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頒CA牌照,e簽寶奔赴下一個十年
電子簽名行業,風云再起!
自2004年8月28日電子簽名法立法通過至今,整整二十年,電子簽名行業已經邁過了從傳統到“互聯網+”,從“百舸爭流”、融資火熱,到優勝劣汰、出海尋找新增長的新篇章。
“低價內卷”的暗流涌動下,一紙證書和一場大會,將電子簽名行業再次推向新高潮。
10月24日,經過嚴格的審核與認證,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天谷信息,旗下品牌:e簽寶)官宣獲得工信部頒發的電子認證服務許可證(下稱:CA牌照),成為行業發展的又一里程碑事件。至此,e簽寶完成了從RA機構到CA機構的轉變。
隨后在10月30日,e簽寶以“簽無界·創未來”為主題,順利主辦2024第三屆用戶生態峰會,與電子簽名及SaaS行業的眾多創業者與企業代表,共同探討電子簽名行業的未來發展新趨勢,分享技術創新與行業融合的新洞察,探索SaaS發展新路徑,見證電子簽名開啟新時代。
從RA到CA,e簽寶的變與不變
推本溯源,電子簽名行業的萌芽,或許要從2001年,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作出“中國建設信息化要政府先行”決策開始,一眾行業先行者先后誕生。
天谷信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于2002年注冊成立,自此向政府、銀行這樣的客戶提供軟件形式的產品。電子簽名行業的第一個十年,正是以天谷信息為代表的中國電子印章軟件時代。
2014年前后,“互聯網+”熱潮開啟,在互聯網金融剛需場景的帶動下,大批互聯網型第三方電子簽名企業雨后春筍般涌現。也正是在此時,憑借第一個十年的深厚積累,天谷信息敏銳地把握時機,轉向SaaS模式推出e簽寶品牌,并迅速成為一級市場的寵兒。
自2015年至2021年,e簽寶保持著一年一輪融資的快節奏,始終走在行業前列,收獲了啟明創投、螞蟻金服、深創投、紅杉中國、IDG資本、GGV紀源資本等一眾知名機構的多輪投資,總融資額超30億元。
當然,在資本瘋搶的背后,是e簽寶在市場上勢如破竹的攻城略地。IDC的調研數據顯示:從總體市場份額來看,2022年e簽寶以32.3%的市場占比排在第一位,2023年e簽寶市場占比穩中有升,以近33%的市場占比持續領先。
需要注意的是,在電子簽名的前20年,以e簽寶為代表的電子簽名品牌更多處于RA(Registration Authority,數字證書注冊審批機構)時代。
具體而言,RA機構作為證書認證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直接面向用戶,負責數字證書申請受理、審批和管理,在證書用戶與證書授權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CA機構)之間傳遞證書管理信息。CA機構則是獲得工信部《電子認證服務許可證》的機構,作為獨立第三方為用戶提供電子認證服務,包括數字證書申請、簽發、更新、撤銷、查詢及簽名驗證等服務。
從流程來看,RA機構負責接受CA機構的委托,受理證書申請并承擔身份核驗義務;CA機構負責根據訂戶申請簽發證書并承擔確保數字證書內容完整性的義務。
換言之,從用戶到CA機構,并非點對點模式,而是通過RA機構串聯起來的線性模式,這也意味著整體流程并非完美的最高效形式。
由此,電子簽名服務商也分為三種:無CA牌照的電子簽名服務商;傳統CA機構轉型的電子簽名服務商;通過股權收購獲得CA牌照的電子簽名服務商。
轉變發生在今年10月24日,e簽寶官宣獲工信部頒發CA牌照,正式成為第四種類型:自主申請獲批CA牌照的電子簽名服務商。
對于這一里程碑事件,e簽寶創始人兼CEO金宏洲表示,獲批CA牌照,代表e簽寶已經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核和認證,具備從事電子認證服務的合法資質。這是開展電子認證業務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標志著電子簽名行業進入了全新的“持牌經營”時代。
同時,通過了嚴格的審核和評估,也說明e簽寶完全具備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嚴密的安全措施,能夠保障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這是用戶對電子認證服務信任的基礎。
金宏洲補充道,“獲批CA牌照,也意味著e簽寶的產品體系會更加統一,更加一體化。”
對于整個電子簽名行業來說,e簽寶獲批CA牌照,也意味著政府相關部門對于電子簽名行業未來的發展有著更高的期待與要求,也標志著電子簽名行業將朝著更合規、更良性的方向發展。
以通過收購CA機構股權從而獲得CA牌照的電子簽名服務商為例,由于被收購的CA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技術能力有限,難以達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9月2日正式發布《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對于電子認證服務的高標準和嚴要求。而且控股或全資收購CA牌照均不符合《辦法(征求意見稿)》第二十二條禁止委托的規定。因此,這類電子簽名服務商的發展前景并不明朗。
歷經20年發展,e簽寶頂著CA牌照這張“金字招牌”,秉持一貫積極擁抱AI大模型等新技術的沖勁,繼續朝著更高更遠更廣闊的前方加速邁進。
正如e簽寶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張晉的總結那樣:“雖然過去的這20年,行業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不僅在產品形態上完成了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躍遷,行業普及率和市場滲透率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有一件事一直沒有變過,就是e簽寶成立20年,只做了電子簽名這一件事沒有變過,20年來,e簽寶人一直在推動電子簽名行業發展的初心一直沒有變過。”
