訊工程研究所控制;之后實控人變成了自然人顧平。

        目前顧平旗下的兩家公司合計參股的5家企業(yè)中,都有隋田力的身影,他在這些公司里擔任角色分別有董事長、法人、董事等。

        隋田力是怎么“做局”的?


        這只是隋田力“觸角”所及的一小部分。

        AI財經社發(fā)現(xiàn),新一代專網公司是多家上市公司的供應商,比如ST新海,這家通信設備制造商在7月14日公告,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中國證監(jiān)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巧合的是,欠下上海電氣貨款的富申實業(yè),在2015年-2018年是ST新海的大客戶。

        新一代專網從2014年起,連續(xù)3年占據了ST新海最大供應商的位置。之后一家來自寧波的公司寧波鴻孜“上位”,而據媒體報道,寧波鴻孜也是上海電氣的重要供應商。寧波鴻孜這家公司實控人是楊鑫,表面與隋田力沒有任何關聯(lián),但是其工商注冊的電話號碼、郵箱卻與隋田力的另一家公司寧波星地通相同,成立時間前后只差了2個月,辦公地點也在同一棟樓的不同房間。

        除了富申實業(yè)外,ST新海的前五大客戶多是國企背景,包括中電慧視、中電慧生、中國普天、中電科技、中利電子。

        上市公司們就這樣掉進了隋田力挖的“坑”。當上市公司向上游的供應商支付大筆預付款時,下游的客戶也只需要支付10%的預付款給上市公司。當隋田力控制的供應商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上市公司卻在做著“賠本的買賣”。

        今年7月13日,*ST華訊發(fā)布公告稱,因為業(yè)績造假,公司被河北證監(jiān)局罰款60萬元,實控人吳光勝被罰30萬元,10年禁入市場。

        這家從2014年底易主并轉向軍事通信領域的上市公司,在2015-2019年期間的重要供應商都是上海星地通,其年度預付款中有80%-90%都付給了上海星地通,在2019年年末其付給上海星地通的年度預付款余額高達1.73億元。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質疑——年審會計師經過涵證、檢查等審計程序,發(fā)現(xiàn)雙方給出的信息不一致,交易可能不實。

        這時,富申實業(yè)也再一次出現(xiàn)。*ST華訊在2019年年報中確認了向富申實業(yè)銷售商品的2.09億元營業(yè)收入,毛利潤3452.38萬元,但被交易所發(fā)現(xiàn)雙方提供的信息也不一致。

        *ST華訊利用虛假合同虛增業(yè)績的事情曝光后,公司公布了多組會計差錯更正后的數(shù)據,業(yè)績大幅縮水,原本以“商業(yè)秘密”名義不予以公開的客戶名單也顯示出來,其中富申實業(yè)以及多家國企背景的公司都是重要客戶,而且是應收帳款的欠賬大戶。

        隋田力究竟是何許人也?


        隋田力是何許人也?這引爆了很多人的好奇心。

        從公開信息來看,1961年出生的隋田力今年已經有60歲。有意思的是,在他的百度百科里,還專門強調了一句:從身份證前六位來看,其籍貫應屬于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qū)。

        隋田力是大專學歷,曾在部隊服役,退役后到江蘇省政府做了4年公務員,1998年之后進入了星地通研究所。這樣算下來,隋田力在信息通信應用領域有著20多年的工作經驗,據稱其曾是“中國電子工業(yè)科學技術交流中心負責人”,還參與了“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新一代寬帶通信項目”(專項三)專家組工作,榮獲過軍隊科技二等獎,主持完成的項目有國家物聯(lián)網示范工程黑龍江農墾農業(yè)信息化項目等。

        從這一系列履歷看來,隋田力在通信領域能夠積累起專業(yè)資源和人脈也就不難理解了。

        隋田力正式在資本市場“出鏡”,是作為新三板掛牌公司海高通信的實控人,公司的一致行動人是其妻的弟媳劉青。從2015年到2017年,隋田力旗下的公司花了1274萬元拿到了海高通信36%的股權。

