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刻創始人韓偉:健身房不是邊界,數據會覆蓋所有運動場景
近期,北京下調應急響應級別至三級后,體育健身、圖書館、美術館等場所也按50%限流開放了。
經歷半年的疫情變動,在消費低迷,各行業尚未恢復造血能力之時,5月份樂刻運動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在北京、武漢部分門店暫未恢復營業的情況下,全月平臺銷售額突破1.01億元,收入同比增長11%。
樂刻是怎么做到在全行業復蘇乏力之時逆勢增長的,以及,這家成立五年的公司要成為健身界的Uber和Airbnb,它究竟有著什么樣的野心?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搞清楚,樂刻所在的行業前景如何。
數據顯示,中國擁有全球第一大中產消費群體,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但中國的健身滲透率僅1%,對比日本的3.3%,韓國的7.3%還有數倍的差距。
也就是說,中國健身市場有著極大的想象力,未來的滲透率哪怕僅達到美國的一半,即10%左右,那也是全球第一大健身市場。
這是一場模式的競賽。行業的玩家不占少數,但一直有著互聯網和實體兩種不同的思維。37歲離開阿里的樂刻創始人韓偉顯然受到了老東家的熏陶——用平臺思維串聯起人和貨。從5年前成立之時起,樂刻就定下了要用互聯網模式和共享平臺的方式切入健身。
這或許還是一場速度的競賽,目前開了大概500家門店的樂刻表示,未來要開5000家店。但韓偉也承認過,擴張速度過快是樂刻曾經有過的教訓之一。
近期,IDG君對話了被投企業樂刻的創始人韓偉,和他聊了聊樂刻一直以來的堅持,和背后的判斷。
當提前預判的信息比別人多時
動作自然會快一些
IDG君:疫情過后,樂刻的經營恢復最快,這一波的增長是被什么帶動的?
韓偉:實際上在疫情逐漸逼近尾聲時,我們正準備在杭州再開一家店。
這背后的判斷是,我們看到運動健身行業的恢復程度,比餐飲、出行等其他行業高出10個百分點,大概恢復到60%,這證明消費信心沒有受影響。
據統計,宅家期間大家平均胖了3-5斤。而我們的數據顯示,消費復蘇以來,人們對私教的需求恢復超過100%。這說明大家更珍惜身體、更惜命了。
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當經濟下行時,健身產業是逆勢上升的,具有口紅效應。健身房是健身人群的剛需產品,受到影響最小。因此,理論上,隨著疫情減弱,健身行業一定會恢復如常。
當我們能通過數據來提前預判這些信息的時候,動作自然就會比別人快一些。
另一方面,產能的供給下降了。保守地說,疫情之后健身房倒掉了1/3,對于樂刻來說競爭對手變少。
最后,我們能夠逆勢增長還有一個原因。消費者對樂刻這種全國連鎖、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會比較放心,可能會更傾向于相信我們。
整體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樂刻恢復情況較好,可能也有機會在此時收獲一部分市場。
IDG君:疫情期間,樂刻在各大平臺都有上線直播課程。線上課程的前景如何?未來,樂刻怎么去分配線上和線下業務的投入度?
韓偉:對于健身行業來說,我們用“到店”和“到家”來區隔所提供的服務。樂刻的“到店”業務做得還可以,在2018年IHRSA(國際健康、球拍和運動俱樂部協會)統計得出的全球健身房最強25名榜單中,直營店數量排行榜樂刻位列全球第七、門店增長排行榜位列全球第五。
至于“到家”業務,假如參照英國的數據,居家健身的人比到店的人要高66%,理論上“到家”有更大的場景。那么,怎么用內容來打開這個場景?教練到家可能不太現實,貴且不方便。因此,我們用視頻直播或錄播的方式來切入“到家”。
樂刻選擇以直播的形式來切入到家。疫情期間(2-4月下旬),我們在全網獲得了接近30億的播放量。接下來,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放大流量。
最近,樂刻和快手、抖音及淘寶直播達成了戰略合作,樂刻將通過這些平臺售賣服務產品。
實體健身做直播,一定要把產品打到用戶家里去,要跑通流量、閉環、變現三個階段。我們有四個線上產品:樂刻live直播間、私教直播減脂營、LOVFITT宅家訓練營、線上私教1V1,其中前三個已經實現盈利。
健身房不是邊界,
樂刻致力于做生態
IDG君:外界經常拿樂刻跟其他一些新型健身房做比較,相比之下,樂刻的競爭優勢,或者說是獨有的創新點是什么?