大模型帶來新升級,SaaS出海開啟加速度
相較于深耕電子簽名這件事和推動行業發展初心的不變,e簽寶的變化體現在對新技術的積極擁抱,所帶來的不斷進化。
早在2019年,e簽寶就曾在云棲大會上重磅發布智能合同戰略,利用AI技術讓合同簽署、管理更加方便。基于AI技術,e簽寶的智能合同產品可以為企業提供合同起草-審批-簽訂-執行-歸檔-統計的智能化全生命周期服務。
彼時,AI尚處于1.0時代,人工智能以監督學習訓練為主,即根據已知的輸入和輸出數據樣本,學習出一個模型,對未知數據進行預測或分類,以求達到一個預期的目標。
對此,金宏洲回憶到,“那時候是叫做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語言處理),當時e簽寶就已經投入了比較多的資源,通過與達摩院的合作,順利將想法向著產品成功落地。相關產品更多需要人去定義,去設置執行規則,然后AI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規則去審查,所以它的適用性還比較差,整體商業化取得的成功比較有限。”
2021年,螞蟻鏈牽頭,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e簽寶、江蘇新視云等多個企業和機構參與起草的《區塊鏈電子合同流程規范》(下稱:《規范》),由中國商業聯合會正式發布。《規范》首次提出區塊鏈電子合同流程規范和四大原則,通過形成內容準確、技術先進、適用性好的區塊鏈合同流程標準,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近年來,大模型熱潮下,從最初的應用大模型,直到自研大模型,e簽寶又是表現最為積極的企業之一。
2023年,面對“百模大戰”,金宏洲坦言,“e簽寶尚不具備像百度、阿里、騰訊等大廠那樣,開發底層大模型的能力。”最好的選擇,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說實話,e簽寶并不知道哪家的大模型更好,只能盡量將大多數大模型都測試使用一遍。為此,我們還專門開發了一個過渡性產品。”金宏洲表示。這款產品就是2023年9月,e簽寶發布的電子簽名行業專屬的PaaS平臺——ePaaS,接入了國內多個主流通用大模型的能力。基于ePaaS底座,e簽寶的“簽管一體化電子合同云平臺”,能夠讓AI能力貫穿整個電子合同全生命周期。
伴隨大模型的快速進化,e簽寶敏銳地捕捉到,“小模型”時代的來臨。基于此,在2024第三屆用戶生態峰會上,e簽寶正式發布了行業首個合同大模型。“區別于通用大模型,e簽寶的大模型只專注于處理合同相關的任務。我們差不多過去一年總共訓練了39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用評測基準去驗證我們的模型,如果模型有問題,我們不斷調整參數和訓練集,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我們的大模型基本可以達到內部定義準確的一個標準。”
據金宏洲介紹,“e簽寶并沒有選擇一個確定的開源模式去訓練,而是根據合同管理審查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分別訓練多個小模型,可能這個小模型的合同比對特別強,另一個小模型的審查特別強……最終綜合起來。我覺得這也是作為細分領域的公司,所能做的最佳實踐。”
對于騰訊等大廠既有強大的大模型能力,又下場推出自家的電子簽名服務這一問題,金宏洲表示,“這個市場需要更多的參與者,一起推動行業向前發展。大廠自然有其技術優勢,但是像我們e簽寶這樣的垂直企業來說,專業能力是加分項,這是需要在產品和服務能力上不斷積累才能實現的。相較于大廠更多做普適的事情,我們則能做得更深、更精。”
金宏洲提到,“伴隨《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出臺,又在無形當中強化了,專業的公司做專業的事。大廠當然也可以去申請CA牌照,只不過還要算一筆投入產出比的細賬,然后再決定要不要繼續投入巨大精力做這件事。”
當然,無論是AI、區塊鏈、大模型等新技術的運用,都是為了產品能力的升級,最終實現服務的落地。
在行業低價內卷的現在,始終穩居國內第一的e簽寶,也早已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寬廣的全球市場。秉持“讓簽署更便捷,讓信任更簡單”的使命,多年前,金宏洲就提出了一個宏大的愿景——讓全球1/4的人用e簽寶簽合同,“出海”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出海并非被迫之舉,而是企業主動尋求發展的戰略選擇。”金宏洲表示,e簽寶在出海過程中采取了靈活多樣的策略,既注重產品的國際化改造,也關注海外市場的獨特需求。
電子簽名行業的下一個10年已經開啟,面向下一個10年,金宏洲提出,“SaaS+AI”是實現AI商業化的最佳路徑,接下來新的10年,即將迎來電子簽名最好的10年:更強大、更規范、更智能以及全球化的最佳發展時期。
據研究機構Precedenceresearch最新調查顯示,2024年全球電子簽名市場規模為86.5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達到2384.2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9.3%,其中亞太地區的復合年增長率最高。
這也意味著,在大模型等技術加持下的e簽寶等電子簽名行業從業者,順應加速出海的大勢,將從中取得更加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