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科現“斷層”?大量中高層上市前離開,500人離職群爆滿
近日,京東數科在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引發了行業熱烈討論。
行業普遍認為,京東數科的營收和盈利能力,遠低于業內對其預期。
在上市前一段時間,京東數科曾有大量中高層離職,一個500人的中高層離職群已經爆滿,再也加不進人。
而不少離職的中高層將京東數科現在存在的問題,稱為“中空”。
“留不住人才,企業出現斷層,發展和創新動力不足。”他們認為,這是京東數科沒交出讓人滿意的成績單的主要原因。
01、 頻頻換帥
京東數科的招股書被發到了京東數科一個中高層離職群中,瞬間激起了軒然大波。
“大家都失去了一個財富自由的機會。”一位群友感慨。
“想都別想,京東數科承諾的東西什么時候兌現過?”有人開始抱怨,并回憶在京東數科“并不快樂的日子”。
這個中高層離職群,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已擠滿了500人。
“除了消金業務之外,京東數科的其他業務線幾乎都在2018年到2019年這兩年換帥。”京東數科離職中高層何啟宇透露。
2018年9月,“老京東”王琳離開了京東數科。王琳曾全面負責京東數科供應鏈金融業務。
2019年更是動蕩之年。
2019年下半年,一年前被從建行河南分行行長任上挖來的李尚榮離開,他曾負責京東數科企業金融和農村金融。
緊接著,加入京東僅僅兩年時間的周宇航,也選擇了離開,重回保險業。他曾負責京東數科保險和財富管理業務。
京東數科離職的中高層還有很多,如一級高層金麟、嚴明、唐智暉,二級高層郝延山、劉方琦、沈曉春、鄧巍、鄧穎、龔晨妍等等。
“你會發現,京東數科曾經找過很多業內大牛,但大部分人待的時間不長,很多人在一年多內就離開了。”多位京東數科的離職高層透露。
另一個值得探究的現象是,京東數科控股或者孵化的子公司,發展也都不太順。
2018年6月,京東數科挖來了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原總經理助理王鈺,請其出任子公司菁卡的第一任CEO。
結果不到半年,王鈺就離開,加入了云閃付。
2019年下半年,京東數科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東家金服的CEO湯松榕離開。
2020年上半年,京東數科控股公司ZRobot的CEO喬楊離職。
而另外一家子公司頂蓮普惠,也在后期被京東數科內部收編,內部員工稱其為“名存實亡”。
02 、企業斷層?
為何京東數科換帥如此頻繁?
多位京東數科的員工透露,京東數科和其他巨頭旗下的金融公司相比,“薪酬待遇偏低”。
而其挖業內大佬的核心邏輯,就是給資源、給股份。
“當時京東數科來挖我,待遇不算高,但承諾給我很多京東的資源和股份。我覺得能做成一些大事,才同意加入。”一位加入京東數科不久就離開的中高層蔡晟透露。
結果到了京東數科后,他發現情況并非如他所想。
“我根本調不動任何資源。”蔡晟稱,京東數科各個部門“各自為政”,形成了非常高的壁壘,相互之間很難溝通。
他曾去內部要流量支持,“結果要我直接按照市場價購買”,氣得他火冒三丈。
更讓蔡晟崩潰的是,公司內部的決策流程極長,“像個老國企,不太像一個互聯網公司”。
因此,他錯失了很多機會,業務進展極慢。
“而承諾的期權和股份,只是口頭承諾,沒有給任何形式的兌現。”蔡晟為此還去追問過多次,均沒有獲得明確答復。
多位離職的京東數科中高層對一本財經表示,他們離開的主要原因,是京東數科內部很難調動資源,“所有的人都框在一個框里,這樣的團隊是很難做大的”。
頻繁的人員流動,會給公司帶來什么影響?
