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跨界創業,如何賦能生命健康領域,為20+城市、150+園區提供服務?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淮南子·覽冥訓》告訴世人:向人求火不如自己去找火石。這句古籍里留下的精華,無形中引領著金霞的創業旅程。
從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后,那時的她無論如何也沒有意料到,自己會從IT領域跨界進入生命健康領域創業,并且做得風生水起。
在看到很多患者面臨沒有治療方案、甚至無藥可用的窘境時,金霞有了在生命健康領域創業的沖動。
2015年,金霞在杭州創立火石創造,帶領團隊切入生命健康產業,希望用數據智能和協同網絡打造產業新生態,讓更多產業從業者受益,最終使得更多患者乃至更多健康人群受益。
成立兩年之后,火石創造獲得了3000萬元Pre-A輪融資,由華蓋資本領投,樹蘭醫療、杭州美望投資跟投。資本寒冬下,這次融資顯得格外來之不易。
華蓋資本創始合伙人許小林認為,選擇火石是華蓋通過長久觀察之后做出的決定,從火石第一個產品發布會開始,華蓋就在關注火石,也注意到公司通過近兩年的摸索,成功找到了醫療健康產業大數據的切入點,為后續的數據進一步商業化打下基礎。
如今,聚焦于產業新基建,火石以產業大數據為基礎,打造了產業大腦系統。截至目前,火石創造業務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國內20+核心城市,70%核心生物醫藥園區。
連續創業者
“這是我第三次創業。”金霞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曾參與創辦通訊設備領域公司并上市。后續創辦國內著名孵化器,并被科技部納入首批孵化器管理體系管理的眾創空間。
從北大碩士畢業之后,金霞留在北京參與了一家IT公司的創業,直到公司上市。之后金霞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杭州。
她做了一段時間的個人投資,并且投資了部分基金和早期項目,但創業的習慣已經在她身上扎根,在投資的過程中,她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創辦了生命健康領域的眾創空間。
2015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互聯網創業的蓬勃發展,一場由眾創空間引發的“風暴”席卷全國,金霞也在無意之中撞上了風口。眾創空間成立了幾個月,她便在領域積累了不少知名度。
這次創業過程使金霞收獲頗多,眾創空間的創辦讓她和團隊成員見了上百位醫療領域的投資人,了解了一千多個包括互聯網醫療、醫療器械、藥物等在內的生命健康領域的項目。
在與投資人和創業者碰撞的過程中,金霞在生命健康領域的積累也愈發深厚,這為她的第三次創業創造了條件。
創業初心
藥物的發現和研制一直都是一個難題,無論是在近代科學發展起來之前,還是之后。
新藥研發既漫長又昂貴,制藥公司巨頭花費幾十億美元打造先進的藥物研究實驗室,也沒有使新藥研發變得容易一些。一個新藥需要10年到15年的時間,耗資可能高達15億到20億美元。
兩年前大火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就引發了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
“我看到整個人類社會的無奈,很多患者面臨沒有治療方案、甚至無藥可用的窘境……”金霞陷入沉思,要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生活”的目標,對于跨界進入生命健康領域的創業者,究竟什么是最有可能的路徑?她和創始團隊都不是新藥領域的專家,通過造出新藥來解決患者的病痛似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無法直接抵達患者,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性,能夠幫助到這個領域的創業者、科學家,幫助他們縮短創新周期,降低創新成本,從而提升成功概率。”金霞想依靠新型的技術和模式,通過數據智能和協同網絡使行業的從業者都能受益。
基于這份初心,2015年8月18日,金霞在杭州創立火石創造,帶領團隊切入生命健康產業,希望用數據智能和協同網絡的方式,讓生命健康領域每個角色從中受益。
近幾年,隨著物聯網、電子商務、社會化網絡的快速發展,全球大數據儲量迅猛增長,大數據產業發展逐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數據顯示,中國大數據庫將受到來自物聯網設備信號、元數據、娛樂相關數據、云計算和邊緣計算增長的驅動,中國生產力數據和物聯網數據占比將從2015年的11%增長至2025年的40%,發展迅猛。
