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費是研發投入的近五倍,長春高新分拆百克生物IPO
疫苗已成為2020年以來最受關注的一個領域,不論是我們已經研發出來的狂犬疫苗、水痘疫苗,還是供不應求的HPV疫苗,一直都是市場上的熱點話題。今年的疫情更是讓全社會對新冠疫苗及生物醫藥企業關注劇增。
近日,長春高新(000661.SZ)分拆致力于傳染病防治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長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簡稱“百克生物”)至科創板IPO的申請已獲上交所受理。
公司本次擬申請公開發行不超過4128.41萬股人民幣普通股,募集資金19.7億元,用于水痘減毒活疫苗、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鼻噴流感減毒活疫苗、狂犬疫苗、Hib疫苗等項目及在研產品研發項目。
趕上“拆分上市熱潮”
百克生物成立于2004年, 主要從事人用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目前擁有水痘疫苗、狂犬疫苗以及凍干鼻噴流感疫苗三種已獲批的疫苗產品。
招股書顯示,長春高新(000661.SZ)直接持有公司46.15%(1.71億股)的股權,為百克生物的控股股東。高新超達持有長春高新18.80%的股份,為長春高新的控股股東,龍翔投資持有高新超達100%的股權,新區發展集團持有龍翔投資84.24%的股權,因此高新超達、龍翔投資、新區發展集團為百克生物的間接控股股東。
此次,長春高新(000661.SZ)分拆百克生物至科創板IPO,或許正好趕上了A股市場“拆分上市的熱潮”。
隨著科創板與創業板注冊制等利好政策的落地,A股市場掀起了“拆分上市潮”。據風云資本界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欲拆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其中包括華蘭生物(002007.SZ)、科倫藥業(002422.SZ)、天士力(600535.SH)、遼寧成大(600739.SH)、復星醫藥(600196.SH)、石四藥(02005.HK)等知名企業。
分拆上市作為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理順母子公司業務架構,拓寬公司融資渠道,獲得合理估值,完善激勵機制。
對于醫藥領域的分拆上市來說,最為熟知的便是藥明康德(603259.SH)的“一拆三”案例。CRO大佬藥明康德從美股退市完成私有化后,分別在新三板、A股、港股做了拆分。其中,新三板市場中的合全藥業已退市,A+H股市場的藥明康德(603259.SH)已于2019年同步上市,以及藥明生物(02269.HK)已在港股市場完成上市。
同時2019年還有石藥集團分拆新諾威A股上市、泰格醫藥分拆境外子公司方達控股香港上市、微創集團分拆子公司心脈醫療科創板上市等。“分拆上市”案例已成為一種熱潮。
如今,長春高新也分拆百克生物科創板上市,百克生物能否成功“趕潮”?
業績有所波動,主營業務單一
招股書顯示,百克生物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6.91億元、10.19億元、9.76億元及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93億元、1.28億元、2.21億元、1.80億元,業績呈現小范圍波動。
對于營收波動,百克生物稱,公司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較2017年增加了47.54%,主要系水痘疫苗銷量增加所致;2019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2018年下降4.37%,主要系狂犬疫苗銷量下降所致,公司狂犬疫苗生產線從2018年下半年起陸續進行停產、升級改造,2019年仍未恢復生產,至2019年中已將前期庫存銷售完畢,因此2019年狂犬疫苗銷售收入較2018年大幅下降。
在狂犬疫苗停產后,公司營業收入近百分之百來源于水痘疫苗。雖然報告期內公司水痘疫苗一直占據市場領先地位,2020年上半年,公司水痘疫苗批簽發占比為39.42%,位居市場第一位,但仍存在主營業務較為單一的問題。
對此,百克生物在招股書中坦言,如市場出現波動或者競爭對手生產出質量更高的水痘疫苗,則可能導致公司現有市場份額縮減,持續盈利能力受損。由于公司的凍干鼻噴流感疫苗獲批不久,新產品市場培育需要一定時間,而狂犬疫苗能否按照預期計劃完成技術升級以及后續商業化進展存在不確定性。
推廣費占比超三成,研發費用僅占不到一成
風云資本界梳理發現,百克生物的成本結構中,銷售費用一直占比較高,而推廣費用又是銷售費用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百克生物推廣費金額分別為3.08億元、4.46億元、3.83億元,公司推廣費占銷售費用比例均在85%以上。2020年上半年,百克生物的推廣費為2.19億元,占比銷售費用更是達到了94.82%,占比總營收36.48%。
百克生物在招股書中解釋稱,2018年銷售費用金額增長較大,主要系公司加大了狂犬疫苗的市場推廣力度。2019年公司銷售費用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狂犬疫苗生產線從2018年下半年起陸續進行停產、升級改造,一直未恢復生產,公司在2019年逐步暫停了對于該產品的市場推廣,造成2019年推廣費較上年有所下降。
有業內人士認為:“較高的銷售費用率是創新性產品的一個特征。因為產品比較創新,市場認知度低,醫生都不了解,一般公司都需要通過學術推廣等向醫院和醫生介紹推廣和培訓,讓醫生先接受和掌握產品”。
細看公司的銷售模式,基于行業政策、經營規劃等因素,百克生物產品銷售模式分為直銷和經銷兩種模式,其中境內銷售采用直銷模式,營收占比超9成,公司將疫苗產品直接銷售給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境外銷售采用經銷模式,通過經銷商實現疫苗境外銷售。
直銷模式下,公司以自身營銷團隊為主導,制定市場推廣策略和提供銷售支持,聘請專業推廣服務商(CSO 公司)開展具體的市場推廣活動。
公司需通過舉辦各種全國、區域和醫院學術推廣會議以及參加國家級、省級預防醫學會、藥學會等各種機構舉辦的學術會議,來有效地展開產品推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各期,百克生物研發費用分別為4103.76萬元、6179.97萬元、6516.19萬元及4410.06萬元,占比收入分別為5.94%、6.07%、6.68%及7.35%。
為完善產品管線,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公司在報告期內持續增加新品種研發力度,在研項目數量持續增加,但相對于推廣費用來說,仍然較小。從金額來看,百克生物的推廣費是研發投入的4.96倍。
猜你喜歡
新高!這家美國公司要給上海投10億美元
一方面是上海對生物醫藥產業吸引外資的重視,另一方面是Moderna迫切想打開中國市場,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雙方一拍即合。IPO前夕扭虧為盈的榮盛生物,為何倒在了科創板大門口?
談起疫苗,人類的臉上寫滿了自豪,這被認為是“20世紀公共衛生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一波四折終上市的艾美疫苗為何會市值會腰斬?
近日,艾美疫苗正式登陸港交所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股價已經從最高41.9港元/股,下跌至發稿時的20港元/股。市值縮水超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