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圖科技沖刺科創板成色幾何:3年半虧損72億 現金流嚴重赤字
近日,依圖科技啟動A股上市輔導,擬募資75.05億元。即將登陸科創板,“AI創業第一股”的聲音見諸報端,而依圖科技卻站到了半山腰:
向下看是公司無法掩蓋的長期虧損和經營現金流嚴重赤字的事實;向上是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不僅有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AI四小龍”中其他三家AI獨角獸分食蛋糕,更有BAT等互聯網科技巨頭入局搶攤,還有來自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細分領域的巨頭布局。
內憂外患之下,公司上市后能否順利堅守市場周期?值得玩味的是,依圖科技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無法保證未來一定期間內實現盈利,當前經營很大程度上依賴外部融資,上市后亦可能面臨退市風險。
01
三年半虧損72億,靠VC輸血續命風險難測
人工智能領域,創業者大多出身"名門", 他們從學術象牙塔轉身投奔工業界,希望在這里挖掘到足夠的數據寶藏。2012年,朱瓏和林晨曦這兩位同窗好友從學術圈抽身,聯手創立了依圖科技,想挖掘人工智能尤其是計算機視覺的無限可能。
彼時的他們堅信,不論是商業的盈利前景還是投資,都會隨著他們一手打造的依圖科技乘風而來。
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應用相結合,讓深度學習技術推動產業發展,成立以來,依圖科技的確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先后獲得來自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高榕資本、云鋒基金的投資。招股書顯示,IPO前,依圖科技的主要股東有:朱瓏(持股63.316%);林晨曦(持股36.684%),真格基金、紅杉、高榕、高瓴、高成,以及云鋒基金等企業也位列股東名錄。
“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AI行業的風口上,依圖科技創業8年間融資超過8輪。或許業界低估了人工智能的力量,但卻高估了依圖科技的自我造血能力,招股書顯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營收分別為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及3.81億元。
從數據來看,公司營收在逐年增長,但實際上,2014年成立至今,依圖科技業績始終處于虧損狀態,盡管營收規模不斷擴大,伴隨而來的虧損卻有逐年上升趨勢: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凈虧損分別為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和13.03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高達72億。此外,還有5.2億元的員工期權費用尚未確認。
招股書披露的依圖科技現金流量表還顯示,2017年-2020上半年,依圖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共計-26億元,而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高達77億元。這也進一步說明,依圖科技極度缺乏自我造血能力,近年來前進發展基本靠外部融資支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招股書來看,依圖科技每一年的主要客戶群體變動很大,某種程度上來說,客戶不穩定也會加劇依圖科技面臨的長期虧損風險。
依圖科技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將持續為負,無法進行利潤分配,即使公司未來可能盈利,亦無法保持持續盈利。截至本招股書簽署之日,公司運營資金仍在較大程度上依賴外部融資,如未來經營發展所需資金超過外部融資,將對公司資金狀況造成壓力······
02
燒錢技術研發,換來應收賬款占比高達182%
現金流嚴重赤字,經營狀況承壓背后,依圖科技近年來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但是,與之對應的應收賬款卻遲遲不到賬,且有高企之勢。
在研發投入方面,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為0.99億元、2.85億元、6.55億元和3.81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7%、96%、92%和100%。此外,公司現有研發人員837人,占員工總數的55%。
近年來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營收都用來進行研發投入,但是公司賣出去的軟硬件產品及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大多數都沒有收到現金: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合計為0.3億元、2.53億元、5.67億元和6.95億元,占營收比分別為44%、83%、80%、182%,這一狀況2019年雖有緩解,但目前仍呈現出上升趨勢,未來或有可能加劇。
而應收賬款高企,無疑會讓依圖科技本就不輕松的現金流問題雪上加霜。
值得一提的是,依圖科技2019年以來在謀求業務轉型,去年推出了自帶網絡支持模塊的高端人工智能芯片“求索”,并且芯片相關業務已經給依圖帶來了報告期內營業毛利率的持續提升。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基于依圖求索芯片的人工智能算力硬件產品毛利率達86.8%,得益于此,主營業務整體毛利率也達到了高點,為70.99%。
雖然目前公司虧損規模較大,但不排除未來隨著求索芯片的商業落地,依圖科技憑借著芯片加持下的軟硬件一體化方案,或許能打開更多應用場景,從而帶來盈利的可能。
只不過,由于芯片產業鏈具有稀缺性和獨占性,如果依圖科技未來不能和現有合作伙伴繼續保持合作關系,公司短時間內難以低成本切換新的供貨商,將對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帶來負面影響。
從招股書來看,依圖科技對標的是寒武紀、谷歌、華為、海康等企業,關鍵詞則是算法、芯片及安防。但無論是華為還是谷歌,無論是BAT還是曠視科技和商湯科技等AI獨角獸,抑或是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細分領域的科技巨頭,行業從不缺創新者和佼佼者。
猜你喜歡
榮耀Magic V3正式發布,9.2mm再次刷新折疊屏輕薄紀錄
榮耀Magic旗艦新品發布會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正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