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概念股:節后暴跌,竟與華為入局有關?前景太好企業在瘋狂砸錢
五一小長假期前夕大漲的醫美概念股們在節后迎來了一波大跌。5月7日,愛美客、華熙生物、魯商發展等幾只龍頭股集體持續大跌,最高跌幅達到7%。
大跌跟華為入局有關?
“這是正常的回調,畢竟醫美板塊已經連續瘋漲很長時間了。”一位長期關注二級市場的人士對AI財經社說,從今日股市來看,主力資金大幅凈流入有色、鋼鐵、煤炭、銀行等板塊。
也有分析稱,美國政府提議醫藥企業放棄新冠疫苗專利,導致美疫苗股大跌,影響到國內復星醫藥A股跌停、港股大跌,再由醫藥傳導至醫美板塊,把華東醫藥等給帶到急速跳水。
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則對AI財經社分析,除了資金短期獲利回吐,或許也與華為入局美容業相關。5月4日,華為香港子公司與香港化妝品龍頭企業卓悅控股簽署合作協議,華為將通過大數據分析、電子支付、WiFi6等解決方案為卓悅建立智能零售店并提供技術支持。卓悅方面希望,2-3年后在內地的店鋪將達到3000家。這則消息次日引發港股化妝美容板塊快速上漲,但信息消化之后,漲幅回吐。
今年4月份以來,醫美板塊持續拉升。短短一個月內,“醫美概念”指數漲幅高達40%,遠超同期創業板和上證指數的漲幅。市場的信心之一來自近期一些公司公布的一季報,比如愛美客2021年Q1實現收入2.59億元,同比增長227.52%;歸母扣非凈利潤為1.62億元,同比增長303.31%。而據媒體報道,愛美客旗下產品寶尼達零售指導價還將于6月1日起從1.28萬元/支上調至1.68萬元/支。
在我國,醫美是一個龐大且“錢”景廣闊的市場。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國。2015-2019年,中國醫美需求增速超過全球,年復合增長率達28.7%,預計2023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將達到3115億元。
3月廣州的國際美博會人潮涌動
其中玻尿酸是當下最為熱門和吸金的項目。上游有像華熙生物、魯商發展這樣的玻尿酸原材料生產商;中游有類似愛美客、昊海生物為代表的玻尿酸注射劑、肉毒素生產商;下游則有一些運營醫院、診所科室等醫美機構業務的公司,比如朗姿股份、奧園美谷、蘇寧環球等。
今年年初以來,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和昊海生物科技股票自至今分別漲了42.39%、70.67%和53.42%。旗下有皮膚護理相關服務醫院的長江健康,今年年初至今漲了80.19%。而剛剛上市43天,包含了激光、微針等美容服務的貝泰妮,甚至漲了413.18%。
而五一假期之后的全盤暴跌,給樂觀的投資者潑了冷水。
“社區醫美”要來了
但股市的短期震蕩并不妨礙眾多公司的資本運作和布局。在五一小長假之后,多家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各種動作的公告。
5月5日晚,麥迪科技公告稱,公司擬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美貝爾集團持有的蘇州美貝爾美容醫院與常熟瑞麗美貝爾醫院各不少于80%的股權,標的公司100%股權初步整體估值合計暫定為2.9億元。此前,麥迪科技主要核心業務是臨床醫療管理信息系統系列應用軟件產品和臨床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
這則消息釋放后,麥迪科技也成為節后首個交易日里為數不多漲停的醫美概念股。今年以來,昊海生科、朗姿股份都紛紛開展了醫美領域的并購。近期房地產開發企業蘇寧環球也透露,將擇機展開對優質醫美資源的并購工作。蘇寧環球目前控股了一家醫療美容醫院,還通過產業基金擁有四家醫美醫院。
此外,朗姿股份5月6日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也顯示,公司旗下連鎖化的輕醫美品牌晶膚醫美,未來定位將是“醫美的生活化和社區化”,區域布局目標將逐步實現“半小時內必有晶膚”。去年有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今年要看到“社區醫美”了。
雖然醫美概念如今已經成為拉升公司股價的利器,但這種冷熱不均的表現也體現出投資者的一些搖擺,雖然賽道前景被看好,但最終真實的收益才是硬核能力,畢竟不少醫美概念股目前的市盈率都已經達到兩三百倍,處于高位。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