京東數科保險業務的一位負責人透露:“保險部門頻繁換帥,導致斷層。”
前面的領導花了很多錢和教訓,踩坑得出來的經驗,卻無法傳給下一任,導致新領導上任后,一切重來。
“到處是業務斷層,很難有延續性,創新的動力也不足。”蔡晟稱,這導致了整個企業的成長性極慢。
而這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企業中空。”蔡晟稱。
“目前,京東數科留了一批從創立時就在的老員工,比如許凌、區力、曹鵬、謝錦生、程建波等等。”何啟宇稱,“而大部分的新人才,卻留不住。”
“從招股書也能看出京東數科中空的趨勢。”何啟宇稱。
劉強東直接持有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8.86%,但通過領航方圓、宿遷聚合、博大合能間接控制總股本的41.49%,共計占50.35%。
而劉強東的表決權居然占了74.77%。
也就是說,劉強東對于京東數科,幾乎掌握了絕對的控制權。
而京東數科的CEO陳生強,僅占4.23%的股份。
京東數科招股書披露的股東持股數量與比例
“在公司內部,陳生強更像一個職業經理人,很多事情還是要劉強東來定奪。”多位京東數科的離職中高層都證實了這一說法。
何啟宇認為,“一言堂”的情況可能會限制公司的發展。“比如,在阿里有十八羅漢,有核心的管理決策層,這樣的管理結構可能會更合理。”
03、 差強人意
京東數科的招股書問世之后,在業內引發了熱烈討論。
大家驚訝的,是京東數科的營收能力和盈利能力,竟然如此之低。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東數科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0.70億元、136.16億元、182.03億元及103.27億元。
而其盈利能力更讓人意外,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8.2億元、1.3億元、7.9億元和-6.7億元。
“一家頭部的金融科技公司過來告訴我,京東數科的成績單居然只和他們相當,實在不可思議。”何啟宇認為,京東數科背靠京東4.17億活躍用戶,“現在甚至比頭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一些持牌消金公司都差,這樣的成績單,實在不值得驕傲”。
在京東數科的內部,高層對于這樣的表現,似乎也不太滿意。
多位京東數科的中高層透露,在一次月會上,一位高層領導公開發飆,說京東數科做了4年,余額做到千億,還不如360金融只用了兩年,就做到了余額千億。
京東數科的金融業務到底做得如何?
據知情人士透露,京東數科的供應鏈金融曾兩次踩雷,“兩任領導因為踩雷事件離職”。
而踩雷的原因,“是因為企業風控做得不夠到位”。
“2B金融的風控做得不夠好,2C的風控倒是控制得很好,但卻控制得太緊了。”何啟宇稱。
他舉例稱,消費金融的拒量,曾經被導給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從里面還找出來了20%的好用戶,說明C端風控的誤殺率有點高。所以后面拒量都盡量少往外面導,免得被打臉”。
業內不少人士認為,背靠如此強大資源的京東數科,“交出來的成績單,只能算差強人意”。
04 、押寶智能城市
巨頭對于旗下的金融板塊,在上市之前都會有一個大的操作,就是降低其金融屬性,增加其科技屬性。
這是因為金融公司的估值低,科技公司的估值更高。
京東數科同樣如此。
他們現在重點押寶在了“智能城市”上面。
不只在招股書中,在最近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智能城市”也是京東數科在大力強調的。
“智能城市是京東數科講故事的核心,但也是最受詬病的一個部門,很多金融部門都不服。”何啟宇稱,這是因為,他們并未看到智能城市的盈利和產出。
據稱,京東數科已經拿下了雄安智慧城市的項目。
“去年年底,內部給智能城市的團隊發了3000萬的獎勵,但目前我們也沒有看到明顯營收。”何啟宇稱。
招股書顯示,京東數科的業務分為三大類: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
截至2020年6月,上述三大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41.48%、52.37%和5.57%。
也就是說,服務政府和其他客戶的部分,只占營收的5.57%。
目前,京東數科故事的核心就是智能城市。
但這項業務和騰訊、阿里等其他巨頭比,京東數科并沒有太大優勢,它真能撐起京東數科的估值嗎?
最開始,大家都將京東數科和螞蟻集團比較。曾幾何時,兩者不再被放在同一量級了。
“因為留不住人才,京東數科一直在業務斷層中磕磕絆絆地發展。”何啟宇認為,如今京東數科重新押寶智能城市,但他也看不到太多的亮點。
即將上市的京東數科,恐怕要面臨更大的挑戰。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猜你喜歡
劉強東需要反思:帥以正,孰敢不正
“帥以正,孰敢不正”。要想改變京東內部日益嚴重的管理問題,當務之急的是劉強東需要先保持自律,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國內,放在京東的業務現場,而非長期身居海外,遙控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