        海高通信的主營業(yè)務是專網和公網業(yè)務,主要對接的客戶包括政府和公共安全部門,以及電信運營商。但最近幾年公司業(yè)績不高并且持續(xù)下滑,對大客戶的依賴性極大。

        隋田力也曾有過更大的野心。2018年,A股上市公司新宏泰曾提出以18億元的高溢價收購海高通信,但被交易所問詢中止。已經到隋田力嘴邊的“肥肉”就這樣飛走了,本來通過這次交易他能獲得超過6億元財富。

        在海高通信的歷年年報里,這家每年經營性現(xiàn)金流只有幾千萬元、有時甚至為負值的公司,竟連續(xù)多年向中利電子、ST新海的孫公司塞安電子(原蘇州新海宜)“放貸”,年利率最高達10%。其中,中利電子是海高通信最大的客戶,最高時為其貢獻了超過7成的年銷售額。而ST新海在2017年-2018年連虧兩年而且金額巨大,如果2019年再虧損就要面臨退市風險;AI財經社發(fā)現(xiàn),即使在經營性現(xiàn)金流是-3175.82萬元的2019年,海高通信仍向ST新海借出了1億元。

        “引爆”十家上市公司、帶來200億損失,隋田力是如何做局的?

        圖/同花順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中利電子還是上市公司中利集團持股19%的子公司。就在7月28日晚間,中利集團公告稱,公司涉及與上海電氣業(yè)務逾期應收賬款合計5.07億元,同時中利電子涉及逾期應收賬款合計8.78億元,該業(yè)務的材料預付款項7.71億元,存貨7.83億元。

        隋田力基于海高通信,編織了一張“專網通信”的大網。而現(xiàn)在,在這張大網中,海高通信也不過只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已。

        在“爆雷”的上市公司中,涉及到的應收賬款逾期的客戶包括航天神禾、富申實業(yè)、南京長江電子等,逾期供貨的供應商包括上海星地通、浙江鑫網、新一代專網、海高通信等公司。其中隋田力控制的公司包括航天神禾、上海星地通、海高通信,而富申實業(yè)、南京長江電子等公司是由隋田力推薦或擔保的。

        而在這張網中被“捕獲”的上市公司,目前爆雷的已有上海電氣、國瑞科技、中天科技、凱樂科技、ST新海、*ST華訊、中利集團、康隆達、瑞斯康達、匯鴻集團10家公司,涉及損失總金額接近200億元。但隨著隋田力的“專網通信”局被深挖下去,爆雷的公司可能還會增加。

        上市公司們?yōu)楹渭娂姷簟翱印保?/strong>


        8月4日晚間,另一家上市公司宏達新材回復了交易所的問詢函。當初其被問詢的導火索,是因為這家公司的實控人是楊鑫,即寧波鴻孜的實控人。

        對于楊鑫與隋田力的關系以及前面提到的注冊信息重疊等問題,宏達新材給出的解釋是,楊鑫與隋田力有合作關系,而寧波鴻孜的員工由于對工商事務比較熟悉,所以就幫寧波星地通代辦了注冊材料,同時其還表示,很多注冊在梅山的公司注冊地都在同一座大樓。

        早在7月17日,宏達新材就在財報問詢函的回復中透露,上海星地通、江蘇星地通、深圳天通、新一代專網都是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觀峰的客戶。據悉,上海觀峰主要給前述幾家客戶提供通信電路板貼片加工業(yè)務。

        目前為止,每家爆雷的上市公司幾乎都與專網通信業(yè)務相關:要么是預付款項出了問題;要么是應收賬款高比例逾期,進而帶來存貨減值。而AI財經社梳理發(fā)現(xiàn),大部分爆雷上市公司的通信業(yè)務都是近年來新開辟的賽道,在與隋田力“扯上關系”后業(yè)績提升明顯;但問題是,一旦脫離這個“隋田力通信網絡+國企客戶”的捆綁,業(yè)績就會出現(xiàn)明顯惡化,且多數(shù)公司目前股價表現(xiàn)慘淡。

        “這些爆雷的上市公司本來就不是主流的電信設備供應商,提供的產品風險大,而且公司管理不規(guī)范。”對于這次連環(huán)爆雷事件,通信行業(yè)獨立分析師付亮認為,卷入所謂“專網通信騙局”的這些公司本身就問題纏身,并不具有行業(yè)代表性。

