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擬1000億剝離榮耀!神州數碼漲停、TCL拉升!
華為被傳出售榮耀一事有了新進展。11月10日,36氪報道稱,華為計劃將榮耀手機的業務整體打包出售,根據榮耀去年60億元的利潤,16倍PE來定,約為1000億元人民幣,收購方包括神州數碼(000034.SZ)、三家國資機構,以及TCL等公司組成的小股東陣營。
消息一出,市場反應迅速。傳言中的收購方神州數碼臨近尾盤突然漲停,收盤于31.68元/股,市值208.4億元。TCL科技(000100.SZ)尾盤拉升,漲幅3.38%,市值986.4億元。
記者聯系華為,對方并未就剝離榮耀一事正面回復。神州數碼表示:“對此事,我們不做回應”,TCL科技則表示“不知道,對此事不太清楚”。
芯片難,賣榮耀?
不過,市場上華為或出售榮耀一事并非空穴來風,這與華為的芯片困境有關。
今年5月15日,在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滿一年之際,華為又被美國政府實施了第二輪制裁,要求使用美國技術的晶圓代工廠在給華為生產芯片前,必須先獲得美國政府許可。
華為的海思芯片陷入困境,為了應對芯片危機,華為原計劃用中國臺灣廠商聯發科設計的芯片來替代自研芯片。
然而,8月17日,美國政府再下禁令,要求全球所有使用了美國技術的芯片企業,在出售產品給華為之前,都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
這也意味著,華為原計劃的應對之策聯發科失效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面臨無芯片可用的危機,市場傳出華為要出售旗下榮耀品牌的傳言。華為曾否認出售傳言,稱“謠言滿天飛”。不過,這一次華為還未正面回應。
美國政府的制裁讓華為的發展束手束腳。如今,剝離榮耀或許就是華為自救方式之一,一方面增加現金流,另一方面緩解芯片危機。
榮耀估值1000億?
榮耀手機是華為手機的子品牌,2013年上線,市場運作類似小米,主要走性價比路線,主攻中低端市場。榮耀手機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逾10%。
2019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8588.33億元,同比增長19.1%。凈利潤為626.56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消費者業務的銷售收入高達4673億元,占整體營收的54.4%。換言之,消費者業務撐起了華為的半壁江山,而3輪制裁對華為影響最大的也是其消費者業務。
圖片來源:華為2019年年報
華為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同比增長超過16%,其中有5G手機超過690萬臺。市場研究機構IDC和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分別顯示,2019年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17.6%,穩居全球前二;5G手機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IDC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8年,榮耀手機的出貨量大于小米。2019年,Counterpoint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榮耀助力華為,出貨量已經達到2億3850萬臺,位居全球第二。
而國金證券在2019年9月的一份研報也顯示,華為榮耀手機的存量市場份額也在不斷增加。
來源:華金證券研報
此外,小米的高管還曾說過華為與榮耀兩個品牌的手機有一些同質,而僅靠價格等策略來制造差異化。
此次傳出交易價格約為1000億元人民幣,是根據去年榮耀60億元利潤,16倍PE來定。但一位分析師告訴記者,如果華為榮耀對照小米46倍的市盈率估值并不算高。
出售后華為能否解壓
事實上,有關華為出售榮耀的傳聞,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過去一直就有相關傳聞。
2019年,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曾表示,美國的制裁肯定是持久戰,華為也做好了持久抗戰的準備,“哪怕我們被打得只剩下9000人,還能東山再起”。
后來任正非在拜訪上海交通大學時表示:“求生的欲望使我們振奮起來,尋找自救的道路。”
有券商人士表示,剝離榮耀手機,或許也有華為本身的業務考量。榮耀手機作為華為手機的低端機型,在某種程度上和華為手機也有一定的競爭關系。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出售榮耀短期可以緩解華為面臨的壓力。對于收購者而言,華為與榮耀一脈相承,共用研發體系、供應鏈體系。若收購榮耀,獲得品牌和銷售,無法獲得華為的手機研發和供應鏈,價值或受影響。
11月5日,高通在第四季度財報中表示,收到華為一次性付清的18億美元款項,用以支付專利費,同時高通還表示,已正式提交了華為供貨許可的申請。
這也意味著,如果高通可以獲得供貨華為的許可,華為的芯片難問題將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