看準了數據驅動的大方向,金霞毫不猶豫地拉上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楊紅飛,并邀請了產業界的兩位資深專家,一頭扎進生命健康產業。
在試錯中尋找方向
投資的大環境中泡沫在2015年隱現,資本市場也逐漸從熙攘到平靜。當時的生命健康市場,遠沒有現在火熱。
踩著資本寒冬創業,金霞也交了不少“學費”。
2016年,火石上線智能醫健大數據平臺,這是金霞帶領火石做的第一個產品,收到了良好的反饋,但是付費情況卻不容樂觀。
大數據平臺上線后,邀請了包括醫生、創業者、投資人、研發者等三千多人做公測,參與公測的人員一開始興致勃勃,但越到后面,公測用戶的點擊率、打開時長均有所降低。
“我們做了一個誰都不認為是為他做的產品。”用戶紛紛表示,火石推出的大數據平臺確實有用,但用處不大,“這款產品不夠解渴,如果繳費的話就更需要考慮了。”
在生物健康領域摸爬滾打了一年,金霞發現自己和團隊還無法了解真正各個player的場景和需求,不能形成專業的洞見。
“方向不對我們就立馬調整,做新的產品原型,研究商業模式。”創業的前兩三年,是火石不斷試錯的過程,在試錯的過程中,金霞認識到數據驅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而產業地圖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如果能夠做一張全球的創新創業的地圖,這個領域的創業者能在地圖上看到自己的項目在所處領域的位置,投資人也能看項目在全球是什么樣的水平。“我們想通過做產業地圖,讓投資創業進入地圖時代,一方面為他們提供精準的行業信息,另一方面使他們少走彎路,使資源使用更有效率”。
在國外,大數據已經成為了一種生產要素,有著很好的基礎,但國內并沒有這個條件,金霞和她的團隊只能自己做數據的采集、清洗和處理。
火石創造在成立最初的兩三年時間里,都在做最基礎的積累,包括打通數據源,建立數據供應鏈體系,自主研發超級數據工廠……
以大數據為基礎,火石打造了產業數字資產管理PaaS平臺,推出了產業大腦系統的系列產品。
目前,火石的業務場景主要集中在政府、園區和企業,通過產業大腦幫政府實現產業的精準治理,從而實現產業鏈現代化和產業基礎高級化這一目標;幫助生命健康企業精準匹配供應鏈、臨床研究和營銷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資源,從而實現降本增效和創新提質。據悉,火石創造的客戶覆蓋了國內20+核心城市,70%核心生物醫藥園區,并開始為數萬家生命健康企業提供創新服務。
在技術創新上,火石自主研發了存儲計算分離的keystone動態本體知識庫, 擁有千萬級醫學本體,基于230萬+產業實體TB級存儲,構建了統計、圖計算、機器學習3大模型的協同計算平臺。
在同行業內,火石創造目前還沒有完全對標的公司。
無畏與堅持
在一開始創辦火石的時候,金霞收到了不少質疑。
行業里的資深從業者告訴金霞,她要做的事情無異于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無論是打通數據源還是把IT和生命科學做融合,這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跨界創業的金霞一開始并不知道,她要做的事情,是讓很多業內人士都望而卻步的。
對行業的“無知”是金霞一開始創業時最大的劣勢,但所謂無知者無畏,這種“無知”也給了她異于常人的勇氣。
作為一名連續創業者,金霞和她的團隊對于困難都有很足的心理準備,“我們知道困難是創業路上如影隨形的,但總能找到解決辦法,從來沒產生過放棄的念頭,團隊成員的信念和相互之間的信任很重要。”
志同道合,才能走得更遠。在團隊成員的選擇標準上,金霞最看重的是候選人對公司使命、愿景和價值觀的認同,其次才是技術和業務能力。如今,火石已經成立五周年,團隊的創始成員基本上很多都還在公司,“真正能和公司走到最后的人,不是靠創始人個人魅力或者薪酬待遇,而是大家對使命的認可——為人人享有健康生活而奮斗。”
目前團隊的員工規模達到240余人,碩博占比近50%。
金霞很享受創業的過程,“我很滿意現在的職業,創業是我很喜歡的一種狀態,但我不會因為創業而忽視生活,把生活過得不堪而去追求創業的成功,這樣是不理想的。我們要活成年輕人的榜樣!”
“真誠而專業,謙遜而溫和”是金霞收到過最多的評價,談到接下來火石創造的重點方向,她表示公司將持續探索數據驅動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產業大腦”幫助政府實現產業鏈現代化和產業基礎高級化,另外將持續深耕生命健康產業,建設和運營產業互聯網平臺,幫助生命健康企業實現創新提質和降本增效。目前,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