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搶菜,誰主生鮮?
文丨獵云網 ID:ilieyun
作者丨周佳麗
以前覺得有錢什么都能買到,現在發現不是這樣的。
搶菜大軍:太難了!
零點將至,居住在杭州西湖區的小袁和男友正緊盯著各自的手機屏幕,手指剛好在“去結算”的上方,心跳速度持續加快,就等那最后一秒。
結算時刻,小袁決定再倒回去加瓶酸奶,分秒之間再下單,她卻已經失去了資格。“我懵了,才這么幾分鐘。”
這個年頭,買菜變成了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要早早放置好購物車,提前定好鬧鐘,囑咐好家人協同作戰,稍差池一秒,就是前功盡棄。
疫情發生以來,“居家防控”是市民生存準則,這也讓生鮮電商迎來了需求側紅利。半夜12點搶盒馬,早晨6點去叮咚,接著8點上每日優鮮,隨緣逛逛京東到家......這是大多數人每天的真實寫照。
網友整理的“搶菜寶典”
公開數據顯示,春節期間,美團買菜北京地區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2-3倍;京東生鮮從除夕至初九銷售同比增長215%;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量較上月增長超300%;每日優鮮從除夕到大年初八實收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
即使如此,新鮮的肉品和葉菜類依然十分緊缺。“太難了!”凌晨1點多,輾轉于十來個生鮮平臺的小袁決定放棄了,定好第二天上午5:30的鬧鐘,憤懣睡下。
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得人們措手不及,“小袁們”不太順暢的購買體驗,不過是冰山一角。可以肯定的是,疫情當前,在這場重新被點燃的生鮮大戰里,每一個角色都不可或缺。
生鮮騎手:爆了!能多帶一單是一單
楊勇今年43歲,是每日優鮮在北京的一名配送員。今年春節,站點運力不夠,也尋思著還能多賺點錢,他按照往年一樣留下來值守“春節不打烊”,保持業務配送。
只是他沒有想到,疫情會發展至此。
農歷新年第一天,楊勇準時到站點上班,一看未出庫訂單暴增至近700單,這甚至于已經超過了前兩天一天的訂單量,他懵了:“這些必須要在上午9-11點之內送達,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按照常規流程,量體溫、全身消毒,與此同時楊勇立刻聯系了騎手和分揀員到崗,但面對超過1000的訂單數字,僅僅靠站點留守的12名人力,依然是吃勁的。
日前,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曾透露,春節期間,每日優鮮的交易額實現了3-4倍的增長,客單價也提升了30元左右,達到120多元。交易額的上漲和客單價的提升,意味著每一單的包裹重量都不小,這也加大了騎手的工作量。
“基本是沒有小的訂單,都是大包,一輛車至多能裝12單,但為了保證時效,騎手使盡渾身解數,能多帶一單是一單。”出去送貨的時候,扶手、踏板、后備箱......電動車上掛的到處都是裝滿貨物的包裹,甚至是騎手肩上也扛著貨。
而隨著疫情的持續蔓延,為了緩解一線的配送壓力,每日優鮮放寬了時效考核,從之前的一小時內調整至兩小時。目前以兩小時為準,整體的交單率達到90%以上,日清能夠達到百分之百。
時效在放寬,但訂單量依然在增長,這意味著騎手依然要來來回回奔走在外。“每個人每天要跑十幾趟,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原本上班時間是早九點到晚九點,現在因為訂單太多,下班到家都要11點左右了。”
問及疫情來勢洶洶下仍堅守在崗,害不害怕。楊勇笑了笑,立即說道:不怕。“公司每天發兩到三個口罩,每出去一趟就要量一次體溫,車子和箱體消毒更是細致到一個板面,再加上現在是無觸達配送,接觸不到什么人。”
除此之外,為給予一線作業人員人情關懷以及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在春節國家補貼政策之外,每日優鮮還給予員工防疫期間的額外補貼,對一線的作業人員來去進行經濟方面的支持;與此同時還為員工額外增加了覆蓋疫情的保險,一年額度200萬元。
這也無形間給楊勇充足了底氣和信心,他相信這場攻堅戰早晚打得贏。只是連日來的早出晚歸與來回奔波,加上緊繃的神經,也的確疲憊。
“希望疫情早日散去,這樣就不會這么累了,我也可以休息一下。”
傳統菜場商家走線上:
訂單翻四倍!但我還是不踏實
在這樣的時代,誰都不敢輕言互聯網的威力,小攤鋪也一樣。
生鮮O2O服務商果鄰居創始人王文峰曾調研過一家線下水果攤,該店鋪每年進貨量為30萬元左右,往年大年初一、初二能賣出五六萬元的營業額。但在今年春節疫情的沖擊下,只實現不到2000元的營業額。
而當他們把生意搬到了線上,希望又重新到來。
王阿姨的線上菜場亦是如此,她從事菜場生意已十七八年,目前在上海城西處某家大型菜場經營著自己的小鋪子。疫情發生后,來菜場買菜的人越來越少,生意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在入駐了“餓鮮達”后,局面迎來了轉機。王阿姨的線上菜場基礎菜品俱全,規則是即時購買+次日達預約制,用戶可自行下單。
“現在最多的時候有200多個訂單,比以往翻了四倍!以前不這樣的。”這么多的訂單,光靠王阿姨夫婦是忙不過來的,拉上因疫情待工在家的女兒女婿,也是勉勉強強。
丈夫凌晨2點前往批發市場采購菜品,其余三人最晚6點也得必須起床上崗,將預約的訂單配好裝袋,等待騎手來取。“每日早上一睜眼,就有十來個預訂單,且必須要在上午10-11點之間送達。壓力很大的。”
凈菜、按線上規格稱重、依據訂單分揀打包......為了效率更高些,一家四口各司其職。預約訂單全部配置完成后,則啟動店鋪接單,新的訂單接踵而至,王阿姨一家四口不停地重復著手上的工作。
“生意好了就累了。”完全能停下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左右了。而除了身體上的疲憊,心理上的焦慮也在積壓。
“盡管菜場每天都要消毒好幾遍,我們也都帶著口罩,時刻量體溫,但我心里還是不踏實。看到大家這么瘋狂的買菜,我也想過:要不算了,別賣了,弄點菜放在屋里,回家好好呆著好了。”
“我不希望這么好的生意,是建立在這種肺炎之上,什么時候可以結束呢?”
