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上市的腳步聲近了,商業(yè)版圖現在有多大
近日,據鈦媒體報道,從多位消息人士處獲悉,滴滴出行已于北京時間 4 月 9 日晚間向 SEC 秘密提交 IPO 文件,申請在美上市。
根據路透社此前報道,此次 IPO 委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行,滴滴出行考慮的估值至少為 1000 億美元。
在完成 2019 年 7 月最近一輪融資后,滴滴估計約 600 億美元,略低于 Uber 上市前的 750 億美元。
另外,據騰訊一線報道,一位接近此次 IPO 人士說,第三季度上市的確定性很高,但最終還是要取決于大股東。滴滴目前的第一大股東為軟銀集團。
市場人士認為,滴滴出行選擇赴美 IPO 的重要原因是美股的 Uber 和 Lyft 同類公司比照更能給出合理估值。截至發(fā)稿,Uber(UBER. NYSE)當前的市值為 1132.37 億美元,Lyft(LYFT. Nasdaq)為 205.02 億美元。
2018 年本是滴滴 IPO 的一個最佳時期,當時程維與滴滴管理層的目標是以 600 億美元的估值將滴滴送進美股。但是上市事宜由于 2018 年的兩起安全事件而擱置,轉而 “All in 安全” 去處理一連串的產品缺陷與平臺管理漏洞。
成立 9 年,歷史融資 20 余輪近 200 億美元之后,滴滴終于站在了上市的路口。
滴滴的商業(yè)版圖有多大?
經過 9 年的發(fā)展,滴滴的商業(yè)版圖從出行延伸到了造車、物流、社區(qū)團購和金融等多個領域。大致梳理之下,目前滴滴提供出租車召車、網約車、順風車、公交、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代駕、汽車服務、配送、貨運及物流、社區(qū)團購和金融等多元化服務。
在主營的網約車之外,2020 年滴滴重啟了順風車業(yè)務,并在 21 個城市上線跑腿業(yè)務,還開始了汽車租賃服務,在 B 端發(fā)力互聯貨運業(yè)務,并大力開拓共享單車和電單車市場。去年年底,針對年輕群體,滴滴還突出了 “花小豬” 品牌。
為了講出出行市場的新故事,挖掘新的增長點,滴滴真的很拼。
在全球市場上,滴滴出行在海外 14 個國家提供服務,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巴西、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秘魯、哥斯達黎加、巴拿馬、俄羅斯、多米尼加和阿根廷。
滴滴在海外汽車交通領域的投資動作也很頻繁,參與了 Lyft、Grab、Uber、Careem 等的融資,還收購了巴西網約車平臺 99Taxis。
數據來源:36 氪
在用戶規(guī)模上,2020 年 11 月,滴滴宣布 10 月國內月活用戶突破 4 億。2020 年 8 月,滴滴宣布全球日訂單首次突破 5000 萬,訂單包含網約車、出租車、順風車、單車及代駕的數據。
除了出行相關的業(yè)務,滴滴的商業(yè)版圖還延伸到了金融領域。從 2016 年至 2019 年,滴滴集齊了融資租賃、保險經紀、互聯網小貸、第三方支付和保險的金融牌照。
不過,由于因為監(jiān)管力度加大,目前滴滴在開展金融業(yè)務上比較審慎。
去年以來打得火熱的社區(qū)團購市場,滴滴的期許也挺高,上線了橙心優(yōu)選。程維曾表示,對橙心優(yōu)選的投入不設上限,要成為社區(qū)團購的 “帶頭大哥”。
最近備受關注的造車業(yè)務上,滴滴并非心血來潮。從供應鏈到業(yè)務模式,滴滴有著多年的布局。
2018 年開始,滴滴與車企互動頻繁,先后與理想、比亞迪、北汽集團合作,研發(fā)了多款定制型車輛。網約車 D1 在 2021 Q1 銷量已超 5000 臺。深度參與比亞迪整車工程 Package、車聯網軟件架構等工作積累下的經驗,也為滴滴造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滴滴還與比亞迪、一汽、大眾、北汽、豐田、東風日產等廠商合資成立了多家租賃公司。
滴滴自動駕駛:RoboTaxi 作為落地方向,場景和數據是優(yōu)勢
目前,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成為自動駕駛商業(yè)化落地的首選。
滴滴自 2016 年開始組建自動駕駛研發(fā)團隊,截止目前,滴滴已經獲得北京、上海、 蘇州、美國加州等地路測資格,以及上海頒發(fā)的首批載人示范應用牌照。
2020 年 6 月 27 日,滴滴出行首次在上海嘉定汽車城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這是滴滴自動駕駛落地的一個里程碑時刻。