韓偉:如果把這些新型健身房理解為是漢庭或全季,那么樂刻后臺還有個攜程或Airbnb——既做前面的場景建設,又做背后的數據互通平臺。我們和市面上那些新型健身房的區別是,一個是線下連鎖公司,一個是互聯網公司。
比方說我們會去改造一些設施,小到籃球場,大到健身房。舉個例子,昆明的POWERMARKET萬動匯是一家傳統健身房,樂刻通過技術賦能、流量共享等手段,實現以數據驅動釋放成本,從而提升了這家門店運營效率。
也就是說樂刻更像淘寶,被改造的健身房都是商家。而那些現在產品品質做得不錯、自己也會有一些數據的應用系統的商家,可能是最后被改造的一批。
此外,我們是一家有技術基因的公司。樂刻成立之初,技術人員就達到100人,當時我們用這支團隊只做了一家店。目前,我們每年在技術上花的投入都超數千萬。
所以,樂刻和其他健身房底層上是不一樣的。
IDG君:樂刻的數字化平臺如何幫助健身房提高效率?
韓偉:互聯網就是個工具,它是深度的雙向信息互動服務平臺。
怎么去理解它呢?
假設韓偉開一節課,報名的只有5個人,那么我的運營動作是否是直接把韓偉下架?不是的,有可能是這個課程開的時間點不對,或是課程的SKU(Standard Product Unit )不合理。如果不是課程的問題,那有可能是教練專業技能,或者服務態度的問題。
根據非常細致的數據分析,我們就會做出針對性的調節動作。什么時段開什么課程,會員到場多少可以盈利,每平米人次多少...這些都根據用戶的數據反饋進行不斷調整,也讓樂刻逐漸完善自己的模型系統。
真正的智能化,不在于多放幾塊觸摸屏,而在于處理數據的效率和輔助運營的能力。樂刻以用戶運營為核心,搭建的數智中臺,串聯了場景、用戶、教練、服務,對健身產業進行數字化改造??赡芤恍﹤鹘y健身房的課程沒有達到飽和,但經營者又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其實稍微做點調節動作,人次就能夠翻倍。
大部分傳統的健身房中只有銷售總監,沒有運營總監,這在其他產業是不太合理的。很多方面表明,傳統模式沒有回到一個正反饋鏈條,而這是產業根本的東西。
其他健身房可能是拿紙和筆去管的,但樂刻有自主研發的SaaS工具、供應鏈、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以及供應鏈管理體系,我們每一方面的數據優化都會帶來效率的提高。所以從結果上來看,我們5月份賣了1.01個億,同比去年增長11%。
IDG君:這是線上加線下的總銷售額?
韓偉:90%以上都是線下。
IDG君:數據賦能平臺除了能夠提升場景端的效率以外,它怎么去驅動增長?
韓偉:打個比方,你認為顧客的男女比例對健身房會有影響嗎?如果有,那么如何達到一個最均衡的比例?
我們都知道女性上操課偏多,男生擼鐵偏多,按理說男女人數增減并不損害互相的用戶體驗。
假設男女比例是7:3,那么男士就會覺得缺少女性,都是一幫擼鐵的哥們,太單調;同時女性一看男性太多,仿佛進入了一個肌肉猛男的世界,她們也覺得很別扭,所以女性也退出了。這樣就有可能影響增長。
而樂刻可以直接做判斷,假設現實情況就是男性顧客偏多,我們可以開設蜜桃臀訓練營等一系列女性喜歡的定向課程。如果有顧客已經一個月沒來,我們會給她發8.6折的優惠券,這是數據測算出來的一個最佳平衡點。
在各個維度端,樂刻都能利用數據來測算出最佳數值來。比如在我們開放24小時營業之前,很少人認為夜間有人去健身。
到最后我們成功了,可能有人想從中學習,但不知道背后的邏輯是在哪。因為從場景區域看,大家都一樣:300平的健身房,功能區域配置好,擺上8臺跑步機…
IDG君:經你們后臺測算,在中國,夜間健身的人數占一天當中健身人數的多少?
韓偉:根據小范圍的數據,有8%的用戶選擇22:00至次日8:00到健身房健身,僅限器械區。其實夜間經濟很常見,比如我在美國上學時,到了半夜12點大家經常一塊去打籃球,因為晚上場地便宜,又很涼爽,不擁擠。夜間人群其實在世界各國占比都較大。
IDG君:樂刻目標不在于健身房,而是要改造這個行業?那么樂刻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韓偉:樂刻致力于做生態,做成一個運動的生態入口。在國外,Uber是出行的入口,Airbnb是住宿的入口。
樂刻要在這個入口平臺里創建各種場景。用戶登陸樂刻,可以去約健身房,約教練,參加訓練營,也可以去約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游泳等等。
為什么會先切入健身房?對運動生態入口來說,它的基礎就是健身房。在80年代的美國,80%的運動員會到健身房去。而健身房的主流產品又是小健身房,所以我們就先把這個基礎打牢。
樂刻今天只做了大概不到500家,如果做了5000家,后面可以延伸東西就會更多。
外界可能認為樂刻是一個場景端的連鎖店運營機構,實際上樂刻底層是一個數據公司,是個數據賦能平臺。也就是說,場景端不是樂刻的命脈之所在,理論上樂刻是可以沒有自有健身房的。
而我們之所以做健身房,是因為需要向別人證明、讓別人相信我們的數據賦能系統??梢詮倪@個角度去理解樂刻。
組織要培養雙棲能力,
創業的必修課是人性的復雜
IDG君:最近你有怎樣的思考和啟示?在后疫情時代,樂刻如何在謹慎和擴張之間做平衡?
