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股市“拉崩”黃金之后
作者 | 第一財經李雋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這一句諺語形象反映了黃金在投資者心目中的避險資產屬性。不過2月28日全球股市繼續大跌之際,黃金也被股市一起“拉崩”而使得獨立行情無法繼續,到底黃金真的能夠避險么?
從歷史上走勢來看,雖然黃金對“黑天鵝”事件有短線上的避險功能,但黃金被股市“拉崩”后,各類資產都不見得有好表現,這其中是否會產生流動性危機是關鍵因素,不過因金融機構之間的“不信任”而導致的流動性問題至今尚未發生。
從某些短期走勢來看,黃金的確是避險的,尤其一些市場完全預料不到的突發性“黑天鵝”事件,比如2019年美國和伊朗的沖突,2016年更是“黑天鵝”滿天飛,包括特朗普意外當選美國總統,更早的時候則是英國意外脫離歐盟,這些事件都讓黃金有過短暫的脈沖行情。
2月28日倫敦金大跌3.67%,報收1585美元/盎司,由此結束一周交易,而這一周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跌幅則是躋身歷史十大跌幅榜,甚至和大蕭條時期或者是戰爭時期的某些連續一周大跌可以相比。有分析師對此作出解釋:由于美國股票市場出現崩盤,數只基金急需現金,因此現貨黃金受到了來自追加保證金的影響,黃金被用作股票市場中的流動資產進行交易。
另一方面,疫情導致的消費下降,其實也會降低對黃金飾品的需求。
黃金走勢前兩個階段性的頂部,分別出現在2011年9月和2008年3月,這兩次黃金見頂的相同點是:有較高的通脹水平,全球股市已經調整了接近半年的時間,其中2008年下半年最終流動性危機引發金融風暴,2011年也伴隨著全球股市大幅調整。
2020年2月12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見頂,無法突破三萬點大關,因為疫情在世界范圍擴散導致的大跌,全球股市連番大跌之后,很快就已經把2月24日見頂1688.66美元/盎司(倫敦金)的黃金一起“拉崩”。
黃金從2009年初到2011年9月的牛市,以及2002年到2008年3月的牛市,跟全球股市上漲幾乎是同步的,只是最后半年有一定差異,黃金跟物價上漲的水平也基本同步,從這樣的長期走勢來看,如果黃金跟股市同步漲,才有更持久的上漲動力,黃金難言有長期的避險功能,短期的“黑天鵝”事件的避險則更多僅僅是脈沖式的行情,這在2016年到2019年的幾次國際政治事件當中已經有所證實。
當前A股市場上大部分金礦股,相比2011年的歷史高位依然有較大距離,比如龍頭股的山東黃金在2020年前兩個月,兩番沖擊40元未果,距離2010年11月的近48元(復權價)高位依然有較大差距,過去一周山東黃金也跟隨A股大幅調整,2月28日大跌5.88%,報收33.92元。
全球股市的下跌會引發金融機構調整自己的資產組合,甚至被迫降低杠桿水平,但是只要貨幣市場流動性不出現問題,那暫時來看也就算不上流動性危機,市場的短期流動性緊張要發展到金融體系流動性危機的話,需要利空消息進一步發酵,導致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缺乏信任。2008年危機全球的金融監管加強之后,美國金融機構杠桿水平都遠遠不如2008年,而國內A股的杠桿水平也遠遠不如2015年。當前市場對美聯儲已經有較高的降息預期,全球央行也大概率向市場一起注入流動性,維護疫情擴散期間金融市場的基本秩序。
無論是全球股市,還是黃金、石油等資產,經歷過一周的大幅波動后,預計不會這么快穩定下來,市場依然會擔憂日韓和歐洲的疫情擴散,會否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因此“抄底”需要謹慎應對,投資者可以繼續觀察,可能到三月中下旬各方面利空才會得到比較徹底的消化,現在對投資者而言關鍵是做好研究功課,尤其是對疫情后可能的“補償性消費”方面的相關資產先要做好研究,才能有機會成功買到真正的“便宜貨”。
猜你喜歡
A股又現大跌行情,被投資者調侃“關燈吃面”
4月25日指數早盤低開低走,滬指險守3000點關口,最低報3001.55點;深成指、創業板指一度均跌逾3%。騰訊控股大跳水:跌幅擴大至4.41%,或與抖音反壟斷案件有關
騰訊控股尾盤大跳水,收報650.5港元,總市值6.24萬億元,或與抖音反壟斷案件有關。貴州茅臺:大跌5%抱團股熄火,順周期板塊大漲,結構性牛市轉向?
“今日最佳段子:每當我想大干一場的時候,就會被大干一場。”牛年A股的第一個交易日,便充滿了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