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茅”三一重工銷售創新高股價卻不漲
5月底,在三一重工特地為2020年取得的98700多臺挖掘機銷量業績舉辦的一場慶功會上,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把三一的未來押注在電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上。他援引內部的說法,在如此的時代機遇面前,三一“不是翻身就是翻船”。
作為“工程機械茅”,三一重工是國內挖掘機龍頭,也是產品線最豐富的工程機械企業,但不少投資者卻預期悲觀,認為這家龍頭企業的發展似乎已經“見頂”。市場中一個很大疑惑也是,“為什么三一重工銷量屢創新高,股價卻不能匹配。”該公司股價走勢引發了市場熱議。有投資者評價,再利好的消息也擋不住見頂的股票往下走。
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分析,三一重工股價下行主要是因為前期壓力較大,基建等關系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也處于較不活躍的狀態,而三一重工的業務構成基本定型,依賴基建政策,缺少高成長的市場想象空間。
除此之外,今年一個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上游原材料鋼鐵的價格上漲。向文波不久前對媒體表示,鋼鐵每噸上漲了1000元,一年會增加20億元的采購成本。“但公司每年的生產成本都在降低,最終要靠企業的規模效應抵御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目前沒有漲價預期。”
在上述資深人士看來,三一重工擁有保證業務穩定的能力,但很難實現高速增長,投資者也就失去了興趣。三一重工只有十幾的市盈率,也說明了其股票的市場表現,處于正常甚至是低估區間。
事實上,不少優秀的傳統制造業上市公司,也都有相同的“尷尬”。美的、格力這些即便是面向消費市場擁有好的基本面的大眾行業股票,也長期被認為遭到低估。相比,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當下新能源行業制造業公司的股票,則明顯更受市場的追捧。
格力電器同樣長年面臨“見頂質疑”。2016年,董明珠就曾放出狠話,“格力電器在空調已經占有40%份額,增長空間也不大了。是神仙也難做,必須要擴張。”今天的三一重工挖掘機在國內的份額也達到了30%,已經穩坐國內的第一把交椅。“再造一個三一重工”,是三一重工拳頭產品挖掘機銷量首次超越美日巨頭登頂全球后,外界的新期待。
“翻身”的挑戰
在那場“晚到”的慶功會。向文波帶著一絲酒意上臺進行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他說,偉大時代造就了三一重工,但三一還不是偉大的企業。
他提到了喬布斯和蘋果,認為偉大的企業應該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而“三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一重工用了10多年打破外資品牌挖掘機在國內市場的壟斷。根據三一重工中挖公司總經理胡奇介紹,5年之前,三一挖掘機的核心部件如液壓機、電子元器件等仍然依賴外資品牌的進口。而為了打破外資的束縛,三一從油缸、泵閥馬達、控制器、顯示屏等核心部件開始進行全系列的自主研發,“到現在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可以進行自主生產了。”
在位于上海臨港的挖掘機生產工廠,三一搭建了完整的數字化體系、自動化生產系統,每一個零部件、設備都跟數字化的車間聯系起來,留存分析生產過程的所有大數據應用。
“一條生產線最快做到6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胡奇說。
在整個自動化的工廠,生產線的布置和汽車產線一樣,不同零部件自動產線配合最終變成一臺完整的挖掘機。
而根據胡奇的說法,他們仍在花費大量的功夫和精力重新打造這條產線,持續提升效率。目前,這條產線的日產能是120臺起,月產能在3600臺到4000臺之間。
智能化是三一押注的一大未來方向。在這些挖掘機下線啟動的一刻,它所有的數據都會上傳至云平臺,駕駛室內的電子控制系統作為機械本身的神經和大腦,機身的大量傳感器,給予機器自我感知和環境感知能力。
“挖掘機后面會是一個無人駕駛的方向,大家就像打游戲一樣操縱,也可以遠程操縱,只要把命令輸入進去告訴它在哪挖、挖什么,后面全部自動完成。”三一重工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無人操縱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大。
為適應轉型,三一重工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減少藍領工人至3000人,同時工程師增加至30000人。基本相當于藍領工和工程師比例對調。自動化、數字化在向文波看來,是三一重工不被時代淘汰,“翻身”的一大機會。“將來運營是靠數字驅動,靠機器去做精準決策。”他說。
電動化也被向文波看作是三一翻身的重大機遇。“電動化是一個新的賽道,從新能源方面下手有助于推進碳中和。”向文波說,減少碳排放,降低環境污染,也算是三一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有助于實現三一想要成為“偉大企業”的目標。
工程機械行業的電動化帶來巨大的鋰電池市場前景,業內有數據統計顯示,未來5年按照30%滲透率,預計將約有60萬臺電動化工程機械設備誕生,所需鋰電池60GWh。
而給行業自身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行業統計,與傳統挖掘機相比,電動挖掘機使用成本能降低60%以上。媒體報道,一家加拿大礦業客戶聲稱,在使用了美企卡特彼勒的一款電動機械后,一年節電成本就能省下700萬美元。
但工程機械行業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實際上都還面臨市場考驗。一位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工程機械不是一個大眾化的行業,進行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升級必要性和緊迫性要差得多,而且電動化和智能化對擴大功能機械市場的效果也不明顯,只能是在原有存量中去更新換代時有所體現。”
言下之意,三一重工的自我進化迭代本身值得期待,但是否能夠通過這樣的進化迭代實現對投資者的認知和資本市場預期的重塑顛覆,只能等待時間驗證。
猜你喜歡
東南亞中小型企業有望在未來三年內為數字化轉型投入1300億美元
到2025年,東南亞數字經濟的GMV規模有望增長至3300億美元,實現20%的復合年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