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50:核心供應商曝光,大面積實現國產替代
P50是國產化最高的手機?
華為昨晚最新發布的P50系列采用了華為麒麟、高通驍龍兩套主芯片方案。由于華為自研的麒麟芯片已無法制造,華為為了延續手機業務再次加強與高通合作。
除主芯片之外,華為P50核心供應商也被曝光。從業內流傳的消息來看,華為P50已經實現了大面積的國產化替代,但華為官方未回應。
來源ittbank
從名單來看,P50的核心供應商包括了像顯示屏供應商京東方,電池供應商德賽電池,聲學零部件供應商瑞聲科技,指紋識別匯頂科技,射頻器件卓勝微,以及比亞迪、信維諾、藍思科技等20多家國內企業。
AI財經社發現,名單中的絕大多數企業之前就是華為披露過的供應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尋求國產化替代的決心沒有改變。
不久前,華為海思自研的首款OLED屏幕顯示驅動芯片正式試產。OLED 屏幕驅動芯片一直都被韓國企業壟斷,華為這顆自研屏幕驅動芯片的試產,也可以說是為了打破長期嚴重依賴外國企業的被動局面。
作為智能手機成本最高的部件,OLED屏幕國內廠商的話語權也非常有限。以京東方、維信諾為代表的國產屏幕廠商與華為的合作,華為自研的驅動芯片配合國產的高端OLED屏幕,可能打開一個全新開端。P50系列上就采用了上述兩家國產的類鉆石排列屏幕。
實際上,從2019年的華為Mate30開始,華為國內供應鏈廠商占比就變得越來越高。
2020年4月,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稱,當時華為手機已經完全實現了對美國器件的全面替代?!爸袊髽I能力越來越強,很多東西都可以自己搞定,也給國內廠家更多的機會?!?
在去年曝光的華為P40核心供應商名單中,同樣出現大比例國產企業的身影。舉例來說,P40系列多款型號的攝像頭模組部件來自舜宇光學、歐菲光、立景、丘鈦科技、水晶光電等,屏幕方面同樣有一定比例來自京東方。
投資布局提速
最近兩年,國產手機廠商集體開始重視芯片研發,重視半導體投資和產業鏈布局。小米不僅重啟了自研芯片部門,在半導體的投資布局也沒有懈怠,小米半導體企業投資數量接近60家。
華為同樣在加大該領域的資金投入。有統計顯示,華為通過旗下哈勃投資已經投了30多家半導體領域的相關企業,覆蓋EDA軟件、半導體材料、射頻芯片、光刻機等相關多個關鍵領域,幾乎涉及芯片全產業鏈。
2019年成立以來,華為哈勃一路投資提速,并加大涉獵范圍和投資力度。截至7月上旬,華為哈勃共投資了18家設計公司、8家材料公司、5家軟件公司、3家零部件公司、2家設備公司、1家測試公司、1家IDM(整合元件制造商)。
除華為、小米等硬件廠商外,互聯網大廠們也紛紛加入進來。近日,騰訊進軍芯片領域,雖然目前僅針對特定領域而非通用芯片,但釋放出了對于國產半導體的積極信號。
“騰訊系”的美團近期也通過投資形式參與芯片領域,其產業基金投資了一家上海半導體公司“智砹芯半導體科技”。
另一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早于2018年就成立了半導體公司,近日又被曝光關聯企業海南云峰基金入股“聚力成半導”,被投資公司的經營范圍含半導體科技、新能源科技、電子技術開發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