韓偉:疫情期間我的第一個反思是,如果企業是單棲動物,只有一種作戰能力,就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就拿餐飲行業的西貝來說,就算在線下的用戶體驗和效率方面做到了極致,疫情下也能堅持3-12個月,但最后拿不到貸款也會很艱難。
但一個好組織應該有更長的生命力。所以組織一定要考慮培養雙棲能力,即線下和線上的能力。對于樂刻來說也一樣。
第二個反思是,各行業的線下門店端,原先采用的基本上都是“3X”模型:自己租物業,出裝修,建立運營中臺、負責門店的運營效率…在較重的成本下,一遇到疫情,各方面都會遭受損失。
那么這個模型可以怎么變化?比方說把上游門店的建設裝修、物業租金讓地產開發商去承擔,只需把利潤分給他們;下游交給給合伙人;企業只需要有一套運營模式,輸出供應鏈、培訓標準等等。在這樣的輕資產運營下,共享利益、平攤風險,總體上相對平衡。
因此我們現在就在探討,未來商業模型應該變成“X+1+N”。上游是萬達、龍湖、萬科...下游的N就是合伙人,對于西貝和樂刻等來說應該做中臺——可以將組織效率最大化的“1”。
2019年,樂刻在幾千份申請中落地了近100家合伙人門店。從一些數據上可以看到,合伙店的效率確實要高于直營店。這就是為什么原先樂刻一年只能擴100家店,到明年可以達到1000家。實際上我們已經變成一個“1”的組織了,商業模型更健康。
之后,對樂刻來說,租金變更便宜了,商圈更好選了,人才成本也會更低??傮w來說,疫情優化了整個社會的產能供給,去偽存真,到最后大家都看得更清晰、明白了。
IDG君:聊一聊創業這件事。作為一個創業者,你創業的發心是什么?又走過哪些彎路?你覺得創業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
韓偉:2015年時我們想,未來中國的入口級的生態、入口級的產業會有哪些?在住宿、出行和運動健康三個入口當中,其余兩項已經形成了競爭紅海,于是我們就選擇了運動健康。
大多數公司都是先扎到具體中,然后慢慢擴大,產生做平臺的想法。但樂刻是相反的,我不是做健身產業出身,所以樂刻不是邊做邊推演,而是一開始就定好了模式。
至于創業,最重要的首先是謀定而后動。在做樂刻之前,我們籌備了一年的時間,就做理論的沙盤推演,去國外考察。相對來說前期的思考會更縝密一些。
另外,我覺得所有的商業都要回歸其本質。底層邏輯必須是通的,很簡單——成本效率用戶體驗,歸結到最后都是這一點事兒。
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一直致力于完善用戶體驗,核心圍繞這三樣展開。
至于彎路,樂刻其實沒有走過特別大的。但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一個是在2018年的時候,我們融到很多錢,于是把速度拉得很快。但當你的擴張的步伐超過了你的能力時,一定會掉到坑里去,進而造成收益降低,或是選址失誤等,擴張本身要看企業的內功。
還有一個經驗是,企業在做大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到人性復雜的一面,認知不同、價值判斷不同,這種沖突會讓人感到很痛苦。
人性有時候很復雜,尤其是當資源與財富產出誘惑足夠高時,大家會做出不同維度的選擇判斷。這是創業必須要面對的一課。
IDG君:IDG資本在首輪融資時就入局了樂刻,并持續支持多輪。后續在樂刻逐漸成長、壯大的過程當中,也有不少新的投資方加入。在選擇同行者方面,你有什么樣的心得?
IDG資本是進入中國最早的外資投資機構,在理念上也是最先進的。IDG是帶有理想主義地在做價值投資。從我的感受來說,我所接觸到的IDG投資人能從更大的視野、從社會價值創造的角度來看待一個創業公司。對創業者來講,IDG就像老師,真正地在培養創業者,而不是把投資當成職業,當成賺錢工具。
IDG是以投資的眼光來對待投資,而不是以儲蓄和理財的眼光去看待投資的。區別就是,前者能夠投出偉大的公司,而后者不能。
樂刻賦能行業的這套平臺理念從成立之時就確立了,一開始我們也受到過很多懷疑和否定。在看好運動健康行業的基本盤之上,IDG資本看得更高、更遠,所以選中了樂刻。因此我經常打比方說樂刻是當年IDG在草叢中扒拉出來的。如果將來中國的健身產業從負反饋鏈條走向正反饋鏈條,或者全民健身時代來臨的時候,IDG資本足以稱作是這段進程中的推動者。
樂刻創始人:韓偉
猜你喜歡
政務號頂流深小衛聯動今日頭條首次全網直播 吸引130萬網友觀看
6月29日-6月30日,深圳衛健委聯合今日頭條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中心展開為期兩天的直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