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出手,投了家創新藥公司
騰訊又拋出了一筆投資。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上海躍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里,騰訊旗下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躍賽生物是一家專注于開發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細胞技術的細胞治療藥物的企業,在研管線覆蓋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曾經有生物學家預言:“20世紀是藥物治療的時代,21世紀將是細胞治療的時代”。
自2021年成立至今,躍賽生物背后聚集了一眾明星資本,包括夏爾巴投資、鼎暉VGC、昆侖資本、高瓴創投、復星醫藥、瑞華資本等,2022年,躍賽生物完成近2億元的Pre-A輪融資,2024年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三億。
躍賽生物在創立初期的天使輪就拿到高瓴的融資,更是在如今得到了騰訊的加持,這家創新藥企背后的故事又有哪些?
博士創業,高瓴、騰訊都來投了
躍賽生物能夠在短短3年內能拿到不菲融資,賽道的前景固然重要,但創始團隊的實力更是關鍵。
翻開創始人陳躍軍的履歷,一個科研學者形象躍然紙上。
陳躍軍博士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蘭教授。
此后,陳躍軍在人多能干細胞研究的發源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接受了博士后訓練,師從國際干細胞神經分化權威Su-Chun Zhang教授。
2016年,回國后的陳躍軍加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團隊。
經歷了長期的基礎研究歷程,陳躍軍在人多能干細胞的神經分化、神經系統疾病的干細胞治療和人多能干細胞基因編輯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2021年,陳躍軍創立躍賽生物,旨在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推動干細胞治療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陳躍軍的創業可謂是恰逢其勢、正當其時,那幾年,干細胞已經成為生物醫學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
在2021-2022年期間,國家及各省市陸續頒布一系列干細胞相關扶持政策,例如《2021年“干細胞研究與器官修復”國家重點研發專項申報指南》《人源性干細胞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從臨床研究到產業發展,為干細胞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躍賽生物專注于開發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細胞技術的細胞治療藥物,自創立以來,團隊開發了重編程技術平臺、干細胞分化平臺、SISBAR譜系示蹤技術以及高精度基因編輯平臺等多個關鍵技術平臺,其研發管線覆蓋神經退行性疾病,罕見病及腫瘤等。公司IND臨床試驗申請將于2024年完成,計劃2025年初入組。
2021年8月,成立僅倆月的躍賽生物完成天使輪融資,由泰福資本領投,昆侖資本和高瓴創投共同投資。
2022年3月,躍賽生物宣布完成由夏爾巴投資領投,鼎暉VGC聯合領投,泰福資本、昆侖資本、高瓴創投、復星醫藥、瑞華資本和國方資本共同投資的近2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
2023年12月,2023浦東國際人才港論壇中,躍賽生物榮膺“2023最具潛力的海歸創業團隊”獎項,并與浦東投控集團簽約,獲浦東科技創新母基金直投。
進入2024年,躍賽生物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由天士力和騰訊投資聯合領投,浦東創投跟投。
根據天眼查的股權穿透圖,陳躍軍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為25.9366%;騰訊持股6.7308%;昆侖資本持股6.4543%;鼎暉投資持股3.19730%;高瓴通過蘇州高瓴祈睿和上海高瓴辰合計持股4.48%。
騰訊布局創新藥
在躍賽生物最新的一輪融資中,出現了騰訊的身影。作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的頭部企業,騰訊在醫療領域的布局一直廣受關注。
這不是騰訊首次加碼創新藥。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2023年,騰訊投資了手術機器人研發商CMR Surgica,醫藥供應鏈服務商 Remedial Health、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新藥開發商寧丹新藥、血管植介入醫療器械賽禾醫療、核酸藥物研發企業圣因生物這5家生物醫療相關企業,其中兩家都是創新藥企。
把時間線拉得更長可以看出,過去幾年,騰訊已經接連投資多家創新藥企。
早在2020年8月,美國舊金山人工智能加速藥物篩選的初創公司Atomwise完成1.23億美元B輪融資,騰訊作為老股東在本輪追加了投資。Atomwise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AI來加速化合物篩選,幫助新藥發掘。
2020年12月,騰訊獨家投資了基因治療公司和元生物,2022年3月,和元生物在科創板上市,截至目前,和元生物市值已超33億元。
2021年2月,騰訊完成了對華毅樂健的天使輪融資,華毅樂健同樣是一家專注于基因治療創新藥開發的生物技術公司。
2022年8月,騰訊投資北京丹序生物制藥,持股3.18082%。據官網介紹,丹序生物是一家生物創新藥研發生產企業,致力于抗體藥物研究開發,主攻疾病領域包括傳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腫瘤在內的各項適應癥。
2023年11月,騰訊投資寧丹新藥,公司業務主要聚焦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新藥開發領域。其中目前共有七個新藥進入研發管線,包括神經膠質瘤、腦卒中、卒中及卒中后抑郁、神經病理性疼痛、腦小血管病等多個項目。
騰訊在醫療領域的野心,從來不小。騰訊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由來已久,大致可以分為外部投資和自建兩個部分。
眾所周知,新藥研發工作風險大、周期長、成本高,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入,才有可能成功研發出一款新藥。
于是,騰訊在投資創新藥企業的同時,也開始發揮自身云計算、AI、數字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在AI制藥領域迅速入局,構建著初具規模的醫療事業版圖。
早在2020年,騰訊官方宣布,進軍AI新藥研發,發布了首個AI驅動的藥物發現平臺“云深智藥(iDrug)”,致力于幫助用戶大幅度減少尋找潛在活性藥物的時間和成本。
云深智藥背后,是騰訊旗下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騰訊AI Lab于2017年開始AI+醫療探索,于2019年初啟動了藥物研發項目。
互聯網大廠的投資業務本質上是深挖“護城河”,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切入醫療健康賽道,也是希望對于業務做延伸和補充。隨著新產品及新適應癥陸續落地,創新藥的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多家生物科技正在步入高速增長期,在創新藥這片土地耕耘的騰訊也將會迎來自己的收獲期。