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腦科董事長遭立案,“替補”天壇醫院生涯會否受影響?
上市未滿兩年,“民營神經專科醫院第一股”三博腦科(301293.SZ)突遭“掌門人”危機。
4月21日晚間,三博腦科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暨董事長張陽收到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委員會簽發的《留置通知書》和《立案通知書》,涉及個人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3月4日,張陽已辭去總經理職務,保留董事長職位。但4月16日,張陽還在主持三博腦科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
至于立案原因,三博腦科稱,目前公司尚未知悉上述事項的進展及結論,將持續關注后續進展情況,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并提示相關風險。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表示,被立案比單純的被留置要更嚴重一些,說明目前監察機構的證據確鑿。
公告發布后,三博腦科股價3天合計下跌10.9%,截至4月24日收盤,總市值83億元。

“替補”北京天壇醫院
運營8家醫院
蹊蹺的是,被內蒙監管部門立案的三博腦科,在內蒙古并無業務布局。
三博腦科是以神經專科為特色的醫療服務集團,公司目前在北京、重慶、昆明、福建、成都和河南共運營了8家醫院,其中神經專科醫院5家,綜合性醫院3家,就診患者主要來自周邊區域。
在我國醫療體系中,公立醫院在神經外科醫療服務行業占主導地位,北京天壇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四川華西醫院等神經外科專科實力較強的公立醫院在學術聲譽和醫療資源上優勢明顯。
而與公立醫院尤其是北京天壇醫院之間的緊密聯系,無疑是三博腦科快速崛起的關鍵因素。
公司成立之初就吸納了天壇醫院的一眾專家人才,公司董事于春江1988年至2004年,歷任北京天壇醫院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副教授、教授、行政副主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解剖研究室主任;董事石祥恩1992年至2001年,任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董事欒國明1989年至1992年任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1994年至1998年,任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和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生物室主任,1998年至2002年任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和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這三位醫學大佬2004年就加入三博腦科,并擔任董事至今,還均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圖源:罐頭圖庫
天壇醫院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與天壇醫院關系緊密的同時,三博腦科成為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由首醫大行使學科建設相關事務的管理決定權,并支持三博腦科在學科發展方面的各項事務。三博腦科還承擔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麻醉學兩個專業的碩士、博士培養任務以及神經病學專業的碩士培養任務。
被納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體系后,三博腦科在教學資源共享方面,也與天壇醫院、北京宣武醫院等形成了緊密的合作紐帶。
在2025年中關村論壇年會上,三博腦科與天壇醫院、宣武醫院及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共同啟動“腦科學與腦機接口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圍繞腦機接口技術展開聯合研發,這是三方在科研領域的最新合作成果。
緊密關系背后,三博腦科與天壇醫院在醫患人員上也有流通。三博腦科的專家團隊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天壇醫院、宣武醫院等公立醫院,他們憑借著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吸引了大量患者前來就醫。
不少網友曾在社交平臺提到,去天壇醫院面診,但因為手術排隊太久,被推薦到了三博腦科。天壇醫院的醫生還表示,他會過去主刀。

圖源:小紅書截圖
有網友表示,“我之前去天壇都暈急診了,都沒收我住院,我轉身去了三博(腦科),三博(腦科)救回來了我狗命。除了報銷比例低點,別的都沒毛病。我在三博(腦科)做了兩次手術。”

圖源:小紅書截圖
但也有網友詬病,稱“三博醫生技術還可以,但是環境不好,術后護理不行。”