        但這些上市公司為何會選擇這種高風險銷售模式,選擇和隋田力“綁定”卷入其中?“不同投資者投資的原因和目的也不一樣。”不少業(yè)內人士曾猜測是“有人在做融資性貿易”,對此付亮則表示“可能更復雜”。

        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謎底揭開的那一刻。

        但大多數(shù)上市公司被卷入其中,也和“利益”的誘惑分不開。

        直到2020年,*ST華訊的子公司南京華訊還對上海星地通有一筆8885.40萬元的預付賬款。8月4日晚間回復交易所問詢時,*ST華訊表示,南京華訊主要做的是“智能無線自組網數(shù)據通信系統(tǒng)”業(yè)務,屬于客戶定制化業(yè)務,采取“定制化開發(fā)+委托外協(xié)”的經營模式,上海星地通就是外協(xié)廠商之一。

        不過AI財經社發(fā)現(xiàn),部分公司原本只是做相關通信設備的代銷,之后才開始做低門檻的加工轉賣。以ST新海2017年的數(shù)據為例,公司向寧波鴻孜采購原材料,加工后賣給富申實業(yè)和北京中電慧聲,其中主要的成本都來自原材料,占比高達98.55%,人工成本只有0.11%。新財富曾梳理計算,10645套通信套件,ST新海預付3.68億元全款購買,銷售總價4.88億元(預收0.48億元),反手可以輕松賺到1.2億元,這對一家小公司來說誘惑極大。

        “上市公司很多都是被裹挾的,因為出事的大部分是子公司,也正是因為上市公司信披的透明才得以讓這些事情浮出水面。”中國人民大學金融教授鄭志剛對AI財經社表示,“這會是一個有趣的商業(yè)案例。通過虛增應收、應付的方式增加業(yè)績,以前在企業(yè)中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非上市公司因為信披不透明我們看不到。”

        “引爆”十家上市公司、帶來200億損失,隋田力是如何做局的?

        圖/視覺中國

        “盡管都是上市公司,甚至有一些是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但是這恰恰更容易被鉆空子。這暴露了這些公司嚴重的內部人控制、所有者管理缺位的情況,典型的‘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兒’。尤其是一些國資企業(yè)的代理人因為存在聲譽背書的需求,很容易被收買。”鄭志剛認為,上市公司子公司之所以財務造假頻發(f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資金鏈條過長,為了增加杠桿效應不斷擴張,大幅降低了管理架構的效率。

        爆雷的上市公司們,隨著事件的發(fā)展,也有可能曝出更多的問題,被卷入更多的合同糾紛之中。

        雖然上海電氣在訴訟公告中表示,公司已經履行了合同約定的義務按時供貨,是國企客戶沒有按時支付剩下的90%貨款,所以才將對方告上法庭,但截至目前,首創(chuàng)集團等涉事公司都沒有做出回應。AI財經社致電首創(chuàng)集團,對方表示業(yè)務負責人都已經下班,無法回復這件事。

        之前的7月6日,上海電氣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被中國證監(jiān)會通知立案調查。7月27日晚,上海電氣公告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建華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上海市紀委監(jiān)委紀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的消息。

        而就在最近,原本被國瑞科技起訴的長江電子,又反過來起訴了國瑞科技。其訴求中提到,長江電子與國瑞科技簽署了相關合同,但至今為止并沒有收到國瑞科技任何貨物,因此長江電子要求解除合同并收回預付款和違約金。

        而對于上市公司面臨的損失,鄭志剛認為,如果構成欺詐性合同,詐騙合同可能無效,上市公司反而還要承擔詐騙的責任。“尤其是部分卷入其中的大股東、國企,應該思考在整個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鄭志剛表示。

        7月29日,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向上海星地通和隋田力發(fā)布了一則限制消費令,申請人是上海電氣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隋田力手中持有的海高通信部分股票也已經被司法凍結。而據媒體實地探訪,上海星地通早已人去樓空。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lián)系(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亚洲成人在线网站|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另类视|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免费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