當前,各家自動駕駛公司的落地方向各有側重點,相比其他廠商,滴滴的優(yōu)勢在于場景和數據,并且重視運營。
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需要大量路測和交通數據,滴滴平臺上數百萬網約車生成的數據正好可以成為其數據來源。
另外,滴滴作為國內最大的出行平臺,提供的出行服務離普通消費者最近,覆蓋人群廣泛,能夠將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采用 “混合派單” 的方式自然地融入到平臺中。
總結來說,滴滴自動駕駛的業(yè)務涉及三方面內容:AI、數據和網絡。滴滴自動駕駛公司 COO 孟醒曾對外表示,滴滴能把自動駕駛做起來需要三個方面:一個是 AI,即車上的智能能力;一個是需要足夠多的數據,作為 AI 的燃料;其次是需要具備出行生態(tài)網絡。
暢想滴滴的未來關鍵詞:服務和共享化
從推出面向年輕人的、更加活潑實惠的花小豬打車,再到去年 11 月推出定制電動網約車 D1,滴滴多次強調其作為 “服務企業(yè)” 的本質。柳青曾對外坦言:“滴滴作為服務企業(yè),用放大鏡去再發(fā)現用戶的需求作為創(chuàng)新的起點。”
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滴滴提倡的 “共享化” 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種輕資產的環(huán)保生活方式,對于從業(yè)者來說則提供了一種輕資產的靈活就業(yè)方式。
在 2020 年 11 月,滴滴正式發(fā)布了全球首款定制網約車 D1。D1 根據滴滴平臺 5.5 億乘客、上千萬司機需求、百億次出行數據,針對網約車出行場景,在車內人機交互、司乘體驗、車聯網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定制化設計,如單側電滑門、開門禮賓燈、為女性用戶設計更低的上下車高度、通過 app 可以提前定制車內的溫度,甚至可以在車里唱卡拉 OK。
柳青表示,滴滴希望引領一種輕資產的生活方式,未來未必需要買車,D1 在嘗試給大家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滴滴預測,到 2025 年,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 100 萬臺,新的迭代版本能夠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到 2030 年,希望去掉駕駛艙,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無人駕駛。”
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可知,中國現有的共享汽車用戶達 3.62 億,全國合法共享汽車駕駛者亦多達 150 萬人,日均完成訂單逾 2000 萬,國家對共享汽車也是大力支持。
不多,據 CNNIC 的最新數據,國內目前已有 140 多個共享汽車平臺取得了經營許可權。網約車市場早已不是滴滴一家獨大。
最后,臨近上市,投資人關注的盈利問題仍是未知數。
網約車在國內已有七八年歷史,實現盈利卻仍是難題。成立至今,滴滴始終在依靠補貼用戶和司機來維持增長,公司始終處于虧損狀態(tài)。2019 年 2 月,程維曾在內部信中表示:2012-2018 年,公司從未盈利,6 年累計虧損 390 億元。
不過,在 2020 年 5 月,柳青接受 CNBC 采訪時表示:“滴滴的核心業(yè)務(網約車)已經盈利,或者說有些薄利了。”
臨近上市,外界也將對滴滴的財務狀況有更多了解。
網約車市場競爭者越來越多,燒錢補貼用戶和司機的做法并不可持續(xù),滴滴或許應該思考如何擺脫 “巨額補貼+巨額虧損” 的困境,讓商業(yè)模式更加可持續(xù)。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zhàn)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yè)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zhàn)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yè)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yè)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