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IP第一股,2個月內兩筆收購
中國半導體IP第一股,再下一單。
“并購”芯來科技仍在推進中的芯原股份,10月15日晚間官宣,擬聯合共同投資人,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天遂芯愿收購逐點半導體100%股權,交易對價不超過9.5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芯原股份將成為天遂芯愿單一第一大股東,逐點半導體將納入芯原股份合并報表范圍。
此次交易的核心出讓方為逐點半導體原控股股東(持股78.14%)——納斯達克上市公司Pixelworks的子公司PIXELWORKS LLC。據Pixelworks公告披露,該項交易仍需通過美國Pixelworks股東投票及國內市場監督管理、外匯等部門審批,預計于2025年底完成交割,芯原股份也提示了后續可能面臨的管理整合、商譽減值及資金籌措等風險。
此前,受“并購”芯來科技消息影響,9月12日開盤后,芯原股份持續走高,午間收盤前即收獲20CM漲停。然而收購逐點半導體卻未能讓其再現盛況,10月16日微漲后回落至前一日收盤水平。經歷10月17日大跌6.84%后,今日,芯原股份微漲0.85%報160.37元/股,總市值843.0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924并購六條一年多以來,A股并購重組愈發洶涌。此前,國內半導體行業,就已有華潤拿下長電科技控制權、富樂德定增收購富樂華100%股權等多起重磅案例。
據Wind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并購市場(包含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共披露5870起并購事件,同比微增0.51%;交易規模約14981億元,同比下降約2.61%。其中,A股市場并購交易3470件,同比增長7.93%;重大資產重組事件134件,同比增長83.56%。
60后教授歸國創業近20年,收獲“芯片IP第一股”
芯原股份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博士曾在2020年8月的上市儀式中感慨:“中國即將迎來集成電路產業的黃金十年”。這一聲感慨的背后,不僅是他歸國創業近20年,從黑夜中走出來的經驗,也是對當下行業發展的前瞻。
戴偉民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和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曾任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曾出任美國Celestry(2002年被Cadence并購)共同董事長兼首席技術長,還曾是Celestry前身之一,美國Ultima的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
2001年8月,時年45歲的戴偉民正式回國創辦了芯原股份,他曾回憶:“我們可能是落戶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第一家芯片設計公司。”
據投資界消息,最初,戴偉民給芯原股份的定位是“燒磚瓦”,因為有標準單元庫,就相當于蓋房子只有框架而沒有磚塊,他認為建起芯片這棟房子,沒有磚瓦是不行的。后來,隨著國內設計能力的提高,該公司的挑戰變成了將IP和設計服務推向世界。
經過十余年發展,芯原股份已經成長為一家依托自主半導體IP,為客戶提供平臺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務和半導體IP授權服務的企業。此前在招股書中提到,該公司是中國大陸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的半導體IP授權服務提供商。
2020年8月,芯原股份順利登陸科創板,并創造開盤暴漲289.31%的驚人成績。此后,該公司基本保持穩定發展,但已現頹勢。2022年,芯原股份“營利”雙雙觸頂,近兩年均處于下滑狀態。另據IPnest統計,該公司2024年的半導體IP授權業務市場占有率在中國位列第一,全球排名相較之前下滑1名至第八。
8月22日,芯原股份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收9.74億,同比增長4.49%;歸母凈利潤-3.20億,同比下滑12.30%。也正是在半年報發布不到一周,芯原股份即公告“并購”芯來科技。
截至目前,芯原股份已擁有用于各類異構計算的六大類關鍵處理器IP,以及1600多個數模混合IP和射頻IP。
其中,有20多年發展歷史芯原股份GPU業務,已在汽車電子、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出貨超過20億顆;其NPU IP在汽車、智能手機等10余個市場領域,相關芯片出貨已近2億顆……