生鮮賽道現新手,眾平臺:
是機遇,也是分水嶺了!
疫情愈演愈烈,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創傷。這期間,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與其團隊核心人員開了不少線上會,他們反復討論和演算的,正是當下最火熱的生鮮電商。
獵云網獲悉到,熊貓星廚將于日前上線了線上買菜業務--熊貓菜市,消費者可在原有的外賣品牌內發現這一新的頻道,面向的依然是“常吃外賣,偶爾自己做飯”的群體。
在這樣的時間點推出衍生的新業務,是隨機應變,也是順勢而為,熊貓星廚團隊反復權衡過多次。一是,從事餐飲行業,集團本身積累了不少優質的供應端;另一方面,旗下餐飲商戶有現有的流量,不用重新教育用戶。最終將新鮮的食材通過“無觸達”給到用戶,以緩解社區供需不平衡的窘境。
不過受疫情影響,熊貓星廚的線上買菜業務也難以逃過供應鏈不通暢的難題。不光是這位生鮮新玩家,當下整個生鮮電商都在面臨這一巨大的考驗,才得以形成今天這樣的“搶菜難”的局面。
而這個大家都在竭力攻克的障礙,也將成為這場爭戰的決勝點。
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告訴獵云網,疫情本質上是對生鮮到家供給側能力的挑戰。供給能力越強,這個時候就會有商業機會的出現,能夠抓到溢出的需求。供給側能力不足,這個生意你將無法承受。
同樣地,叮咚買菜CEO梁昌霖曾向媒體表示,在這個特殊時期,很多平臺都在提供服務。有的漲起來了,有的反而跌下去了。這不是說用戶沒有需求,而是在現在的情況下,哪怕你服務再爛,只要你有供給,用戶都需要。但是大家供應鏈能力不一樣,所以有的就是因為能力不足,就可能垮下了。
“所以說這是一個機會,也可能是一個分水嶺,供應鏈能力弱的公司會被淘汰掉。”而在疫情下,如何支撐著活下來,也是諸多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生死命題。
不過李海鵬坦言:“推出熊貓菜市的初衷在于幫助社區解決供應難題,不追求能跑出多少量,也不希冀能靠這個掙多少錢。”
疫情之后···
一場疫情,將生鮮電商再次推至高潮。疫情散去,這個賽場又將是何番景象?
王珺認為,這次疫情會讓用戶對安全的生鮮食品采購和安全的交付有更高的要求,會促進中國食品安全和外賣安全兩件事發展。
另一邊,焦急的用戶手里竄著多個生鮮電商平臺,充當著沒有感情的搶菜機器。要問有沒有對某個平臺產生絕對的忠誠度,小袁直言:“沒有。”
那么,疫情過后,如何留住好不容易進來的新增長用戶?
王珺表示,只要用戶買到三單之后,留存就已穩健。這個沉淀三單習慣的過程是比較長的,但是疫情會帶來一波集中的、持續的用戶習慣養成。平臺要做的就是將供給側的服務做好,不用運營來扭曲用戶的行為。
疫情下恐慌的人們,哪里有菜,就去哪里,能買到菜就是救命稻草。到了風平浪靜后,哪里都有菜,他們又將停留在哪一處?
生鮮電商最終如何落腳,只等這疫情迷霧散去。
猜你喜歡
三年凈虧損超110億元,叮咚買菜的“前置倉之殤”怎么解?
生鮮電商行業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時代,想要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屹立不倒,叮咚買菜還需要更優質的產品以及更高效的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