圖源:小紅書截圖
此次張陽被查事件,是否會給三博腦科與公立醫院之間這種微妙的“替補關系”蒙上一層陰影?
從“醫二代”到資本寵兒
能搭上天壇醫院的資源,與張陽的成長歷程脫不開關系。
張陽出生在醫學世家,他曾對媒體表示,“我的母親是一位醫生,所以我從小可以說基本上就是在醫院長大的,上的是醫院的托兒所,小學放學后也是到醫院里等媽媽下班。”從小在醫院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對醫療行業的熱情早已在張陽心底生根發芽。
1984年張陽進入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力學工程系就讀,但畢業后只在體制內工作了一年就下海創業,并且最先瞄準了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心腦”方向。
張陽創業之初是做醫療設備研發生產的,1992年,他創立了北京北科數字醫療技術公司,專注于心腦設備的研發與銷售,為日后積累深厚的醫院資源和行業人脈,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3年,張陽與天壇醫院的三位頂尖神經外科專家——欒國明、于春江、石祥恩攜手,共同創立了三博腦科。這一合作堪稱強強聯合,不僅將張陽的商業運營能力與專家們的精湛醫術完美結合,更是開創了民營醫院專家辦院的先河。彼時,民營醫院在大眾眼中的形象參差不齊,而三博腦科憑借著專家團隊的專業背書和先進的管理理念,迅速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圖源:罐頭圖庫
此后,三博腦科的發展走上“快車道”,資本的青睞也接踵而至。2020年,三博腦科完成了超8億元的B輪融資,由泰康保險領投,秉鴻資本、廣發信德、易凱資本、樸弘資本等多家機構跟投,這一融資金額在當時的醫療投資領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彰顯了資本市場對三博腦科發展前景的認可。

圖源:IT桔子
2023年5月,三博腦科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民營腦科第一股”,市值一度飆升至187億。
目前,張陽直接持股10.59%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而三位醫學大佬于春江、欒國明、石祥恩分別持股4.17%、4.17%、2.93%,均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4人合計持股21.86%。

圖源:天眼查
與此同時,此前參與融資的泰康人壽還合計持有三博腦科620.67萬股,持股比例共3.01%。
去年商譽激增573%
在建工程超8億
在張陽的掌舵下,三博腦科近年來開啟了激進的擴張模式,一路跑馬圈地,試圖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布局,擴大市場版圖。這本是許多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常見的戰略選擇,然而,在三博腦科的這場擴張之路上,卻埋下了諸多隱患,如今正逐漸浮出水面,成為懸在公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24年,三博腦科以現金收購的方式,通過入股四川大行廣澤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間接持有成都東籬醫院70%的股權。這筆交易為公司在西南地區的布局落下了重要一子,然而,此次收購也直接導致三博腦科新增1.71億元的商譽。與2023年相比,三博腦科商譽規模激增了573.82%。
一旦被收購的成都東籬醫院未來經營業績不及預期,或者出現其他不利因素,三博腦科極有可能面臨商譽減值的風險。

圖源:罐頭圖庫
與此同時,三博腦科的在建工程規模也在急劇膨脹。2024年,公司在建工程金額飆升至8.66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121%,在公司總資產中所占比例達到了24.53%。這些在建工程涵蓋了多個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北京東壩新院區建設、西安院區改造工程、昆明新院區項目等。
然而,大規模的工程建設背后,是巨大的資金壓力。為了支撐這些項目的建設,三博腦科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這也將對公司的資金流動性提出考驗。
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較去年同期下降 34.07%,主要系人工成本、稅費支出、捐贈支出增加和重慶三博長安支付上年度醫保飛檢拒付及罰款支出所致。此外公司應收賬款增長24%,有息負債增長269%。
不過從業績表現來看,2024年可圈可點。年報顯示,2024年三博腦科營業收入14.29億元,同比增長8.84%;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34.24%。
張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三博腦科將從醫療服務向醫療健康科技轉變。
三博腦科與天壇醫院的合作模式,一度被視為民營醫療與公立資源互補的標桿——通過將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的頂尖技術下沉至民營體系,三博腦科承接了大量因天壇醫院床位緊張、排隊周期漫長而難以獲得及時手術的外地患者。這種“技術輸出+民營落地”的模式,既緩解了公立頂級醫院“一號難求”的現狀,又讓三博腦科獲得了天壇醫院的教學科研背書,實現品牌與技術的雙重躍升。
然而,隨著創始人張陽突遭立案并被留置,這家曾以“借勢公立”實現快速擴張的民營醫療集團,正面臨戰略方向的不確定性。激進擴張的戰略是否會因管理層變動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