如今,“黃金十年”雖已過半,但戴偉民為芯原股份定下的發展藍圖,卻在AI 2.0的當下,并未暗淡褪色,反而煥發新機。“并購”公告中提到,隨著芯原股份業務在業界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和更深的認知,目前公司已被業界譽為“AI ASIC龍頭企業”。
在AI ASIC領域,芯原股份基于自有的豐富IP和芯片定制能力,已推出面向廣泛AI應用的軟硬件芯片定制平臺解決方案,涵蓋如智能手表、AR/VR眼鏡等始終在線的輕量化空間計算設備,AI PC、AI手機、智慧汽車、機器人等高效率端側計算設備,以及數據中心、服務器等高性能云側計算設備,且端側、云側AI ASIC均有眾多客戶項目已經或正在逐步量產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芯原股份2025年上半年芯片設計業務收入中,AI算力相關收入占比約52%。
不到2個月兩筆,芯原“投資+并購”版圖持續擴張
早在2016年1月,芯原股份就曾宣布成功收購圖芯(Vivante),這次全股份交易不僅顯著拓寬了該公司在汽車電子、物聯網、移動設備和消費電子市場的IP平臺布局,更進一步強化了其SiPaaS服務能力。
今年8月,芯原股份“并購”芯來科技,則將完善公司核心處理器IP+CPU IP的全棧式異構計算版圖,同時也將強化公司AI ASIC的設計靈活度和創新能力,提升公司關鍵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作為芯原股份的第三筆并購案,拿下逐點半導體則將進一步增強其在半導體領域的市場地位,有望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芯原股份在公告中明確表示,交易完成后將保留逐點半導體的IP授權與芯片設計業務,持續投入研發強化技術優勢。
逐點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由其母公司Pixelworks來華設立。相關公告介紹稱,逐點半導體專注于移動設備視覺處理芯片、視頻轉碼芯片和3LCD投影儀主控芯片及實施方案的開發和設計,是全球先進的創新視頻、顯示處理芯片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作為智能手機AI獨立顯示芯片引領者,逐點半導體擁有160多項國內外發明專利,該公司手機視覺處理芯片已成功進入主流手機廠商的供應鏈,可根據不同產品的市場定位,提供硬件、軟件、IP、算法及軟硬件一體的視覺處理方案。其首創的手機圖像處理芯片,彌補了國產處理器在高性能低功耗等移動終端的短板。目前,逐點半導體也是全球領先的3LCD投影儀主控芯片(SOC)廠商,市場份額超過80%。
需要注意的是,與“并購”芯來科技一樣,此次芯原股份收購逐點半導體,也曾是其投資標的。烯牛數據顯示,包括芯來科技、逐點半導體在內,截至目前,芯原股份共計投資15公司,平均一年兩筆,基本圍繞著半導體行業挑選標的。
2021年8月,芯原股份聯手嘉楠科技、超越摩爾投資、屹唐長厚、達麟投資等共同戰略投資逐點半導體。隨后在2022年,逐點半導體有先后完成兩筆上千萬美元戰略融資。最近的一筆來自母公司Pixelworks的戰略股權投資顯示,逐點半導體投前估值約5.014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逐點半導體在2022年宣布完成股改后,時任總裁熊挺曾明確提出計劃沖刺科創板上市,隨后于2023在上海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顯然,該公司后續上市進展并不順遂。
芯原股份發布的并購公告顯示,逐點半導體近兩年未實現盈利。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約3.85億、1.10億元;凈虧損為-1.21億、6405.96萬元。
或許也正因此,逐點半導體只能選擇“流血賣身”。按9.5億元交易價格計算,不到三年,逐點半導體的“價值”,已回落超7成。
此前,芯原股份于9月11日盤后發布自愿性披露公告提到,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公司在手訂單金額為30.25億元,已連續七個季度保持高位,創歷史新高。自今年7月1日至9月11日,公司新簽訂單達12.05億元,較去年第三季度全期大幅增長85.88%,新簽訂單創歷史新高。其中,AI算力相關的訂單占比約64%。
有第三方預測,到2025年,全球基于RISC-V架構處理器核的芯片出貨量將達800億顆。未來,接連“吞下”芯來科技、逐點半導體的芯原股份,究竟能吃下多大的市場,時間自有答案。
猜你喜歡
“中國芯片IP第一股”IPO,開盤大漲289%,IDG等機構加持
芯原股份有包括A輪(首輪)投資就參與的IDG資本,還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香港富策、小米基金和軟銀中國等機構先后入注加持。


獵云網

AI財經社
野馬財經
投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